80后草根创业故事

时间:2020-11-05 11:52:36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80后草根创业故事

  80后草根创业致富

80后草根创业故事

  2001春天,邓庚走亲戚时看到表姐夫家养有大,他就想野生的大越来越少,能不能把养殖大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既能保护大又能增收致富?2001年夏天,他四处借钱购买50尾鱼苗,开始了大养殖。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成熟,加之初始养殖,邓庚并没有在养殖上面获得多大的利润。到2005年,市场逐步成熟。邓庚准备加大投入,探索大人工繁育,但当时也很少有成功的先例。所有家人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反对。倔强的邓庚投资2000多元在家门前的河沟里拉起栅栏,购买10条种鱼搞起了大繁殖。

  正当他满怀信心地憧憬未来的时候,一场山洪冲走了邓庚所有的梦想,大多数种鱼都被山洪冲走了,面对仅剩的几条种鱼,邓庚心里泛起了阵阵酸楚。但是邓庚是一个从不服输的人,他从信用社贷款1.5万元,缠着表哥入股2万元,又四处借钱,总共筹集到资金6万元,重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他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先从治理山沟生态环境入手,修河堤避洪,在山沟里养殖野鱼。为了学习养殖技术,他第一个在山沟里买了电脑,自费2000余元拉起了互联网。

  历经9年突破繁育难关

  但连续2年,人工繁育大没有一点起色。邓庚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搞起多种特色养殖,养鸡、养羊,以养带养,来维持日常开支和持续投入。

  到了2007年,邓庚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精心呵护的种鱼产出了100余尾大幼鱼。2008年邓庚迎来了大养殖发展的转折点,当年产出幼苗1500余尾,获利40余万元,邓庚不仅还清了所有欠账,还帮助附近的农户发展起了大幼苗养殖。2009年,产出大幼苗3000尾,出售商品大260条,当年获利50余万元。

  大繁育成功后,邓庚又把养殖商品大作为重点。在原有的原生态繁育场的基础上,又投入60多万元建起了仿生态繁育场和工厂化养殖场。目前,邓庚拥有3个大养殖场,有种鱼60多条,养殖商品大200多尾,资产总值近百万元。

  劝说乡亲一起养大

  致富不忘乡亲。邓庚为了带动农户养殖,走家入户劝说附近的乡亲加入到大养殖产业中。对家庭情况较差的农户采取投放的模式,先将幼鱼赊销给农户,等到养殖成功农户获利后再收回成本。2009年初,四亩地村桂花坪组农户代小宁赊销了100尾幼苗,到了4月份,代小宁卖了种苗获利20000余元,家庭人均增收4000余元。类似代小宁的农户还有6户。通过部分农户的成功经验,带动了四亩地镇其他村农户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全镇大养殖户已经达到126户、养殖大4400尾。在养殖过程中,邓庚低价给养殖户提供鱼苗,无偿地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定期为养殖户指导。“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让大家一起赚钱。”邓庚说,他要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的群众都来发展大养殖,让大家都尽快地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邓庚多次被宁陕县和四亩地镇党委授予“农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创业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安康市委组织部评为农村十大杰出青年创业致富标兵。

  25岁,对于现在的青年人而言可能还是事业刚刚开始之时,邓庚却有着敢于尝新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农村里繁育大。经过10年奋斗已有近百万资产,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实现草根创业并且带动家乡发展的典型案例。

 

  80后草根农村创业故事

  东北小伙包子铺创业 1万元白手起家一年卖一亿个包子

  家在东北农村的王海鹏,从18岁起就外出闯荡。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打过短工,跑过长途,还开过饭店,好不容易积攒下了10万元钱,却误入非法“传销”组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走投无路之下,王海鹏带着仅有的1万元钱,来到了烟台。在一家农贸市场里,他经营了一家快餐摊子,一年下来刚刚有点起色。这时候年轻的王海鹏却突然决定要养猪!

  没想到王海鹏的养猪事业,刚一开始就碰上了大钉子,一场瘦肉精事件,让他养猪场的猪全部滞销。眼看着猪场的猪一天天长大,王海鹏是心急如焚。苦闷的海鹏冥思苦想,突然想起做包子。原来,当年他刚到烟台的时候,经营过快餐摊,卖过肉包子,当时卖的好的时候,几天就能够卖掉一头猪的肉,如果重操旧业,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养猪场的燃眉之急。说干就干,王海鹏马上开始寻找铺面,很快他就在烟台大学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没多久,王海鹏的包子铺就开业了。

  包子铺开业第一天就收入了1000多块钱。之后,他的包子铺更是每天排起了长队。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吸引人的好办法,他将馅料加工放到了包子铺现场,让顾客们看了更加放心。就这样,王海鹏的包子铺很快就走上了正轨,每天都能卖掉一头猪,小小的包子,一下子缓解了养猪场的压力。

  没多久,王海鹏又用 47万元的高价收购了一家叫做“张包包”的包子铺。这时候的王海鹏仍然一点都不敢大意,无论是购买蔬菜,还是肉类的加工,他全都亲力亲为,为的就是能够保证自己包子的品质。就这样,全的包子店搞得风风火火,每到吃饭时间,店里都是排满了长队。王海鹏趁热打铁,一年时间内又在烟台陆续开办了三家店。

  此时,烟台当地一家餐饮公司,也看中了“张包包”这个品牌,并迅速与王海鹏达成了投资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张包包”包子店就在烟台陆续开了20家店。然而就在他满心欢喜,期待未来的时候,问题又来了,好多老顾客都说,他家包子的味道变了。

  原来那家餐饮公司将重点放在开发分店上,对包子质量不是很在乎。王海鹏无奈之下干脆提出两家分手。可万万没想到,“张包包”的品牌已经被那家餐饮公司注册了。如果想继续经营,就还得跟那家公司合作,可眼前的现实是,两家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无奈的王海鹏,陷入了极度沮丧中。性格刚强的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他要从重新开始,注册新的品牌。

  打定主意重打鼓、另开张的王海鹏,给自己的包子店起了新的名字:玄兴包子。而且这一次创业,他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就是要在2年时间里,让自己的新品牌再次在烟台打响。

  经过了这一番风雨,王海鹏对再次起步的包子事业更加珍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包子上,因为他深深知道,决定未来成败的还是包子的质量。那个时候,他是厨房、前台连轴转,虽然很累,但却很开心,因为只要想到未来,内心就充满了无限的能量。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又陆续在全国开办了300多家分店,通过建立全机械化的中央厨房,机器包的包子更是让他的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在每年总计能卖出1亿个包子。

  如今老王的梦想就是在5年内,包子年产量做到13个亿包子,全国每一个人都能吃到他的一个包子。

【80后草根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草根创业故事11-01

80后草根创业O2O定制旅游09-08

80后女生创业故事08-08

80后餐饮创业故事08-07

草根创业故事分享08-07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04-12

80后女性创业小故事09-03

60后、70后、80后女性创业故事11-10

80后回国创业的故事10-03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视频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