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工业农民创业典型材料

时间:2020-09-10 11:55:01 创业资料 我要投稿

粮油工业农民创业典型材料

  在创业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奋,好学务实,在事业上闯出了一番天地,为他的绚丽人生增添了浓重色彩。他十几年如一日扎根于黄土地,在新农村建设时期,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她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她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致富新途径,拓宽农业生产经营渠道,走大力发展养殖、加工业、发展之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率先垂范,领头致富,她现在经营的面粉加工业,20**年创产值2780万元,实现纯利润41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共966余户农民发展种殖业,富了自己的同时,也给了一方百姓的农业发展之路。

粮油工业农民创业典型材料

  孔玉兰同志是一个不甘平庸、勇于创新的人,她超前的思维:“地还得种,但不能光想着种地,农民也得解放思想,这样生活才更有奔头”,促使她毅然开始筹备资金,向亲戚、朋友借钱,最初在家搞起了养殖业,建起了新新养猪厂,并安装粉碎机。养猪,对于农家出生的孔玉兰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但要办好规模化养猪场,使之形成产业,让更多农民通过生猪养殖增收致富,对于刚刚起步的她来说确实是一道不宜轻易逾越的障碍。为了克服养殖技术匮乏这道难题,孔玉兰先后向技术人员学习,到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参观,拜学者能人为师,刻苦学习生猪养殖技术。同时,坚持自学不断丰富养猪知识。她起早摸黑地干,选出优良种猪,为村里乡亲培育优良猪种,教他们发展养殖业。由于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管理,他的养猪业不断壮大。敢于创新的她,不满足现状,白天忙于养猪、粉碎饲料,晚上不断探索学习小麦加工知识。于1996年用养猪赚来的钱,又向亲朋好友借来资金,办起了家庭式的小作坊,可是,由于管理经验不善、资金短缺,当年竟亏损 2万多元。多年的过度操老,加上精神和经济上的打击,使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严重的吼炎、当时说话都十分困难,她几乎被困难击跨。可是,一想起梦想还没实现,看到乡亲们还期盼着她的带领和帮助,她又挺起了腰板,暗自鼓励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一向坚韧的她鼓足勇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又一次甩开膀子大干。

  几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科学管理, 于19xx年她将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年产2万吨的小型面粉厂。不仅使自己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而且心系村邻,不计报酬的扶贫帮困、带动本村56户农户走上致富之路,赢得了本村村民的广泛赞誉。在这期间她的长子看到母亲非常辛苦,依然放弃高中学业,和母亲一同担负起面粉加工厂的重担。孔玉兰对儿子说: “妈妈一定会让你实现上大学的愿望”但是这个诺言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可令人欣慰的是,她的.长子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和实践锻炼,现在已成为玉新粮油工业公司的董事长。

  孔玉兰同志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头脑灵活,聪明智慧。她看到奇台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西北湾乡又是优质产量地区,对面粉加工业非常有力,她大胆构思、敢于创新,于20**年—20**年再次扩大生产规模,从民间借款、自筹资金600多万元,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从无锡布勒公司购进先进的长粉路制粉工艺,生产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修建了四层面粉加工生产车间及库房、办公设施共占地面积:11488平方米。孔玉兰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也没有受过经济管理培训,但她有经营管理的天赋,一个年加工量3万吨、年收入近6000万元、拥有职工50多人的公司,在她的精心策划下,管理的井井有条。先后荣获自治区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粮油”企业、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昌吉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昌吉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骨干企业、连续四年荣获自治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获自治区2009—20**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州级“先进企业”、“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州级“光彩之星”企业,县级食品卫生a级单位。

  十几年求索,十几年奋斗,使孔玉兰成为农民企业家、创业能人,20**年被自治区妇女联合会评为:“自治区巾国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20**年荣获:昌吉州妇女联合会“十大优秀母亲”,20**年荣获:昌吉州“十大种植女状元”,20**年荣获:“新疆十大杰出母亲”20**年荣获西北湾乡人民政府农牧民党员“双带”标兵称号。

  孔玉兰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永远保持着优良的传统作风。她更加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先后共收养了4个子女,1978年5岁的张凤萍由于家中孩子多负担重,她的生母请求孔玉兰来抚养张凤萍,她不顾自家拮据的生活,爽快接受了这个孩子,抱回家中当亲身女儿一样看待。

  19xx年她看到西北湾小屯村王萍,由于父亲病故,母亲和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都是弱智,全家靠国家救济、民政福利来维持生活,因无人计划,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看着饥饿的王萍,她又将王萍领会了家,使王萍过上了正常人生活。又把王萍的三哥王林、和智力残缺的两个哥哥按排在公司救济,使他们有了生活的来源。

  19xx年,幼年失去父母的王希东,单身一人从甘肃来到新疆,无家可归,她又将王希东领回家,给他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使王希东有了按身之地。她为收养的孩子分别在县城的阳光小区、裕景小区为他们买了楼房,购置了家具,为他们成家立业一手操办。

  近三年,她在企业安置城市下岗工人和本村的贫困户35人,每年慰问本村困难户,五保户,为他们送面粉、大煤、给现金,2万余元,从1996年开始每年为西湾学校赞助大煤10多吨一直到西湾小学搬迁到乡镇学校为止。在西湾修路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她又捐出1万元帮助修建公路。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孔玉兰拿出了儿子、媳妇和她当月工资1万元捐献灾区,在她的感召下,公司职工捐了八千元支援灾区。

  孔玉兰,在创业的道路上,将中华民族对她道德情操的陶冶,表现日常生活中,而体现出人格的升华。用一个普通农民无私的情怀,奉献着博大的爱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美好篇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的辛苦得到了回报,现在孔玉兰经营的面粉加工企业,截至20**年底拥有总资产1538万元,年产量达到 28000吨,销售收入达到6000万元,年创利税63万元。为国家排忧解难,尽自己的能力按置下岗职工12人,按置闲劳力农工30人。在她的诚信经营下,她所生产的“钰新”牌面粉赢得新老用户的好评,产品远销全疆各地,产销率达到100%。

  小富不骄,富而思进。近年来政府提倡将小麦生产基地,转换为面粉加工基地,根据政府资源转换优势,孔玉兰吃透政策,瞄准市场依托奇台的优质小麦品质优势,根据政府资源转换精神,加工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她要抓住这一历史的机遇,使“钰新”牌产品有普通面粉向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粉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她计划设想在20xx年前,要在设备更新上下功夫,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设备,研制开发“钰新”牌绿色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粉。为确保企业专用粉系列产品的加工产业及经营的发展,她将制定:全优质、出精品、创经典这一目标,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争当改革的实践着、推动着,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添加动力,

  孔玉兰没有辜负自己,没有辜负父老乡亲,没有辜负对她给予厚望的领导,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五彩的人生。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忘我的创业精神和质朴的助人为乐,感动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发生在孔玉兰身边一个个动人的创业场面在我们心中永久的定格。并作为一种动力激励我们,将这种勤劳刻苦、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别人问她农家乐能赚多少钱?其实她已经预测过了是赚不了多少钱的;那有人又要问了,赚不了多少钱你开它做什么?她告诉他们农家乐是她喜欢做的事,如果经营好了,解决温饱问题是可以的,也可以给村里的姐妹提供就业岗位。这就是润城镇上庄村创业妇女韩红霞。

  当她每每算起利润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能赚钱,当然更好;倘若赚不了多少钱,让客人喜欢这里,让更多的人知道上庄,喜欢上庄,这样就成功了。

  三年前,考上庄开发旅游业,韩红霞思做农家乐,那什么是农家乐?农家乐,就是要让来这里旅游的客人有地方玩、吃绿色有机菜、呼吸新鲜空气。三年过去了,她依然在坚持着,但是农家乐于却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如果再道何为农家乐,她会说:欲求神仙之生活,不得不远离城市之喧嚣。这远离,就叫作农家乐。野马般的思绪再度脱缰,拉回来。

  做什么确定了,那就开始实施吧,时间表正式开始。20**年10月份确定搞农家乐,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否则无法留住自己的客人。她开始筹集资金、外出考察、设计房间,紧贴润城特色饮食,“王府八八宴饭店”应运而生。

  由于精选食材、服务贴切、味道正宗,如今长治、晋城、阳城等周边游客专门慕名而来。可以说这里的农家乐正是唱响润城传统饮食“八八”的主阵地,红霞和她的创业故事也为上庄人津津乐道。

  走进横江镇罗云村“红达食品加工厂”,见到这里小有名气的赖大林,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土生土长、朴实无华的年轻人就是拥有投资超过200万元,提供 80人就业的“小老板”。经过进一步交谈了解,使我对这个曾经的打工仔,后来的小老板,如今的回乡创业楷模敬佩不已。

  “人的一生就是在坎坷中奋进,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这句话是赖大林淡定的处事原则,也是他勾勒人生成功坐标的秘笈。赖大林出生在横江镇罗云村,自小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好强的他怀揣着满腔的热血,毅然选择了远赴福州打工。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最后,他还是看准了米粉这个行当,坚强不屈的他经过几年的打拼,一点一滴的积累着米粉加工的技术和经验,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他把自己打工攒下的“第一桶金”,在福州开起了米粉加工的小作坊,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凭着农家汉子特有的韧性和干劲,他的米粉加工厂在福州逐渐有了名气。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20**年的金融风暴使米粉加工行业开始变的萧条起来,赖大林的米粉加工小作坊,也变的步履维艰。不能就这样看着几年辛苦打拼的事业“萧条”下去,执著的赖大林当即决定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考察米粉行情。

  在返乡农民工情况摸底中,横江镇、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对他的返乡创业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帮助。不仅帮助他解决了1000平方米的建厂用地,还帮助解决购买房屋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得知他办厂资金上有缺口时,镇领导主动找到他,为他办理返乡农民工的认定,并很快贷到一笔无息贷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0**年的12月,踌躇满志的赖大林第二次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如今,赖大林的米粉加工厂的厂房已经建起了2层,还购置了一幢两层的办公楼,工厂已经初具规模。他还满怀信心的告诉我们,他的米粉加工厂准备配备两条生产线,工厂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生产出最安全、最绿色的米粉,力争使米粉走出石城、走向全国。

  看着自己的“红达食品加工厂”红红火火,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汉子动容的说:“政府对我的帮助我铭记于心,乡亲们的支持我很感谢,我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自己的父老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粮油工业农民创业典型材料】相关文章:

1.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2.关于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3.农民创业的典型事迹材料

4.关于农民工创业典型先进材料

5.农民工创业典型材料报告

6.创业典型材料

7.妇女创业典型材料

8.农民创业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