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上路要做好的6点

时间:2020-10-15 12:19:54 如何创业 我要投稿

2017创业公司上路要做好的6点

  引导语: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创业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业公司上路要做好六点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2017创业公司上路要做好的6点

  

  一、第一笔钱何处而来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无法生存的项目,即使再好,也是水中月镜中花空中楼阁。投资圈曾经有一个著名的三分钟打动投资人的故事,说创业者在电梯遇见投资人,投资人给出三分钟,结果成功了。

  对于国内众多的创业者而言,无论在不在风口,一定要找准切入口,至少找到这样一个项目,第一次造血,马上就有钱进来,而且愈是追着进来,就愈是对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项目没有好和坏,只有快和慢……尤其对于连续苦逼创业而言,有钱进入才是王道。

  二、合理的产品打造时间

  有钱了,产品就是重中之重。

  尤其对于从各种垂直产品入手的创业团队来说,做出产品首先迫在眉睫。做出产品同时,关键要做到两点。第一,竞品分析到位,用户痛点、热点或者痒点抓得准。第二,解决方案清晰、明了。落实部署要足够快速和简单。其次,在经济一定的前提下,一定要预先算好经济账,打造产品全程,一定要想方设法牢牢掌控在预算可控范围内。

  有一种说法是,至少在最开始就明确,设置资金警戒线,至少在最后一道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的时候,第一款能用的产品应该面世进入实际使用阶段。同时根据资本量划好可能的时间线。当然时间线还要考虑竞品情况,一般而言,越有能力提前,安全性越高。

  三、变现的途径

  变现途径能否顺利实现,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往往至关生死。

  创业者产品打造过程中,变现的紧迫性一直店都在,尤其第一款产品完成实际推广使用后,变现立刻就凸显成为位居第一的问题。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第一次资本造血。

  除此之外,还要搞定以下三个因素:

  一、方向:发展趋势,社会习惯

  创业必须考虑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大势,像雷军说的要做风口上的猪。

  比如柯达、的方向选择,就是教训。柯达以前是世界500强大企业,生产胶卷和相机,相机是低频产品黏住用户,胶卷是高频产品做利润,模式设计得很好。数码相机出来时应该感到危机重重了,当诺基亚把摄像头做成手机标配时,预示着这个行业已经没有未来了。

  从质量到用户满意是一大步,从功能到体验是一大步,现在已经从质量到用户体验到用户参与了。

  二、创始人团队:目标高远、玩命极致

  创始团队、尤其是主导创始人,需要具备一些品质、专业能力和核心资源。

  首先看主导创业者是否目标高远,意志坚定。目标高远才能在困难时挺得住,才能在创业中做到玩命极致,才能吸引人才。如果马云没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怎能让18罗汉跟随到底。

  其次就是要意志坚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要坚持下去。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创业需要合伙人,具备相同价值观和目标一致,同时专业能力和个性能够互补,关键时刻能互相鼓励。

  创业过程中情商和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创业者要善于沟通交流、要不停总结不停批判自己。

  三、产品和模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产品锋利

  创业不但要选对行业,还要评估产业链,找到最肥市场去做,这是产品定位必须遵循的原则。产品要市场空间大,切入点小,做到锋利极致,这样容易打透一点便于市场推广、建立起市场影响力。

  我国国情比较复杂,竞争激烈,不但要考虑产品定位,还要考虑模式,建立起足够的服务深度。

  创业必读:别低估了社会,别高估了自己

  01

  近期跟一位创业中的朋友聊了会天,我问他近况如何,他的回答是,“早知道现在这么艰难,当初就不冲动辞职创业了。”

  现在在职场中,很多90后的孩子都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一份工作干得不满意了,甩甩袖子就离职。如果几个朋友聚到一起,谈起了情怀,谈起了梦想,一拍即合就准备创业自己当老板。

  试问,连本职工作都干不好,就真的可以干好创业这件事?

  我身边有一些酝酿着辞职单干的90后小朋友,但我从不鼓励他们这么做。

  他们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中都做的马马虎虎,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人际关系都仅仅处在及格的边缘。这样的工作能力维持一份薪水都显得艰难,又怎么可能扛起创业的大旗。

  让我担忧的是,在他们眼中,创业是用来逃避职场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逃避老板和领导的管理,逃避繁琐的业务工作。一旦自己摇身变成了创业者就可以摆脱讨人厌的工作,拥有自由的人生。

  可是,外界看来的那些潇洒创业经历背后,心酸故事又有几个人知道。

  更让我担忧的是,因为创业思维的影响,这些孩子根本不会认真对待手头的这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既不愿意跟前辈学经验知识,也不愿意加班多做点事情。心情好的时候混混日子,心情不好的时候辞职出去玩几个月再重新找下一份工作。

  他们会觉得人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重来,当职场上的路走不通,还有创业这条路可以走。

  但是,创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年轻人职场生命的救命稻草。

  02

  在职场上混得不算好的人,往往会有一些共性:

  比如说没有上进心和学习力。对待岗位上的工作马马虎虎,拿到任务也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能踢皮球就踢皮球。好像自己少做点事情,就可以沾一点单位水电费的光。少花点时间在完成工作上,就可以为自己节约点刷微博的时间。

  比如怕苦怕累怕钻研,一遇到什么困难,就开始找帮手去求助,宁可花时间在求别人办事上,也不愿意自己尝试去解决下困难。

  再比如过度关注职场的八卦是非,宁可花大量的时间去打听各种小道消息,而不愿意自己沉下来来关注下手头的工作。

  工作中最没有含金量的东西往往就是工资,经验经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人脉圈的培养,这些才是最宝贵的。但是,那些混日子的年轻人偏偏选择了“买椟还珠”这条路。

  试问,连本职工作都干不好,就真的可以干好创业这件事?

  他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那些纷争、挑战、困难要远远多过自己在公司里所面临那一切。在公司上班,难题和搞不定的人际关系都是老板自己抗,通常分配到下属手上的那些活早就被过滤了好几遍,仅剩下技术性的工序罢了。

  打工的人只需要为当月的薪水能够按时发放操心,而老板们则要为公司今年能够不能顺利活下去而操心,根本就是不同的层次嘛。

  挑战和艰难不是没有,而是大多数生活在公司基层的职工压根看不到而已。

  等到了某一日,这些生活在公司基层的人也要面临这些挑战和艰难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只有被市场干掉份。

  03

  我曾经写过很多开源的文章,一直倡导大家分两步走:

  1、在自己热爱的职场领域打磨核心竞争力。如果能够在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或者有着很好前景的创业技术型公司中扎根,花上10年左右的时间,从基层做到中层,甚至挑战下高管,年收入肯定不再是按月支付,而是一年几十万甚至近百万。

  在BAT这几家做到高管,还可以享受丰厚的股权收益,这种经济上的待遇绝对不会逊色于创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创业还有90%失败的可能性,而好好打磨职场竞争力却是赢面很大的选择。

  2、如果职场发展空间小,就可以选择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人脉资源发展职场外的空间,第二产业的培养也是MINI层面的小型创业,风险小,掉头快,即便出现的决策错误,还有余地重新开始。

  我从来不建议冲动指引下的辞职创业,因为大多数辞职创业的职场人最终只会成为1%创业成功者奋斗路上的分母群体。那些真正成功的人,要么有着很稀缺的物质资源,要么有着很广泛的人脉圈子,要么就是有着更强的技术能力。只有这些人才能够在市场的淘沙中活下来,而普普通通的职场工薪族能掌握哪些技术,哪些资源呢?

  我身边曾经有个90后闹着要创业,然后说自己能吃苦能拼命,靠勤奋也能创业成功。

  这真是个单纯的孩子,如果光凭勤奋努力就能创业成功的话,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岂不是个个都是创业高手,在中国这个市场上,我们还能说自己比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要勤奋和玩命?

  创业不是单靠流血流汗流眼泪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它是靠脑子靠资源靠技术才可以慢慢上路的事情。

  所以当时给我跟他说,你先把第一份工作干好,当你觉得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养分可以汲取了,就跳到更高的平台,继续学经验学本事。等到某一日你有了技术,有了视野,有了人脉,有了资源渠道,更有了强大内心建设,那个时候,创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积累的所有的财富会合着力帮你创业成功的。

  就这么简单。

  04

  最后倘若我们真的想要创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这段说给大家听,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按照我的理解,创业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模仿前辈创业的路子;第二类是彻底开辟新的战场和领域。

  先说第一类,这也是大多数人最好上手的一类。

  打个比方,早些年很多人做淘宝,都是朋友带着朋友做起来,一个人找到了盈利的模式,后面跟进的人就会少走弯路,直接进入盈利模式。不过这种方式只能在市场尚未饱和的前提下操作,一旦蛋糕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那么共赢模式就会消失。

  当然,不见得非要介入淘宝微商这类人满为患的市场。

  当一个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他在某个领域就一定会拥有发言权和稀缺资源,那么这就是创业上的优势。比如高校教师最大的优势是教育资源,那么在教育相关的这个领域深耕细作就比较有胜算;比如在设计领域工作,跟设计相关的市场就值得去挖掘等等。

  光有竞争力还不够。如果说打工是下属跟领导之间1对1的沟通,属于2D的范畴,那么创业就是一个人跟整个市场的博弈,属于3D的范畴。创业者要以技术或者人脉资源作为底子,同时还需要有很好的与人沟通的人力,寻找市场商机的学习力,不断追寻市场动向的敏感力,以及面对挫折而不倒的强大心理承受力。

  用我一位老师的话说,打工是被动地由上级灌输知识,而创业就是自己主动去学习知识,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思考公司未来的运作。从成长角度来看,创业的确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从我目前接触下来,身边的创业朋友大多走的是这条路,充分挖掘自己手头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利用自己深耕多年的职场经验,去做工作室或者开一家小公司。

  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多数做的比较成功的人,在原来的职场上就很能独当一面,算是老东家里的佼佼者。

  第二类就是开辟新战场的创业模式。

  创新是这个时代最被滥用的词,也是最好忽悠年轻人的词。可是我们冷静想想,所谓创新就要颠覆一个行业,或者彻底改变一种生态圈,这是何其难的事情。

  当年“互联网+金融”横空出世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传统银行业完蛋了,未来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但世界上,金融的本质从未发生过改变,只不过我们购买金融产品多了一个互联网的渠道罢了。BAT的大佬们花了无数的亿元也根本无法彻底颠覆一个行业,我们作为芸芸众生又有什么能量去彻底革新某个领域呢。

  所以,个人的力量很难走第二条道路,明智的选择是个人加入到创新型的公司中,借助于公司团队作战的力量,去成为撬动地球杠杆的“阿基米德们”的成员。

【2017创业公司上路要做好的6点】相关文章:

1.要怎么做才能做好创业

2.公司如何做好创业品牌

3.关于公司如何做好创业品牌

4.初次创业注册公司要准备什么

5.要成为成功创业人士应当做好的七件事

6.加入创业公司前要考虑的5个问题

7.创业经验:公司如何做好公关营销

8.创业要新的发展

9.创业要准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