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创业问题

时间:2020-10-11 15:32:30 如何创业 我要投稿

三大创业问题

三大创业问题1

工作量增大

创业者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创业成功后,人员增多,业务繁忙,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然而,创业者习惯于发号施令,事必躬亲,唱独角戏;员工也习惯于接受命令,对创业者有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创业者日常事务过多,工作量剧增。不可避免的结果便是创业者感到力不从心,不堪重负,但又没有抓住重点。

决策得不到有效执行

创业成功后,企业开始有现金流入或者赢利,招聘、迁址、购置新设备、培训等,忙得不亦乐乎,于是管理费用急剧上升。企业经营的范围和地域也会扩大,管理开始变得复杂起来,问题也多了起来。幸好,创业者一如创业过程中那样果断,员工也依然贯彻执行决策,但是,创业者无法一一监督、评估决策的执行,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机制与政策,因此,决策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利润难以提高

创业可能更多地源于创业者对市场机会的前,企业所从事的业务具有独创性或具有某种竞争优势。创业成功后,会有许多跟进者进入市场,企业的优势会逐渐减弱,竞争压力增大,业绩增长率会随之下降。另外,企业越是成功。创业者越是感到志得意满,有时甚至觉得无所不能,扩大经营和多元化便在所难免。摊子太大和对新业务不甚了解,难免会出现失误,从而侵蚀企业的利润。

三大创业问题2

  25岁的郭星彤是一名自主创业者,20xx年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去年4月申请了大学生创业贷款,她不免有点苦涩地说:“我的业务合同眼看着下个月就到期了,现在才拿到贷款。”像她一样,贷款程序复杂、周期长,已经成为困扰不少大学生创业的瓶颈。而综观大学生自主创业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政策层面,也包括大学生本身,都亟待解决。

  贷款限制多周期长

  我市现行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政策规定,申请贷款的对象须为20xx年1月1日以后创办且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或从事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开发的小型法人企业。对于20xx年以前注册成立,从事一般性第三产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则被排除在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仅限于本市户籍毕业生,外地户口大学生在我市创业的贷款问题难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申请贷款的大学生须向市创业办申请贷款资格认定;市创业办研究同意后,大学生要参加陕西教育学院为期一个月的创业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再持创业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向市科技局提出项目技术性、可行性的评审申请;市科技局评审认定后,贷款申请人持市科技局项目评审意见到市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申请并办理担保手续;获批后,再到商业银行按照商业贷款的程序进行核贷,整个流程往往需要半年之久,影响了大学生申请贷款创业的积极性。

  受到种种限制,大学生创业贷款发放总体规模较小。创业贷款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发放46户1245万元,尚未达到贷款基金规模,没有达到放大效应,与当初设计的“将创业贷款基金通过金融杠杆放大2至3倍,提升创业贷款的扶持面和引导作用”还有较大差距。

  高科技创业项目少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政府部门发现,大学生申请的创业项目科技创业项目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据统计,目前,已发放贷款的46户企业中,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仅为10户左右,占总户数的21.7%。创业贷款项目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这与扶持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同时也不利于发挥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大学生们的竞争潜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掘。

  热情高 能力不足

  刚出校门的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大多创业热情高,踌躇满志,但是也不乏眼高手低者,缺乏脚踏实地的耐心,对创业市场运行情况以及经营风险等问题预计不足。

  大学生创业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大学生创业者中,有些缺乏可行性的创业项目,有些虽然具备了创业项目但缺乏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或对创业项目实施运营的能力较弱,一些创业者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把控能力,部分创业者缺乏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素质,还有一些创业者将创业贷款作为项目的唯一资金来源,这些都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如果获得了额度较大的创业贷款,但创业以失败告终,这将为他们带来长期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不良的诚信记录,不利其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贷款的良性循环。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服务亟待加强。

  记者也获悉,昨日召开的全市大学生创业工作座谈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市将成立大学生创业协调办公室;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贷款审批周期;成立创业辅导团,一对一辅导等。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西安的大学生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

三大创业问题3

  问题一:深思熟虑

  准备创业的朋友下定决心想自己创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不可因一时兴起或一时冲动而创业,估量自身是否适合创业,切忌浮躁。不可看着人家创业成功感觉很轻松,也想自己创业。创业者都是要通过考察市场、聚集资金、估量风险值、选择投资项目、完善经营理念等等诸多复杂环节。

  问题二:估量风险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创业者要权衡投资风险是否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以内,给自己做最坏的打算,为自己预定几套方案,确保在投资失利的情况下还有能力东山再起。

  创业者对未来展望充满信心这是个很好的心态,但也要时刻保持危机感,警惕市场的微变化。商海风云莫测,商场如战场,如果只想到财富而忽略了对实际情况的权衡,投资者只会落个满盘皆输的下场。

  问题三:投资需谨慎

  投资项目的选择是创业者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投资者需考虑投资项目是否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是否广阔,盈利如何。万万不可跟风投资,有一些投资者看到别人投资的项目盈利很好,便跟着做相同的投资项目,市场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过多人从事同一投资项目,市场会趋向饱和,从而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商品积压导致价格的降低甚至以低于成本的方式销售,这些都将造成投资的失败。

三大创业问题4

  在互联网领域,李开复是一位公认的“导师”。不过,想要获得他的投资青睐,创业者们可得小心。因为,他可能会检查你的手机,看看你下载安装了什么APP。他还会穷追不舍让你说出对竞争对手的评价,让你教会他点什么。

  在病愈复出之后,李开复以更为静心的态度观察着如火如荼的创业创新大潮。他发现了创投圈的三大问题和三大方向,也给出了20xx年的预测。

  《财富》(中文版)——在圈内,创新工场的投资让人瞩目:截至20xx年9月,投资超过200个项目,总投资额接近4亿美元,投资的公司当中估值超过1亿美元的有25家,最高估值的美图超过了20亿美元。

  这一业绩也博得了投资人的满意。“我们在这6年当中募资的速度越来越快,肯定和支持我们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盈利模式就是一个VC基金,年化回报都在40%以上。投资人对于我们的基金回报是认可的,基本上在国内所有的VC里面应该能够进入前5%,甚至更高。”李开复说。

  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业绩呢?

  对于如何判断一个项目、一位创业者,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自有一套办法。察言观色必不可少,经过允许,李开复还会把创业者的手机拿过来检查检查,看看此人在用哪些App。

  当然,李开复也深知“没有一个固定的问题可以问任何创业者。”一般来说,李开复会仔细了解一名创业者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并且让此人点评未来同领域里的竞争对手,同时询问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如何合作?这款创业产品的关键点在何处?如何去找到最合适的杠杆?诸如此类。“我们问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你真的很牛,我们应该很佩服你,而且从你的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这个领域是你要创业的领域,你还不能教我点东西,那说明你对这个领域的了解还不够。”李开复说道。

  正是这些细致的工作成就了李开复。但不幸的是,一场疾病让李开复暂别创新工场长达17个月之久。也是在李开复暂别创投领域的17个月当中,中国的创业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悲喜:诸如滴滴出行等一批独角兽公司快速崛起;资本在两年之内经历了从盛夏到寒冬的急转直下。按照滴滴快的CEO程维的话说:“你已经感到资本的冷雨打到了脸上。”

  可是,李开复真的离开了创投圈么?答案可能并非如此。在过去的两年当中,李开复选择了一个更加冷静的角度来观察创业环境的变化。“有时候资本过热,让一些创业者和一些投资人没有看清楚方向。”他说。

  现在病情稳定之后,李开复已经回归创新工场8个月有余。这8个月,李开复又有了新的思考。“过去我回来的这8个月期间,前几个月正好看到了最火的状态,各家O2O公司融到了巨额的资金,但是在后来的这三四个月里,看到我们进入了资本的寒冬,前后对比差别很大。”他说,在O2O领域创业,有很大的挑战。我们还是希望看到,能够真正对用户产生价值的服务,而且是用户真得愿意掏钱来买服务,而不是因为补贴才来用服务。

  此外,李开复如今正在观察哪些项目?又如何看待中国创投领域泡沫?以下为《财富》杂志专访李开复的节选:

  《财富》:你认为20xx年比较好的投资领域是什么?

  李开复:20xx年有几个比较大的趋势,我们会很看好。一个是智能硬件领域。但是我们不会说物联网时代来了,所以蜂拥进入这个领域。之所以看好这个领域,是因为中国制造正在变得强势,而且中国有很好的市场,有更加低廉的硬件生产能力,如果能够做出一些优秀的智能硬件,能够解决用户的问题,能够挣钱,就能够把智能硬件的热潮滚动起来。

  第二是内容的互联网化。这个可能很多人觉得已经发生了,但其实还没有。因为现在最棒的视频内容还是在电视上,但是网络上的内容,比如说《奇葩说》这一类的节目已经开始流行了。我们认为,更多的聪明人,会从传统的渠道走入互联网的渠道。传统内容的互联网化,可以产生出很大的价值。因为越来越多的眼球在那,更多的广告就会投入,而且以后它的收费模式可能会超过广告,因为互联网是可以互动的,是可以用虚拟商品的方式来挣钱的,所以这一类的内容我们看好。

  另外,我们对于95后、00后喜欢的内容也非常看好。因为95后、00后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这些新的内容的嗅觉和他们的品味是与我们很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认为他们会引领那些85后。所以我们非常关注这些95后、00后他们喜欢什么、看什么,也愿意投资一些公司做他们喜欢的内容。

  第三是B2B领域。B2B的时代会来临,会比美国迟一段时间。B2B这件事情,以前说了很久,但是都没有特别做得很火,就是因为当年的B2B就是阿里巴巴的“黄页”模式。现在,因为交易已经开始,所以有了交易的B2B未来可能是非常巨大的一个产业。

  《财富》:你认为中国互联网投资、创业的泡沫大吗?

  李开复:泡沫整体我觉得不大。一方面,泡沫已经破了一些,O2O领域之前有一些被过分炒作的案子或创业者,烧出了用户,但是没有烧出价值。

  另外,有一些投资人可能从原本投资后期扩展到早期,或者中期,不太了解早期的一些规律,看到很有魅力的创始人,或者很大的产品相关数据,就拿钱砸进来,或者竞价,在某一些领域就造成了比较多的泡沫。

  在过去两三个月,创业者们已经看到了融资的挑战。可能未来的半年,甚至一年当中,还会有不少公司面临融资困境,甚至关闭,但是我觉得整个创投圈的项目估值正在逐渐接近理性。

  《财富》:你如何避免和BAT的投资竞争?

  李开复:幸好我们这个投资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BAT不太会投A轮的项目,对他们而言,这些项目也看不清楚,如果BAT每一个都去倾斜资源,就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分了。BAT基本还是会看中C轮左右的项目。如果我是C轮的投资人,我可能就会说,还是有些领域BAT的资源不见得是最好的杠杆。

  比如在有些领域里,如果创业者真的想做伟大的公司,不想这么早就投降了,因为你抱了B可能得罪了AT,抱了A可能得罪了BT,所以这些公司还是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但我还是很高兴自己在做A轮,因为我们不会面临这个问题。

  《财富》:在你过去的投资案例当中,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李开复:我们看到的创业者常犯的错误有好几个:第一个就是执行力不够强。团队可能对一个行业的把控很好,创始人也很厉害,但是在执行过程当中,跑得也许没有竞争对手快,或者产品做得没有在原来预期的时间点达到里程碑等。

  第二个问题是不专注。每一位创业者都很聪明,但是聪明的人往往点子会很多,团队什么都去试,你会发现无论是彼得·蒂尔的《从0到1》,还是埃里克·莱斯的《精益创业》,这些理论都是提倡创业者要快速执行迭代才能够把创业做起来,所以不专注则是对创业的致命打击。

  第三是创始团队不和。这个不和其实源于没有长久的认识和前期的信任基础。

  《财富》:你现在投资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李开复:我们想帮助年轻人。看到他们的成功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在他们的创业过程当中,给创业者真实的加分。并不只是说看到他们的成功、融资、上市、产品受欢迎,这个当然也会分享他们的喜悦,但是真的让我们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们真的帮助了他们,他们真心的感谢我们的帮助,这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

  在李开复暂时离开舆论视线的时光里,中国互联网界恰好发生了迅猛而急剧的变化,BAT局面沉淀下来,创业创新浪潮在多方瞩目中激荡出一些泡沫,但这显然还不是尽头。正如李开复如今总结的:一方面,O2O领域的创投泡沫烧出了用户,但是没有烧出价值;另一方面,仍有投资人从原本的投资后期扩展到早期、中期。

  那么,新一年究竟会如何发展呢?没人知道,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也许,就像最近BATM陆续开年会定的调子一样:“开心就好!”

三大创业问题5

  迅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完善的海外引才政策、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些条件为海归创业提供了黄金机遇。然而,对于回国创业,很多海归坦言心存顾虑。那么他们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缘何产生又如何消除呢

  顾虑一:人才集聚问题

  20xx年初,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0多年的金晓冬和创业伙伴回到中国,创办了北京昆天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对于回国创业,金晓冬坦言他当时可谓顾虑重重,其中能否聚集足够人才是他最为担忧的问题。

  金晓冬解释说:“我们做的是微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而这必须由研发团队协作完成。并且,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在创业初期,该公司主要依靠从美国归来的海归团队做智力支撑。之后,为保证业务持续发展,公司开始重点培养本土人才。“目前公司的核心设计人员及中层管理者都是本土人员。虽然培养人才花费了很多时间,但目前来看是非常值得的,人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金晓冬说。

  顾虑二:创业资金问题

  很多海归手握技术和专利,然而缺乏资金往往成为他们创业的一大阻碍。

  梁海声是“1.5维条形码”的发明人,他先后在日本和中国取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20xx年,梁海声开始回国创业。“回国创业,技术方面我并不担心,但就是缺少项目启动资金,资金问题确实是我当时比较担心的一个方面。”梁海声坦言自己回国前的心态。

【三大创业问题】相关文章:

1.妇女创业问题

2.解决创业问题的创业经验分享

3.女性创业的注意问题

4.解答沈阳创业的相关问题

5.创业融资必须清楚的问题

6.创业开店的问题详细解答

7.创业者初次创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8.女海归创业要面对哪些问题

9.创业年龄不是问题,眼光才是距离的创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