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全解析

时间:2022-04-19 14:39:56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社会融资规模全解析

  近年来,比银行贷款更全面的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的内容,大家学习了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融资规模全解析 篇1

  何谓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新概念,反映的是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系统获得的融资总量。传统上,银行贷款代表着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随着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逐步多元化,银行贷款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流动性总量受到了许多质疑。由此,社会融资规模成为官方数据发布的一部分。

  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表外项目以及其他中间业务市场等。具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包括银行贷款(人民币各项贷款和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以及其他资金来源(例如保险、小额借贷、产业基金等)。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即代表一定时期内各项指标的净增量。社会融资规模从2002年1月开始每月公布一次。但是,人民银行没有提供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数据。实际上,如果简单假设2002年前非银行融资规模接近零(2002年前非银行融资规模较小),即可得出社会融资总量。基于该假设,2013年1月社会融资总量大约为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1.1%。

  从构成来看,银行贷款仍是社会融资规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占比在逐年下降。2002年新增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95.5%,但2012年降至57.9%(2012年四季度为46.1%),表明过去十年非银行融资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金来源。

  银行承兑汇票是公司发行的并由商业银行提供担保的短期债务工具,一般用于商业交易。银行承兑汇票是表外项目,因而不包含在贷款数据中。在二级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可以折价交易。如果银行承兑,则成为短期债务而被计入银行贷款(所谓“票据融资”)。央行在统计中会将在银行承兑汇票项目中剔除票据融资数据,以避免重复计算。

  信托贷款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方式,即受托人(信托公司)将客户(有富余资金的个人和企业)资金按其指定的对象、用途、期限、金额与利率等进行投资。包括作为贷款投向实体经济(例如企业、房地产公司或地方政府等)或投资金融资产。社会融资规模中所指的信托贷款是指作为贷款的信托贷款,而不包括金融资产投资。

  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类似,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委托人明确了贷款对象、金额、期限、利率等资金的运用方式。而在信托贷款中,受托人(信托公司)可根据指定的信托计划决定资金的运用方式。

  社会融资规模中所指的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是指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股票。

  过去十年,金融业提供的资金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在大部分时间里(2009年除外,为支持大规模刺激政策,当年银行的贷款增幅超过了30%),非银行融资增速一直远高于银行贷款。基于我们的计算,自2008年以来,银行贷款(人民币贷款)增长107%(由2008年底的32.2万亿元增长至2013年1月的66.4万亿元),但信托贷款总量增长444%(从5670亿元增长至3.1万亿元),银行承兑票据增长529%(从1.0万亿元增长至6.5万亿元),企业债券(总量)增长459%(从1.3万亿元增长至7.5万亿元)。

  非银行融资的快速增长可能将使决策者担心是否会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信贷/GDP比的快速上升是对金融系统未来风险的'一个有效预警信号。如果仅仅看银行信贷数据,2008年底至2009年底,中国的信贷/GDP比从109%升至131%,但之后由于银行信贷政策的正常化,该比率保持平稳水平。但是,如果使用社会融资总量(存量),信贷/GDP比则持续攀升,从2008年底的129%跃升至2012年底的187%,仅2012年就上升了15个百分点。

  社会融资规模与影子银行

  虽然社会融资规模比银行贷款更加全面,但仍存在弊端。

  首先,社会融资规模并没有区分各种资金来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银行承兑汇票与信用证类似,是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的一种担保或承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贷款,除非银行进行承兑或购买(这时将成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票据融资)。因此,与其他资金来源相比,承兑汇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弱。

  其次,社会融资规模的内容仍不够全面,如不包括银行同业资产等指标。例如,银行以票据和贷款做抵押的同业回购协议,实际上是在同业市场上出售银行贷款(但实际操作中不会计入银行贷款)。又如,同业代付服务,即一家银行为另一家银行的信用承诺负责(例如国内信用证),通常被计入同业资产,而不是银行贷款。根据我们银行业分析师Katherine Lei的估算,2012年上半年同业资产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32%。

  在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与影子银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两者紧密相关。不同国家影子银行的定义均有所不同,在中国,影子银行业务包括信托、理财产品和民间借贷。显然,民间借贷不会出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不过,社会融资规模与影子银行数据还有其他一些重大差异。

  首先,社会融资规模的考量是基于银行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而影子银行的概念则较为模糊,主要以各类非银行金融业务为主,通常各部分之间存在重叠之处。例如,理财产品可能是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负债)。因此如果将信托基金贷款与理财产品资金简单相加,那么影子银行的规模可能会被夸大。

  其次,资金的运用不同。社会融资规模主要关注的是对实体经济活动的支持,而影子银行的投资去向则更为多元化。例如,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2012年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增长2.66万亿元至7.47万亿元,但社会融资总量数据中的信托贷款仅增长1.29万亿元。这是由于社会融资总量数据仅考虑了信托基金贷款,而没有包括金融资产(在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中,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和股票相互独立)。

  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活动

  近年来人民银行致力于推广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因为这是更为全面的资金总量指标,而且与主要宏观变量的关联性更为紧密(参见201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文章建议社会融资规模应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根据我们对社会融资总量的规模和同比增长率估算数据,我们对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GDP、固定资产投资、商品零售额和通胀率)的关系进行了研判,并将之与这些变量与贷款增长和M2增速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喜忧参半。

  初步分析表明,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的宏观变量相关。社会融资总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正相关,而且领先GDP增速和零售额三至四个季度,领先通胀率约六个季度(银行贷款和M2增速也类似)。重要的是,社会融资总量与宏观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变得更为显著。

  但是,尚不能过早得出社会融资总量在政策评估中主导银行贷款和M2增长的结论。即使是在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即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对宏观经济影响力显著增强时期,我们发现贷款增长和M2增长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认为将社会融资总量作为经济分析的补充指标较为恰当,但不应抹杀银行贷款和M2增长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中国将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和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债券融资)。市场调节的利率将在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央行的政策方向逐渐从数量型工具转移至利率工具,我们预计M2/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中间政策目标的重要性将逐渐下降。

  2013年的预测

  近年来,快速发展非银行融资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鼓励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分散金融系统的风险。但是,这也引发是否会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担忧,尤其是在非银行融资规模增长较快但对其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我们认为非银行融资目前面临的违约风险相对较低且可控。2013年的主要风险是政策风险(或监管风险)。尤其值得担忧的领域是理财产品。根据Katherine Lei的估算,2012年底银行相关理财产品规模达到7.1万亿元,相当于银行存款的7.5%。大量理财产品面临到期转换的问题,而且在许多情况下,银行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违约后谁来承担责任各执一词。一旦出现违约,可能将引发关于银行担保责任的政策风险,并触发相关产品流动性的短期风险,并影响到信托业和商业银行。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2013年银行贷款将增长14.5%,社会融资总量中的非银行融资增速将有所放缓。我们预计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将达16.5万亿元,增速约为17%。尽管这一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长并不低,但这将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而且也显著低于2012年19.4%的增速。

  社会融资规模全解析 篇2

  一、社融规模

  社融是市场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一来,经济增长的前提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社融规模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二来,这个数据的质量比较高,且往往是经济增长的领先指标。社融规模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表内信贷、表外融资、直接融资、其他融资。

  二、2月份社融表现

  2月份的社融数据表现为总量和结构双双走弱。总量层面,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2%,较1月回落0.3个百分点;2月新增社融1.19万亿,同比减少5315亿元。结构层面,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减少4329亿元、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减少4867亿元,为两大拖累项;新增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增加2021亿元、新增政府债券同比增加1705亿元,是两大贡献项。由于未贴现承兑汇票与票据融资互为镜像,只不过一个统计在表内一个统计在表外,因此可以说社融的差主要由贷款下滑所致。

  三、2月份社融较差的原因

  (一)、银行端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银行信贷投放意愿不强。1月份迎来信贷‘开门红’,较为优质的项目基本都有已投放,2月份可投项目相对较少。2月份银行投放信贷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未贴现承兑汇票从表外转为表内票据融资上,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减少4867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增加4907亿元;同时2月份票据利率大幅下滑,1个月的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再次出现0.01%的低点,表明银行用票据进行信贷冲量的迹象明显。

  (二)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较弱。主要体现在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4572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5948亿元,为社融下滑的两大拖累项。

  1、居民中长期贷款。经验表明,居民中长期贷款对应的往往是房贷,2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下滑4572亿元,表明居民购房意愿较低。这一点似乎很出乎市场意料之外,毕竟自去年12月份以来地产政策即开始纠偏,2022年初至今更有多达几十城的房地产政策开始调整。

  针对居民端的政策调整,给与购房补贴、放宽公积金贷款、下调房贷利率等都可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但相较于购房成本,购房能力和购房意愿则更重要。购房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影响,疫情、经济低迷等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但债务水平不断攀升;购房意愿则受涨价预期影响,强调稳定的地产政策、未来即将出台的地产税以及不断恶化的地产交付预期,一定程度上都降低了居民购房意愿。还能再来一次涨价去库存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塌陷的社零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2、企业中长期贷款。2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5948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少减26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少减185亿元。由于表外融资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期限较长,往往也用于企业中长期投资。这三项均同比下滑,表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企业投资同样取决于能力和意愿。其中利润是为核心,企业利润=企业营收-成本。首先看成本端,降准降息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相较于不断攀升的大宗商品原料价格,企业同样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企业营收,体现在哪里呢?总需求。疫情零星复发、内需社零疲软、地产产业链投资持续下滑;外需面临美元加息周期及动荡的环境,诸多因素给企业营收带来较大压力。一边是不断抬升的原料成本,一边是不确定性较强的企业营收,都在制约企业投资意愿,体现在社融上就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大幅下滑。

  3、政府债券是社融重要支撑项。2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2722亿元,同比多1705亿元。居民部门及企业部门加杠杆的意愿都比较低,托底经济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政府部门肩上。

  四、未来经济政策展望

  1、货币政策。从2月份的社融数据来看,宽信用仍面临较大困难。不排除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通过压低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推动信贷需求增加。但货币政策目前面临两个掣肘,一是地缘政治紧张,不断推升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的通胀率制约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二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企业及居民部门借贷意愿不强,宽信用面临障碍。货币政策主要是从货币供应端,来推动信贷增加,当前经济疲软,实体经济主动去杠杆,货币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边际弱化。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则直接会形成实物需求,是从货币需求端发力推动信用宽松。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过多提及严控地方政府新增隐形债务,15号文的限制似乎放松个口子;政府新增和结余的专项债高达5万亿;央行利润超1万亿上缴财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诸多迹象表明财政政策或持续发力。

  2022年或出现货币政策为辅,财政政策为主的调控结构。当然,为实现5.5%GDP增长目标,除货币及财政政策之外,扩大内需、激活出口、纠偏地产政策等多方面也都会同时发力。

  社会融资规模全解析 篇3

  一、本质是什么?

  社会融资规模的权威定义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既包括增量指标,也包括存量指标”。简单点说,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或者说实体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融到了多少钱。

  社会融资规模与M2分别代表着货币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同比增速与M2的同比增速趋势一致,但大多数情况下,前者同比增速高于后者,差异主要归结为二者统计口径的不同以及创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

  进一步来看,相较于M2,社会融资规模的突出特点有:

  (1)更为直接地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M2除了包含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外,还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而社会融资规模则对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往来做了扣除;

  (2)能够提供的信息更为丰富。社会融资规模除了综合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总量外,还提供了行业结构、地域结构、融资结构等信息,而M2仅是一个总量指标,看不出流向。

  二、意义在哪里?

  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信贷等金融指标通常被视为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介目标或监测指标。我们刚才谈到了社会融资规模及其细分项能够提供比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更为多元的信息,那么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

从全社会资金供需的角度来看,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状况的支持以及资金松紧程度,这也符合我国历来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这一主张。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由4大类共10个子项构成,不仅包括表内贷款、表外贷款、还包括直接融资以及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而,社会融资规模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融资状况、地区发展差异、行业发展动向、金融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企业运营而言,资金就是当之无愧的“粮草”。企业想要投资、扩大规模,一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搞定融资,融资关乎到企业的成长以及未来的盈利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回落通常暗含着金融机构放贷意愿降低或者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减少,预示着未来经济大概率是下行的。
以近1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例, 2011—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在10—20万亿之间波动;2017年—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攀升至20—35万亿区间内,总体上来看增量水平呈增长态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看好。

  2、预测GDP增速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通过观测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数据相关性发现,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领先一个季度则与名义GDP增速相关系数为0.34,领先两个季度时为0.39,领先三个季度时最高为0.41,领先四个季度时降至0.37。也就是说,观察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趋势,有助于预判未来两至三个季度名义GDP增速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每月会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的三张统计报表,分别是:增量统计表、存量统计表以及地区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查看更多详情。

  三、总结

  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更为直接地反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能够预测GDP增速走势。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说明企业贷款需求旺盛,且金融机构也配合放贷,预示着未来经济走势大概率是上行的。

  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观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趋势,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构建基金配置组合,平衡风险和收益也具有指导意义哦。

【社会融资规模全解析】相关文章:

什么是社会融资规模03-22

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构成08-0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08-01

社会融资规模的原则与意义08-01

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及构成要素08-0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各构成指标的定义及统计方法03-18

融资租赁公司跨境融资的解析10-30

融资融券业务的解析08-07

企业融资37种渠道全解读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