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11-25 12:02:40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

  在我国,企业融资已经历了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和转轨体制下畸重银行主导型融资方式,但从整体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一种高效率的企业融资渠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见融资渠道种类】

  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

  不同的融资渠道有不同特点:

  ⑴ 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⑵股票筹资。 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

  ⑶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⑷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融资租赁有直接购买租赁、售出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此外,还有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租赁与加工装配相结合、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多种租赁形式。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式,提高了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速度,还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⑸海外融资。 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一般来说,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是难以满足全部资金需求的。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中的资金提供者并不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这样就造成了资金的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常,在企业经营状况方面,资金的使用者要比资金的提供者拥有更多的信息,资金的使用者就会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融资过程中损害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在这种前提下,能否成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企业融资成功的关键。

  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使用者与资金提供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在对资金使用者了解的基础上,资金提供者才可能转让资金的使用权。但资金提供者不可能亲自对资金使用者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这就要求资金使用者通过信息披露及公正的会计、审计等中介机构监督的方式来提高经营状况的透明度。

  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媒介进行的融资。在融资过程中,金融媒介能够对资金使用者进行甄别,对其行为进行约束、监督,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任务。所以这种融资方式对资金使用者的信息透明度要求较低。因此,间接融资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选择。即便如此,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同时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单笔融资额度小、业务成本高等原因,加大了金融媒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这种融资成本收益的不对称,影响了大型金融机构(如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来看,企业到底应该是直接融资比重大还是间接融资大也无定论。90年代以来,英国和美国企业已开始倾向于从银行借款,而不是通过股票市场来融资。在股票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股票融资也只占整个资金来源的0.8%,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以内部积累为主,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近几年来美国新股发行占GNP的比重还在负增长。我国以前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当前则存在一种长久压抑之后的爆发倾向。但国有企业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把握上,还是应该有一份清醒的认识。

  【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在其撍承蚶砺蹟中早已证明,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优先次序是先内部融资,再发行公司债券,最后才是股票融资。在我国,已经显现出过于倚重股票市场而忽视债券市场的倾向,这是与世界各国企业融资的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的。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远较股权融资规模为大,目前这一比例大约为10:1,美国1994年以来股权融资更呈现负增长。

  近年来,我国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企业债券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是急剧萎缩或徘徊不前。其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融资结构单一、机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而且与国际企业融资结构潮流即股权融资的衰落和债权融资的兴起也不相适应。现在美国债市规模大约是股市的5倍。而亚太新兴市场国家,债权融资也日渐红火起来。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企业对发行债券基本上是不积极的。现行资金供应制度的软约束,窒息了企业直接融资的积极性,企业发行债券与间接融资相比,无论是融资成本还是负债风险以及运作效率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一是发债成本高。二是筹资过程长,运转和操作过程复杂。三是负债偿还期限约束。因此,我们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允许企业发行债券,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重,以建立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

  对于我国企业撊碓际鴶的特殊情况而言,发债融资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即迫使企业走建立自我约束机制的'道路。由于发行债券是有确定期限和利息界定的,企业到期时就必须如数还本付息,而不能像股票分红那样可以暂不分配;而且购买者大多数为居民,欠老百姓的钱是无法赖帐的。这就给企业增加压力,促使企业改善经营、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此外,大力发展企业债券还可以起到正效应作用,如拓宽投融资渠道,让一些资金盈余单位(国内保险公司每年有1000多亿元资金急于寻找运作渠道)投资购买企业债券,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防止了这些资金盈余单位和大量社会游资由于投资渠道狭窄而只好进入股市炒作的行为。当然,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破产制度,并严格执法和管理。

  【发挥融资租赁业优势】

  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设备技改、海内外投资、资产并购、产品销售、资产管理等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活动时,都离不开投融资服务的支持,但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债券、上市融资手续繁杂,条件要求也高,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投融资体制的运作载体和运作模式必须创新。融资租赁业就是一种新的投融资服务,是一种新的产品营销、资产管理的运作模式。融资租赁公司就是提供这种服务和运作模式的新的经营载体。

  尤其在能源、交通、石化、冶金、邮电通信等行业,有着很多投资风险小、现金流稳定,投资回报好的项目。这类项目还款期限较长,若商业银行大量提供长期贷款,将造成银行长短期贷款的比例失调,一旦出现拖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将受到影响。企业若通过租赁公司筹措资金,开展项目融资租赁,即,租金的偿还是根据项目的收益或现金流的百分比提取,达到双方约定的租金总额或出租方的收益率为止。这样一来,出租人实际上承担了一定程度的项目风险,是一种使承租人、出租人、设备出卖人和出资人(银行、机构投资、信托投资等)多赢的投融资模式。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以实物为契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能不能为客户提供融资手段,已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与租赁公司合作,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促销设备,由租赁公司承担用户分期付款的风险。制造商及时收到销售资金,可用于扩大生产或投入科研,进一步开发新的产品。制造厂商成立自己控股的租赁公司或者委托第三人作自己的租赁销售代理,不仅可以及时拿到制造业应该拿的利润,而且还可维护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秩序。因为控制二手设备的市场价格,有利于新产品价格的稳定。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据调查,2001年浙江省民间投资中银行贷款仅为20.1%。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

  三是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一是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布局不匹配,政策力度不强。为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一律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政府对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有待创新,银行自身在机构设置、产品设计、信用评级、贷款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每年只安排10多亿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从1999-2004年5月,针对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全国也只发放18亿元,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是担保规模孝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与企业信用能力提升的需求不适应。据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拒贷的比例高达23.8%,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比例高达32.3%,二者合计总拒贷率高达56.1%。但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而无法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据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前两季度股市融资仅占1.6%,前三季度股市融资占2.2%。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极不协调的前提下,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向大型企业倾斜。加之低门槛的创业板迟迟不开,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被纷纷取缔,非正规融资缺乏法律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加剧。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加之关联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低,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贷款的交易和监控成本高且风险大而不愿放款。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差也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扩展资料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以其为代表的私营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然而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由于国内经济社会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国际影响,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重重困难,其中融资难占据突出的地位。众所周知,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具备杠杆作用,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竞争日益激烈、资本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融资难题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为小微企业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概况。以2012年人民银行南昌市中心支行对800户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为例,此次调查选取南昌市辖区内800户小微企业为调查对象,其中包含加工制造企业、批发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各200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各100家,并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67家企业开展了融资活动,占企业总数的45.9%。企业融资总额4.32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2%。按数据分析,203家企业融资总量同比实现增长;111户企业融资总量同比有所下降;49家企业融资总量与2011年同期持平。按行业分析,各行业融资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融资能力最强,累计融资额度3.51亿元,占融资总量的81.3%;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0.81亿元,增长幅度为30%。批发零售行业、餐饮行业等融资额度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的数据显示,800户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总额为9.4亿元,但实获资金总额4.32亿元,资金缺口达到5.08亿元,缺口率达54.0%,较2011年同比增加6.4%。显然,这些数据说明融资难问题仍困扰着我国小微企业。并有93.5%的样本企业反映资金缺口同比增加。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我国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四种方式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包括内源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民间借贷。由于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需要较高的商业信用,一些私营业主只好选择融资成本低、风险相对小的内源融资获得企业运营资金,但这种方式下获取的资金量有限并且稳定性差,会阻碍企业的成长;其次是直接融资,它包括发行股票、债券和吸引风投等形式,这类融资方式虽然有利于企业募集大量资金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股票、债券的进入门槛高,对企业的更方面要求更加严格,适用范围窄从而并不能成为众多小微企业的主流融资渠道;间接融资则是通过抵押、担保和信用贷款从银行借贷资金,由于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甚至很难进入银行的“法眼”。因此,这便需要专业诚信有实力的民间信贷机构来帮助小微企业走出贷款难的困境。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小微企业资金缺口愈发增大,民间借贷的利率不断攀升,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出现恶化就难以偿还高额利息,造成恶性循环。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我国小微企业多为个体私营、合伙制企业形式,并且由于自身生产规模、经营方式、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的缺乏,从而使得许多小微企业缺乏持续的发展能力。在这些因素的诱导下,我国许多小微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当前利益为先,妄图通过投机手段赚快钱从而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的局面。其次,小微企业的信用程度较低,银行对其进行调查、评估、监督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很多小微企业混乱的财务制度、信息披露的低效率、财务报表的弄虚作假也是阻碍其获得融资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很多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足以作为抵押贷款的担保,企业承受能力有限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从而造成贷款难。

  二、改善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状况的意见

  1.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针对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较低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完善对其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信贷政策的指导。首先必须转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观念,制定与小微企业切实相关的改信贷管理运行机制,正确处理信贷过程中风险与发展的关系,落实信贷政策,推动金融创新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突破小微企业贷款的瓶颈,主要途径有完善专门机构的设立,加强单独审核力度,加速审批速度并且适当地降低放贷权限,缩减对客户的管理层次,提高融资效率。

  2.健全我国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社会信用作为企业的一种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社会信用更让企业在筹措运营发展资金的过程中如虎添翼。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已经陆续在全国各个城市进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为其建立信用档案,政府、企业和银行应该展开多方合作已形成整体的信用环境,为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放贷,加速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

  3.健全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融资担保体系的健全与否也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息息相关。为满足我国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应该建立更多为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尤其是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

  4.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政策方面,政府应该认真落实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会议上反复提到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一方面政府应该对小微企业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为银行和企业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减少企业的成本。同时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积极引导民间融资机构的合法发展等方式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企业融资的策略分析】相关文章:

分析企业融资策略03-18

分析融资策略03-18

企业融资外包策略08-01

企业并购的融资策略08-23

企业并购的融资策略11-13

分析创业公司融资策略03-19

创业公司融资策略分析03-23

企业融资的十五个融资策略08-01

企业融资的创新策略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