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全文

时间:2020-08-05 17:40:45 创业政策 我要投稿

《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2017年行动计划》全文

  《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2017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已经出台实施了。

《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2017年行动计划》全文

  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

  2017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和《河南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加快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为目标,以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实施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引进专项攻坚“一个行动”,强化技术引领、资本引领“两个导向”,推动承接产业转移与我省战略规划、战略平台、新兴业态“三个融合”,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优存量,实现承接产业转移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的协调,打造全国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地、技术引进合作的示范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阵地。

  (二)工作目标。力争全年全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400亿元,增长7%以上,承接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量带动效应更加凸显;承接项目质量继续提高,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显现;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承接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10%以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速,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建成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共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突出壮大主导产业,实施专项攻坚行动

  按照“成长性最好、竞争力最强、关联度最高”的要求,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5大主导产业实施专项攻坚行动,突出链式承接和集群引进,加快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一)实施装备制造集群承接专项行动

  承接路径:按照龙头带动、高端嫁入的承接模式,以电气装备、农机装备、工程装备、通用装备等为承接重点,以高端智能装备为引进方向,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将研发中心、维修服务中心、销售网络和具有技术深度的加工组装等高端环节向我省转移。

  主攻方向:电气装备主要瞄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电气、卧龙电气、湘电集团、东方电气、川开电气、哈电集团及美国通用电气、瑞士ABB集团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强化资本、技术、人才合作。农机装备主要引进高端农机产品智能控制、动力换挡和自动导航等关键技术,重点加强与雷沃重工、山拖农机、吉峰农机、宗申动力等行业龙头企业洽谈对接,吸引其来豫设立生产研发基地。矿山装备重点突破冶金矿山及石油装备系统集成、自动监控、变频器、智能耦合电液控制等关键技术,与优势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重点吸引上海世邦机器、东蒙路桥、亿锞路桥、多灵沃森以及德国Hazemag等来豫投资。通用装备重点围绕数控机床、机器人、基础零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主要瞄准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市,以及京津地区和东北等高端装备制造发达地区,引入一批知名品牌企业。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大族工业4.0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通用航空农用飞机制造项目、比亚迪有轨电车项目等在谈类项目加快洽谈签约。利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海工业博览会等平台组织对接交流。

  (二)实施食品制造集群承接专项行动

  承接路径:按照品牌带动、特色主导的承接模式,围绕冷链食品、休闲食品和饮料制造,加大中高端项目引进力度,板块式承接食品产业转移。

  主攻方向:重点瞄准广东、福建、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等食品制造发达地区,加强与上海真诚食品、山东好旺美食品、广东洁霞食品等速冻面制品企业,四川百味园食品、伊藤食品、北京千喜鹤食品等低温肉制品企业,三元、飞鹤、雀巢、惠氏等国内外乳制品品牌企业合作,大力引进速冻面制品、低温肉制品、乳制品等高端产品和技术;加强与中膳食品、上海新城食品、厦门家佳禾食品等冷鲜团膳食品、可微波套餐食品企业及达能食品、盼盼食品、顶园食品等烘焙、膨化、糖果、饮料休闲食品企业的深度对接和合作,争取其来豫建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生产基地;引进发展集生产、仓储、运输、交易、配送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温控供应链体系。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安阳世纪酉昊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基地扩建项目、驻马店年加工生产熟牛肉1000万箱生产项目等在谈类项目加快洽谈签约。

  (三)实施新型材料制造集群承接专项行动

  承接路径:按照技术主导、产学研合作的承接模式,以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承接重点,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主攻方向:面向推动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卫生、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瞄准国际国内新材料制造发达国家和地区,着力引进一批新材料领域的知名研发生产企业。国际方面,重点瞄准美国、德国、日本和欧盟等新材料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洽谈对接,吸引杜邦、道康宁、巴斯夫、TDK、信越化学、瓦卡、住友、三菱、MEMC等国际新材料龙头企业来豫投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和设立生产基地。国内方面,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地区合作对接,立足我省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吸引方大特钢、厦门钨业、江西铜业、亚太科技、宝钛股份、钢研高纳、利源铝业等金属新材料加工企业来我省设立生产基地;支持我省传统化工企业与沧州明珠、南洋科技、德威新材、东材科技、佛塑科技、津膜科技、鼎龙股份等化工新材料企业对接,开展技术和产品合作;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方面,重点加强与方兴科技、斯米克、开尔新材、有研新材、中环股份等研发生产企业洽谈对接,争取合作成果。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北京蓝光高科公司SLEC冷光产品项目、卓达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深圳市美盈森集团包装材料生产项目等在谈类项目加快洽谈签约。

  (四)实施电子制造集群承接专项行动

  承接路径:按照“整机+配套”组团式承接模式,以智能终端及核心零部件、先进传感器、集成电路等为承接重点,积极引进品牌项目、龙头项目,培育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主攻方向:加快承接欧美、日本和台湾、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家和地区电子制造转移,吸引品牌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基地。珠三角地区重点瞄准深圳、珠海、广州等地智能手机整机制造企业、智能通讯产品研发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等;环渤海地区重点瞄准总部或区域总部设在京津的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智能手机企业;台湾地区重点瞄准富士康配套企业及智能手机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软件开发企业等;欧美、日本、韩国重点吸引索尼、诺基亚、IBM、日立、飞利浦等知名品牌企业布局河南。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台湾合晶集团8寸晶元项目、传音手机产业园项目、天珑手机产业园项目、金世尊通讯及智能穿戴项目等在谈类项目加快洽谈签约。

  (五)实施汽车制造集群承接专项行动

  承接路径:按照整车带动、配套支撑的承接模式,把战略合作作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坚持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进,以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为承接重点,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打造国际先进的客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主攻方向: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布局建设区域生产基地,重点瞄准宝马、丰田、大众、戴姆勒、标致、沃尔沃、铃木等国际品牌企业,上汽、北汽、一汽、东风、长安、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品牌企业,采用兼并重组、投资合作等方式形成和扩大汽车产能。依托中集华骏、河南骏通、商丘冰熊和河南红宇、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大力引进和发展重型改装自卸车、冷藏保温车、道路(机场)维护专用车、散装车、油田专用服务车、应急通信车等特色专用汽车。围绕宇通、日产、海马、恒天重卡等整车企业配套体系建设开展产业链承接,推动整车配套零部件企业组团入驻河南。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等关键技术,着力引进比亚迪、宁德新时代、珠海银隆、北京意昂神州等优势企业,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我省动力电池优势。

  重点项目:重点推动美国江森自控集团年产600万只汽车起停蓄电池项目、上汽集团年产60万辆整车项目、奇瑞集团年产30万辆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集团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项目等在谈类项目加快洽谈签约。推动河南省政府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三、全面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新旧动能接续发展

  (一)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动能

  坚持战略需求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大力引进项目、技术、资本、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重点瞄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北京、辽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省市,加强与国内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基础件等行业知名企业对接,开展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生物医药:重点瞄准美国、德国、瑞士、日本、新加坡和长三角、环渤海等生物医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以生物技术药物、化学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先进诊疗设备等中高端领域为重点,吸引一批龙头企业来豫建立研发生产基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采取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的办法,重点加强与韶能股份、天奇股份、凯迪电力等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装备企业,置信电气、特变电工、江特电机、天壕节能、中材节能、丰东股份等非晶合金变压器、高效一体化电机、高效节能热处理装备企业合作,加快引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瞄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珠海、大连、成都等软件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达地区,重点加强与华为、东软集团、浙大网新、熊猫电子、浪潮集团等知名软件企业和拓维信息、长电科技、东信和平、证通电子、大唐电信、南天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对接,吸引其来豫投资。扩大与中兴公司新一轮战略合作,加快其在豫项目进程。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转型提质增效

  综合运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等手段,强化资本、技术、人才、服务等多元承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优势产能,扩大有效供给和高端供给。 消费品工业:以实施“三品”战略为载体,加大品牌企业引进力度,打造河南制造精品。家电产业瞄准宁波、中山、顺德等地区,引进烟机、灶具、热水器等厨卫家电知名企业,积极承接智能化、自动化中高端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家具产业瞄准广东、江苏、浙江以及成都、重庆、青岛等家具产业集中区域,重点承接民用家具、办公家具、酒店家具等研发生产龙头企业和五金配套企业。卫浴产业瞄准广东、浙江、四川、福建等地的浴室柜龙头企业和卫浴五金件品牌企业,引入一批龙头项目。服装产业重点围绕高档西服、衬衫、休闲服、运动服、童装等,瞄准宁波、常熟、虎门、中山、晋江等服装集聚地区,重点引进知名品牌服装设计生产企业;纺织产业重点瞄准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家纺行业发达地区,着力引进家纺龙头品牌企业来豫投资建厂。原材料工业:冶金工业以电解铝、铅锌、钢铁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为承接重点,加强与银邦股份、太钢不锈、丰华股份、钢研高纳等优势企业对接,引进战略合作者,延伸产业链条;建材工业以水泥、高端耐火材料、陶瓷等为重点,着力加强与海螺水泥、福耀玻璃、金晶科技、北京利尔、瑞泰科技等龙头企业对接,开展技术合作和兼并重组,提高绿色化、节能化水平;化学工业重点瞄准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区,引进一批化工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化工园区,向多品种、精细化方向发展。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引导

  1. 调整完善规划引导体系。依据国家批复河南的战略规划,结合中原城市群发展空间布局,调整完善全省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和指导目录,使之与国家战略规划衔接更加紧密。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科学选择承接重点、主攻方向和引进路径,实现有序承接、特色主导、错位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2. 突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地位。推动郑州市依托综合开放优势,强化创新驱动,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着力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高起点、高层次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核心高地和综合窗口。支持洛阳市发挥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作用,推动其重点承接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合金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创造条件引导国内知名企业或外企分支机构总部落户郑州、洛阳,汇聚高端资源,发展总部经济。(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郑州市政府、洛阳市政府、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3. 引导各地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承接。推动开封、新乡、许昌、漯河等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较好的地市,集群引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打造面向全国市场的区域性生产网络,实现产业升级和提质发展。推动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濮阳、三门峡、济源等原材料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市,依托原材料基础优势,链式承接面向本地特色资源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实现产业链重构和转型发展。推动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市,依托消费市场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板块承接食品、轻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引进发展加工贸易及配套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传统农区的跨越式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有关省辖市政府)

  4. 以承接转移促进经济新业态成长。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加快承接有利于发挥交通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依托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积极引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先进技术和领军企业,吸引各类数据中心在河南布局,加快网络经济发展。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加快引进创意设计类优秀企业、机构和顶尖人才,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创意园区,争取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我省设立分会场,促进创意经济兴起。引进新型环保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改造,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作为开放招商新的综合载体,推动生态经济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文化厅、旅游局、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省辖市政府)

  5. 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产业政策符合性认定,促进产业政策与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信贷政策协同发力,运用综合手段提高承接项目质量,防止承接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对于那些转移之后产能得不到提升、技术得不到优化、节能降耗水平得不到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不到增强,特别是能耗过大、资源消耗过多、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产业和项目,一律拒绝承接。(责任单位:各市县政府)

  6. 各市县要结合本地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制定承接产业转移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研究绘制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全景图和承接产业转移路线图,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明确“引什么”、“怎么引”、“到哪引”、“引到哪”,在全省形成多点支撑、分工协作、竞相发展的承接产业转移格局。(责任单位:各市县政府)

  (二)深化区域定向合作

  7. 深化豫沪务实合作。完善豫沪双方定期协商机制,确定2017年度合作计划和合作事项,推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落实。完善省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沟通协调机制,推动豫沪两地金融、教育、文化、农业等部门签订专项合作协议,扩大合作范围。针对上海电子信息、机械、建材、纺织服装、家具、化工等减量调整和转出产业,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借助上海金融中心优势,以“千亿资本助力制造强省”为主题,5月下旬在上海举办豫沪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创新团队,促成一批金融机构、投资基金进入河南制造业重点领域。(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省政府金融办、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旅游局、商务厅、卫生和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政府驻沪办)

  8. 加强京豫产业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京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实,重点围绕精密机械、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汽车制造等领域加强与北京市合作对接。借助北京人才富集、创新活跃的优势,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促进创新创业”为主题,8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京豫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力争在引智、引技、引才上有新的突破。(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省政府驻京办)

  9.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定向合作,重点瞄准机器人、电气重工、精密机械、电子信息、软件开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责任单位:有关市县政府、省政府驻沪办)

  10. 推动建立豫粤、豫闽定向合作机制。推动我省分别与广东省、福建省签订新一轮豫粤、豫闽产业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家电家具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拓展合作空间。依托承接转移落地项目,加强以商招商、协会招商、滚动招商,形成新的产业集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

  11. 拓展与西部地区合作。巩固与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产业合作,借助其面向中亚、西亚、北非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渠道,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重点加强清真食品、服装、鞋帽、纺织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我省优势产业“借船出海”。(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

  (三)扩大国际产业合作

  12.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制定重点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指南,引导和组织企业依托比较优势、找准主攻方向,有序开展国际合作。组建河南省制造业对外合作智库,加强对投资环境、投资风险、跨国并购等综合信息的分析研判,提高合作成功率。建立对外合作重大项目库,筛选一批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借助各类金融工具,探索“基金+项目”、“国际并购+国内产业园”等形式,放大国际产业合作能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政府外侨办、省政府金融办)

  13.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钢铁、煤炭、有色、化工、建材、轻纺、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优势产能、优势企业,推动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产业园区,开拓本地和第三方市场。探索与央企驻境外机构开展合作,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开辟便捷通道。9月份组织省内企业赴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举办国际产能合作对接活动,11月份组织企业参加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力争促成若干家企业在境外实施一批合作项目。(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省政府外侨办)

  14. 面向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重点围绕先进制造技术和高端制造业项目引进,巩固和深化与法国欧中联合商会、意中商会、瑞士工商联、德中经济联合会等国际商协会和企业联盟的合作,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研发中心、物流基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区域性生产网络。积极参与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中美智能制造对话等国家级合作框架,争取我省项目列入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利用中德合作基金、中原并购基金等,引导优势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按照“境外研发、境内制造”模式,在省内设立若干个中外合作产业园。4月下旬,赴德国、法国开展中国(河南)—欧洲产业合作交流活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省政府外侨办)

  15. 组织省内中小企业开展跨境专题合作,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优质资产。支持省内中小企业利用我省与中国银行联合成立的投贷联动引导基金,与国外中小企业开展并购、合资、参股等合作。3月下旬,省政府与中国银行共同主办中国(河南)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对接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

  16.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出台我省实施意见。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一般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限制。(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能源局)

  17. 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产业,以及工业设计和创意、工程咨询、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推动产业转移与“双创”结合

  18. 聚焦我省5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4个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和4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进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在豫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其参与我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共建一批创新平台,探索研发众包等新模式,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6月中旬,举办2017中国(河南)“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促进产业转移与“双创”融合共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洛阳市政府)

  19. 完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扩散机制,聚焦五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省内企业与我省建立有战略合作关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部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织开展部省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对接系列活动。适时举办产业创新发展院士专家智库论坛,促进一批创新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教育厅、省科协、省政府驻京办)

  20.加快人才引进培育,推动人才资源配置与产业优化升级深度耦合。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多层次人才体系。探索制定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支持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股权和期权激励、创造收益按比例返还等方式吸引人才集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

  21. 积极引导豫商返乡创新创业。研究出台鼓励支持豫商返乡创业的指导意见,完善激励措施,优化投资服务,建立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建立与各省(区、市)河南商会的合作机制,引导豫商企业总部回归和资本回归。(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豫商联合会,各市县政府)

  (五)完善工作平台

  22. 搭建对接平台。按照精准、专业、实效原则,省级层面谋划举办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活动。支持各地借助境内外经贸活动和展会平台,精心选择合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地区和国家,以企业为主体,组织举办若干场小而精、专而实的对接活动。借助我省重大对外开放活动平台,邀请境内外知名客商来豫与我省企业开展对接,为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遇。建设河南产业转移信息交互平台,探索开展网上项目对接,实行线上线下综合运作。(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政府外侨办)

  23. 完善项目体系。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跟踪问效制度,省级筛选50个在建类、50个签约类、50个在谈类重点承接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和督促,每季度通报一次进度,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督查,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切实提高承接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4. 优化承接载体。开展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评选一批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支持各地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中外合作园区和各类专业园区,积极探索我省与上海、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产业分工协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区域联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5. 总结探索有效承接模式。全面推广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探索形成的十大成功模式,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因业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运用“互联网+”和“金融+”思维,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入上市公司、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创客团队等元素综合运作,开展股权招商、并购招商等新模式,放大招商引资效益。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省政府金融办)

  26. 依托“河南省产业转移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库,建立产业转移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确保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

  27. 举办产业转移专题培训班,运用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专业招商团队。聘请专家学者、国际商协会驻华机构和境外投资企业负责人,举办涉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让企业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重点国别基本情况,规避和防范投资风险,提高走出去的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政府外侨办)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省级主谋、市县主攻、企业主体、协会主联的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三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体系,完善政府统筹、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围绕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引进专项攻坚行动,分别成立专门推进班子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业一策、逐项突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络渠道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商协会开展行业研究、咨询服务和活动组织等工作。

  (二)营造产业生态。建好中国(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等对外开放主平台,加快各类功能性口岸建设,发挥好其支撑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开发运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一区一业的专业园区,细化承载功能,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精品店”。继续降低土地、物流、电力、金融、社保和制度性成本,以低成本吸引产业入驻。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已落户企业后续服务工作,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土地、信息、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打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生态圈。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积极运用国家和省财政涉企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一批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鼓励、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和基金公司支持转入企业开工建设和扩大生产,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转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产业转移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或境外上市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拓宽融资渠道。

  (四)强化跟踪督查。建立督查考核和定期通报制度,运用综合手段对各地、各部门落实行动计划的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委托权威机构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成果第三方评估,组织项目清查梳理,确保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2017年全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活动一览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主办

承办

主要内容

1

豫沪产业对接暨千亿资本助力制造强省建设合作对接活动

2017年5月

上海

省政府、工信部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政府驻沪办

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集群引进及金融资本引进开展宣传推介、洽谈对接、合作交流、项目签约

2

中国(河南)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对接交流活动

2017年6月

   美国

省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洛阳市政府

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节能环保、电子制造、生物医药、软件等领域打造河南与硅谷在项目人才、资本、技术上的双创对接交流平台,引入创新团队

3

京豫产业对接暨双引促双创合作对接活动

2017年8月

北京

省政府、工信部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政府驻京办

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行业集群及高端人才技术引进开展宣传推介、洽谈对接、合作交流、项目签约;组织开展省内企业与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对接活动

4

中国(郑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博览会

2017年9月

郑州

省政府、工信部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郑州市政府

聚焦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关键环节,展示国内外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搭建政府部门、产业主体交流平台。围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两化融合等开展宣传推介、洽谈对接

5

中国(河南)—俄罗斯、白俄罗斯、芬兰产业合作对接活动

2017年9-10月

白俄罗斯、俄罗斯、芬兰

省政府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政府外侨办

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面开展洽谈对接,推动豫联集团、平煤神马集团、宇通集团与三个国家洽谈对接、合作交流,签约一批合作项目

 

【《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2017年行动计划》全文】相关文章:

1.《“创新创业在荆门”行动计划》全文

2.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全文)

3.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全文)

4.《2016年河南省助力大众创业工作方案》全文

5.《海口市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全文

6.《财政统筹资金扶持十二个重点产业发展方案》全文

7.《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全文

8.健康产业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