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韶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1-05-02 16:10:10 创业政策 我要投稿

关于加快推进韶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16—2020

  《关于加快推进韶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加快推进韶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16—2020

  关于加快推进韶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 年)》(粤府办〔2015〕53号)等文件精神,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发展,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提升综合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发展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新业态为抓手,推进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推进韶关市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全市互联网与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加快普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全省互联网经济发展重要基地、网络民生应用服务示范区、网络创业创新集聚地。

  1.互联网创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创新发展孵化基地初具规模,互联网创客、创新人才政策更加健全,形成一批“互联网+”创新产业集聚区和创新企业。

  2.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丰富,培育3家年产值超2000万元智能制造骨干企业,形成1个产值规模超50亿元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重点企业达50家以上。

  3.互联网应用与服务基本普及。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78%以上,网络购物普及率达68%以上。县级以上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上网办理率达75%以上,鼓励涉及民生的社会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流程办理和手机办理。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率达8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高效便捷的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全市光纤接入用户达到80万户,光纤入户率提升至70%以上。开通光纤入户(住户)业务的行政村1202个;城市用户、农村镇区光纤接入能力分别达到300Mbps、100Mbps。

  2.主要任务。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实施“光网城市”工程,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智能感应、环境感知、远程监控等无线传感网络建设。加快编制《韶关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公共建筑与设施开放目录》,大力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网间互通能力,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大幅降低上网资费水平。加快推进有线宽带、光纤入户、4G基站建设、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建设等综合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推动县域无线接入项目建设,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先行市。〔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通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负责〕

  ——提升互联网普遍应用支撑能力。发展互联网产业,重点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进行开发应用。建设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及韶关学院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实验室、韶关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粤北地区云计算数据中心(IDC)。建设自主时空信息、移动互联网开放应用、宽带测速与互联网性能监测等平台,支撑互联网普遍应用和服务。构建大数据产业平台。建设异地容灾备份中心、金融机构数据备份后援服务中心,组建韶关大数据中心产业联盟,实施“1+N”大数据产业规划,建设“华南数谷”,重点发展数据云服务和衍生产业,将我市打造成广东大数据产业先行区。〔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通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负责〕

  (二)互联网+制造业。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达到55%、网络化率达到70%、互联网销售率达到50%、互联网采购率达到60%。全市网络协同制造、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互联网制造新模式的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比例达到40%,国家级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达到2家,省级试点企业达到10家。

  2.重点任务。

  ——培育发展互联网制造新模式。〔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1)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具、服装等行业开展网络协同制造试点,基于工业云平台开展云设计、云仿真、云制造、云服务,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到 2020 年底前,网络协同制造示范企业达到10家以上。

  (2)发展个性化定制。在服装、家具、箱包、家装等消费品行业,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联合研发个性化定制软件和柔性制造平台,发展设计定制、生产定制、方案定制、服务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新模式,开展按需生产、定制生产、精准营销与服务。到2020年底前,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达到5家以上。

  (3)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在钢铁、有色金属、装备等制造行业,发展实时监测、故障预警、主动运维、质量诊断等增值服务,拓展产业链价值空间。到2020年底前,全市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 5家以上。

  (4)利用互联网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引导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展生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绿色园区建设。

  (5)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重点在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建材等行业,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支持工业企业开展设备、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大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发展数字化3D打印、个性化定制、在线支持等全生命周期运维,挖掘利用产品、运营和价值链等大数据,实现精准决策、管理与服务,建设一批数据工厂、智能工厂。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6)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选择工业基础好、两化融合推进工作扎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莞韶园等工业园区,作为智能制造示范区;选择我市现有优势产业领域和典型流程工业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鼓励企业使用大型控制系统、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等智能化制造装备,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推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自动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韶关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万达工业(始兴)有限公司、日本电产(韶关)有限公司、顺昌布厂等3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计划”。

  (7)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加快发展基础制造装备、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提升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的工业机器人,重点支持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精密RV减速机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

  (8)发展互联网智能产品。围绕信息娱乐、运动健身、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应用领域,加快推动传统轻工等消费品智能化升级,研发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智能终端新产品。积极开发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应急管理、人生安全保障等方面应用的北斗智能终端产品。

  ——提高基于互联网的工业服务能力。〔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9)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工业设计。推进市及各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韶关市中小微企业公众微信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市及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功能,增加服务产品,提升服务能力;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检验检测、信息化应用、技术应用、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服务,每年服务企业数量500次以上。

  ——提升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10)突破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 2020 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达20家以上。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大数据等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减速器、智能传感器、基础工业软件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推动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莞韶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11)扩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规模。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每年至少新增试点企业3家,实现对全市主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全覆盖。到2020年底前,实现 20 家以上的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5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12)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依托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广东省两化融合评估服务分平台,每年对 2家以上骨干企业开展诊断与评估,指导企业制定提升计划,到 2020 年底前,全市两化融合评估诊断与对标企业达到 10家以上。

  ——全面推进莞韶园黄沙坪创新园建设。(莞韶园管委会、武江区人民政府、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信息中心、各通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负责)

  (13)推进黄沙坪省级“互联网+”培育小镇建设。贯彻落实《广东省“互联网+”小镇创建导则》,坚持以发展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特色应用为重点,加快建设集“产、城、人、文”于一体的创新性发展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互联网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已入驻小镇的浪潮集团、铜道电子、广东昆仑信息科技、星火创客、快捷健电商、中广测、华盈富通基金等信息技术、电商和生产性服务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精心抓好广东昆仑信息科技的“城市级能耗监控大数据平台研究及应用”、韶关市华工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韶关市中小企业设备智慧维修云(智修T2B)”等广东省“互联网+”试点项目。到2020年底前,小镇拥有5家以上从事或应用互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企业,30%以上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渗透,利用互联网开展生产、营销、管理和服务。建有2个以上创业学院、孵化器等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已有10家以上企业与省内外科研实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创新性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拥有3家以上创投基金、融资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平台进驻,提供专业性公共服务。光纤接入达到100M以上,4G信号、公共区域WLAN热点全覆盖。把黄沙坪打造成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的电子商务平台、产学研平台、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成为园区快速形成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发展的助力器,小镇年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年产值增长率超30%。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创建10个以上互联网农业小镇。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农业生产。建设乐昌市廊田镇廊田村、仁化县丹霞街道黄屋村等省级农村信息化先导村,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推动全市智能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加快智能传感器、卫星导航、地理空间系统等技术应用,增强对温湿度、光照、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的精确监测能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智能化水平。加快开发应用智能拖拉机、自动插秧机、自动收割机等智能农业机械,发展自动灌溉、自动施肥、自动喷药等智能农业生产模式。加快建设具有信息服务、生产调度、经营管理、资源利用等功能的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快建设国土、林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创新森林培育、森林碳汇、物种保护等工作模式,提升国土、林业管理智能化水平。(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经信局负责)

  (2)互联网+农产品流通。重点在市农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市级菜篮子基地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镇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生鲜速递、特产专卖等农产品定制开发和互联网直销运营模式。支持农业企业开办“农家网店”,发展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精心抓好南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建设。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设,推动邮政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建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开展粮食、食用油、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点监管农产品电子追溯,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食药监局、市质监局、市经信局、韶关海关、韶关检验检疫局负责)

  (3)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通过建立镇级电商运营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站的模式,选取浈江区十里亭镇、武江区重阳镇、曲江区罗坑镇、乐昌市九峰镇、南雄市珠玑镇、仁化县黄坑镇、始兴县太平镇、翁源县江尾镇、新丰县黄礤镇、乳源县一六镇等10 个以上镇作为试点,以点带面,开展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试点建设。每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均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1—2 个以上,农业生产企业触网率达到50%以上,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主要农产品网上销售量达50%以上,试点镇行政村村级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市农业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四)互联网+现代物流。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培育1家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全市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速不低于9%,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物流平台。加快全市智能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建立全市物流信息网络,推动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市交通运输物流平台、各县(市、区)专业物流平台及车载平台等的对接,推进货运车辆与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实现供需信息快速匹配。扶持鑫金汇、咚咕街线上商城等本土特色电商平台发展,加快推进中国供销·粤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供销社、韶关海关、韶关检验检疫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2)互联网+物流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定位系统等技术,推进制造业物流、农村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和国际物流等智能化,发展精准服务、体验服务、聚合服务等物流新模式。运用互联网发展物流金融、物流保险、在线交易、结算支付、物流配送等物流新服务。〔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3)互联网+供应链管理。支持龙头物流企业运用互联网建设敏捷型供应链协作平台,集聚优质供应商资源,应用射频识别(RFID)、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精准化管理。重点在装备、钢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行业开展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上下游供应商无缝对接。推进工业互联网与供应链大数据应用融合,开展供应链大数据汇集、整理、存储、分析、挖掘、交易等服务。〔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互联网+现代交通。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感知覆盖率和全市城市道路实时车流速度采集率明显提升。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交通设施。加强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GPS定位、无线射频识别、IC卡电子证件等技术应用,推进公交、出租车、轮渡和轨道交通数据互联互通。优化各类智能终端在公路、铁路、航道、城市公交线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与应用,加强对车辆、船舶等运载装备的卫星定位、智能监测和无线网覆盖,发展实时交通信息查询、实时精确导航、交通事故预警、道路快速救援等智能交通服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资产智能化管理,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化管理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2)互联网+出行服务。加快全市城市公交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市域汽车客票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整合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铁路等出行信息,开发基于互联网的便捷化、个性化公共交通服务。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电子客票和电子检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推进汽车电子标识、智能感知、导航定位、车载诊断系统等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开展城市“掌上车管所”、“智能停车场”等便民服务,开展在线交通信息、出行路线规划等服务。开展汽车维修配件追溯试点和“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鼓励O2O汽车维修服务或连锁经营等“互联网+汽修”模式创新。〔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3)互联网+交通监管。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行政许可办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处置等交通监管新模式向基层延伸。建立全市综合运输公共信息服务大数据平台,推进公路、水路、铁路等监管系统联网,加快推进交通、公安、环保、质监等部门的数据交换和监管联动,实现对车辆、船舶等运载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利用交通大数据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信息,提升交通运输设施规划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智能化水平。推广智慧驾驶培训服务。〔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六)互联网+节能环保。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环保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覆盖率达97%。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节能。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发展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等智能计量仪器。推进能源消费智能化,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运用家庭能源管理APP和智能终端,实现对家庭用电精确控制。加快市、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及韶关市能耗监控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实现资源能耗数据在线监控,力争全市在线能耗监控企业达50家以上。实施电机、注塑机节能增效智能化改造工程,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发展节能低碳的智能高效交通系统。加强智能楼宇建设,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平台。(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2)互联网+环保。加快建设完善市、县环境信息网络平台和市环境信息数据平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信息的集约管理。完善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快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网络建设,全面提升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应急监测能力。加快省市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对大气、河流、工业区、机动车辆等重点污染源建立监测点,加强对污染排放实时监控和管理。加强电力、钢铁、造纸、建材、水泥等行业减排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排放工厂、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减排效能在线监测。加快全市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快黄标车淘汰步伐,推动机动车排气检测信息互联共享。(市环保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负责)

  (七)互联网+政务服务。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实现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提升网上办事服务能力,建成覆盖全市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全市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公共政务。加快完善全市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各级实体行政办事大厅向网上迁移,逐步建立贯通市县镇村各级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依托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在“一站式”网上办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一门式”政务服务模式,加强政府部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强化实时在线监察与权力监督,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应用服务系统,完善组织机构代码网上服务。优化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版。推广企业专属网页和公民个人网页,为企业和民众提供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在线申报,推行企业注册登记“一照一码”,打造全流程“电子税务局”,为企业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国税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2)互联网+政务公开。建立政府数据信息资源开放机制,利用网上办事大厅、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市场监管信息网、政法信息网、医疗卫生信息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网等平台,逐步扩大政府部门数据开放试点。在社会民生重点领域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应用试点,加快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应用,探索推行个性化公共服务。〔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卫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信息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3)互联网+政务大数据。依托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立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和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系统,整合国资、商务、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民网上办事提供数据支撑。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社区服务、高分遥感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建设集政务信息公开、投资项目审批、社会事项办理、政府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平台。支持企业利用政府开放的数据开发新应用,推动社会服务手段创新。加快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信息中心、韶关海关、市国税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八)互联网+城乡建设。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力争建成低碳生态及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试点城市,全市绿色建筑面积显著增加。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城乡规划。利用空间地理、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全市城乡空间规划数据库,构建智慧城乡数字空间体系。加快建立市、县两级规划网上公示、查询、需求发布网络平台,开展规划项目网上招投标,增强规划设计公开透明度。运用遥感监测、卫星定位等技术对全市规划建设情况实行动态监测,重点加强生态控制线、水源保护地、城市开发边界等监控,提升城乡规划“一张蓝图”综合动态管控能力。(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负责)

  (2)互联网+绿色建设。以加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为抓手,提升全市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政府部门、建筑企业运用互联网采集、挖掘、分析、应用建筑节能降耗基础信息,推进建筑垃圾在线交易处理,打造韶关绿色建设品牌。构建覆盖全市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平台,运用互联网、传感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等技术对建筑物沉降、位移等进行监测,提升建筑物安全管理水平。(市住建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负责)

  (3)互联网+住房保障。发展互联网住房保障服务,促进各类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管理网络化、透明化。运用互联网构建集市、县两级保障性用房政策咨询、房源查询、申请、审批、分配、统计于一体的住房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过程的网上住房保障服务模式。鼓励房地产中介企业、互联网企业建设O2O房产全民众销平台,整合房地产租赁和交易信息,为公众提供优质专业的房屋中介服务。(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经信局、市信息中心负责)

  (九)互联网+惠民服务。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全市医疗保健卡和电子健康档案覆盖80%以上城乡居民,电子病历覆盖85%以上的医院;网络医院试点达到2家以上;网络支付成交额和网络贷款总额明显增长;试点建设5家以上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中小学师生网络教学覆盖率达到100%;涌现出一批规模与品牌位居全省前列、用户体验良好的“互联网+”惠民工程。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医疗。加快推进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全市医疗大数据库,推广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应用,推进医疗资源、医疗数据联网共享。建立省、区域(市或县级)二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在线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服务。建设智慧医疗健康云平台,开发移动医疗APP。推进网络医院试点建设,构建连接省域三级医院、县(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连锁药店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并逐步建立远程诊疗、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和远程检验中心,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分诊、候诊、支付、远程诊疗、医患互动等网络医疗服务。探索推进医院、医保系统、药商等信息互联,发展和规范互联网药品交易、药品信息等服务,支持第三方交易平台依法参与互联网药品经营活动。〔市卫计局、市食药监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2)互联网+教育。实施“校校通”提速扩容工程,加快“韶教云”等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建立全市教育大数据库,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师资欠缺的教学点,探索推进依托互联网与城市学校异地同堂上课等网上教学模式。支持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建设网络培训平台,推广“虚拟大学”模式,开发在线教育APP,开展移动教学、远程教学、视频教学、名师教学。推广“移动个性化学习终端”、“电子书包”等学习工具,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式学习。〔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3)互联网+金融。发展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培育P2P 网络贷款、网络第三方支付、众筹、供应链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推动我市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产品、技术、服务创新。大力开发互联网金融服务,支持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积极推动手机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发挥手机支付在推动农村金融普惠方面的独特优势。推进金融IC卡及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市人民银行、韶关银监分局、市金融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4)互联网+社保。建设全市集中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与财政、公安、税务、教育、卫计等部门网上业务协同。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网上办理平台和APP,建立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库、业务库、决策分析库,利用互联网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发布、参保信息查询、参保缴费、远程招聘、社保关系转移、生存认证、个性化信息推送等新业务。建设市医疗保险结算服务管理平台和医疗保险集中数据库,积极推行省内医疗费用联网直接结算,加强医疗保险宏观决策分析与数据开发应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公安局、市地税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5)互联网+旅游。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建立旅游数据中心,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旅游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韶关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推广金融IC卡旅游一卡通应用。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主要游客活动场所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底前,全市基本建成智慧旅游城市,4A级以上景区基本建成智慧景区。〔市旅游局、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6)互联网+城管。整合电子政务、应急指挥、城管监控、公用事业监管等信息系统,建设集信息收集、指挥协调、监督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升对城市规划、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政设施管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防洪防涝、污水处理等城市运行领域的统一管理水平。在道路、工厂、车站、学校等主要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水电气、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加强智能感应、环境感知、远程监控等技术手段建设,实现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实时监控管理。推进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垃圾分类处理智能监管等项目建设。(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7)互联网+社区。加快市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健康医疗、幼儿教育、生活服务等社区服务O2O模式。支持社区智能快递投递箱建设,利用短信、微信开展便民信息告知,为居民提供24小时自助取件服务。支持社会机构建设家庭生活信息平台,提供购物、餐饮、维修、中介、配送、缴费、心理疏导等网上服务。发展社区移动APP,推动社区居委会开展网上卫生计生、民政、劳保等便民服务。拓展智慧家庭应用,发展数字家庭信息互动服务。以社区为基础,建设养老助残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等健康设备,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负责)

  (8)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管。通过移动互联网与食品药品监管全面融合,实现移动检查、移动执法、移动协管,强化监管效力。建设并完善线上信息公开平台、线上投诉举报平台、线上企业平台、线上服务平台等,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知晓度、参与度,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食品(含保健品)重点监管品种、药品以及植入器械、高值侵入器械等医疗器械重点监管品种的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化妆品可溯源查询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现场抽样、数字化检测平台、数字化检验报告,构建全市统一的检验检测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将许可信息、监管信息、投诉举报功能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利用先进互联网识别技术,对违法违规行为自动识别预警,规范网络经营行为。加快推进市级食品药品应急平台与各地各级食品药品应急平台、现场移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立指挥灵敏、运转高效的全市食品药品应急指挥体系。〔市食药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十)互联网+创业创新。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培育扶持重点互联网创新示范项目2个以上。互联网创业创新支撑体系基本健全。

  2.重点任务。

  (1)互联网+创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扶持韶关星火创客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创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创业导师队伍。支持建设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为创客提供工作场地、团队运营、资金扶持、产品推广等孵化服务,以及相关配套支撑条件。依托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和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加强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推动重点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和数据资源,支持重点企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向云服务转型,加快推进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创新提供大数据支撑。建立健全与新经济形态相适应的机制体制,加快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培育壮大分享经济。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创业创新模式。〔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2)互联网+创新。运用互联网加快产业集群、专业镇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创业者、大学生开展产品、应用、模式创新。支持开发互联网APP新应用,创新购物、娱乐、旅游等网络消费模式,发展交通、连锁商业、居民缴费等移动支付应用,开展房屋短租、拼车、家政等共享经济业务。支持韶关学院、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实验室、检测认证、软硬件、工具等资源。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险、拍卖、投融资等新业务,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市科技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质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经信局负责协调各地、各部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工作,亲自部署,狠抓落实,并明确一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协调督促,常抓不懈。各县(市、区)、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2017—2020年具体实施计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通报,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进行问责。〔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二)加强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财税支持、土地使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各县(市、区)要制定支持“互联网+”配套政策,鼓励互联网创业创新。落实科技孵化器有关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减少重复投资。〔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金融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有关资金扶持。统筹市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支持互联网创新成果在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创立创新投资基金,加大对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投资。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互联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互联网企业上市融资。有条件的县(市、区)可设立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互联网+”人才(团队)纳入市人才工作重点,在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鼓励韶关学院引进“互联网+”高端人才,支持高等(职业技工)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业重点培养跨界融合型、应用创新型“互联网+”专业人才,完善“互联网+”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训基地。精心办好韶关数字化学习港、国家开放大学助力计划学习中心,广东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育人平台,武汉科技大学、广东昆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东省蓝盾职业培训学院(韶关)信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职业(技工)院校与产业、企业对接合作,提升“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进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全面开展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增强运用“互联网+”能力。〔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开展示范带动。各县(市、区)要在支柱产业、政务民生等领域积极开展“互联网+”试点示范,推进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发展,促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互联网+”示范园区、示范平台、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创业创新模式,带动“互联网+”行动深入实施。〔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莞韶园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六)加大宣传引导。利用网络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报道互联网创业创新的文化理念、先进事迹和典型企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互联网创业创新意识,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及时总结各领域实施“互联网+”行动成效突出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引导“互联网+”全面发展,做大互联网新经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七)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网站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立上线严格测评、运行中定期检测长效机制。推进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设施建设,开发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安全防护技术,健全我市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信息的力度,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查补安全漏洞,做好容灾备份。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媒介素养,确保互联网信息安全。〔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局、中国电信韶关分公司、中国移动韶关分公司、中国联通韶关分公司、中国铁塔韶关分公司、广电网络韶关分公司、市信息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关于加快推进韶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16—2020】相关文章:

汕头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年)11-07

大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08-10

《加快推进我市微型企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全文11-09

大庆市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全文)08-10

《鹤壁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全文08-06

关于互联网创业的文章07-04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文08-02

2016年互联网行业草根的机会和行业有哪些?07-30

关于互联网创业失败后成功的案例03-21

《平顶山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全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