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创业政策的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0-10-22 09:58:03 创业政策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创业政策的现状及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主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创造活力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新创业潜力,充当着时代浪潮的排头兵和“弄潮儿”。

  2015年,国务院和教育部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出台,又一次将大学生创业推向了新高度。各地也加快了出台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配套政策的速度。各高职院校在加快发展本校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力度。怎样真正的将各级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到位,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灵活就业,是横在每所高职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坐落于“皖江明珠 创新之城”的安徽省芜湖市,下面试以该院为例,以点带面,探究当前高职院校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情况。

  一、创业教育政策

  (一)课程开设与教材使用情况

  该学院在2003年,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课程。目前课程采用的教材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第3版),由学院多年从事职业指导的专家学者和校内外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编写,教材整合了一线企业的真实调研数据与毕业生回访座谈情况,对高职高专学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之老版教材,新版在内容上进一步扩大了创业教育的比重,注重贯彻党的“十八大”中有关“大学生基层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等精神,对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法规做了及时更新和调整,并增加了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成才、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案例,时代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1]。

  (二)创新创业服务部门设立情况

  201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歩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除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上有所突破外,还能够引导鼓励更多的人慢慢的投身到这个领域之中来[2]。该学院2013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作为全院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专门机构,对校内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为学生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并做好创业项目对接、知识产权交易等服务。2014年,又将原有招生就业办公室升级为招生就业处,协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进行创业思路上的深入探索。

  学院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涉及学生创新创业的管理规定和办法,特别是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令该专项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如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申请资金奖励、课程免修、学分认定及减免。

  (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开展情况

  除了历史悠久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近年来,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由国家、省市等各级多部门联合发文,下发到各高校,动员参赛,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国创翼”2015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作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该院一直积极动员学生,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训基地和创新实验室,进行学科交叉组队,在各类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佳绩,多人获评“创业之星”。

  而芜湖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创业富民”战略,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两大战略平台建设,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青年进行科技型创新创业,成功举办了“华亿杯”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双创”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并用4年时间,将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打造成了“创新之城”的一张名片,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立足芜湖、辐射皖江的大学生重要赛事之一,既能全面展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与风采,又有效宣传了芜湖服务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与优良环境,得到了其他省市的相继效仿[3]。据统计,第一届大赛收到作品573件,第二届收到746件,2014年第三届参赛作品达到1028件[4],2015年12月第四届大赛完美收官,参赛作品共计1282件[3]。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历经80年风雨,一直与芜湖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竭力为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为芜湖市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提供科技智力支撑,为此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色,进行了广泛动员和有针对性的推荐,参赛团队和人数逐年上升,在连续精心组织并成功举办三届校内选拔赛后,获得了2015年第四届大赛的承办权,成为大赛的活力载体,助推整个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

  (四)创业师资培养情况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师资。早在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规定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对相关专业开展研讨与探究[5]。经过几年建设,该院多位教师从各级各类创业教育研修班顺利结业,职业指导教研室的十几位老师大多数已经获得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创业实训师资格证书。学院还聘请了40余位校内专兼职教师及校外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业导师团,定期走访初创型企业,一对一跟踪微创项目,通过学习交流、探讨研究等形式,不断整合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提高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五)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利用情况

  作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芜湖市自2011年起,开展了“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的创业富民服务体系建设年、创业孵化基地载体建设年、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年、青年科技创业促进年等主题活动。在创业载体方面积极投入,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与平台。据统计,目前,芜湖市建有各类创业园57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7个、市级创业富民孵化基地43个[6],让入园青年享受最低入驻门槛、最优扶持政策。

  这其中,就有坐落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的“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截止2015年6月,该基地已先后有62名创业导师对5个批次的82个创业项目进行过悉心指导,项目涉及机械电子、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学院还充分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科技创新和项目孵化有机结合,进行产学研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环境,2015年超过50%新进驻的项目与学校专业紧密结合,并成为该院创新创业工作的特色所在。

  为了更好地跟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软硬件设施和创业相关资源,根据“一校一特色”的方案,2014年该学院与弋江区青年创业园合作共建了弋江机电科技园。根据《弋江机电科技园2015年运行简报》的最新数据,仅2015年一年,该校师生成功进驻以网络科技、电子商务、智能科技、文化传媒为主导行业的企业9家、创新工作室2家,完成各类大小项目500 多个,实现产值约700多万元;参与业务开展的学生达88人次,申报专利61个,与相关企业合作项目数达10个[7]。

  政校合作的园区建设与运作管理,进一步开放了办学战略,深化了产教融合,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孵化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校、政、企共赢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8]。

  二、创业金融政策

  (一)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情况

  2015年芜湖市所有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均与政府控股担保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该政策允许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实体最高申请到两年期限的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并无需申请贷款人提供反担保和资产抵押措施,不收取任何担保费,由政府贴息,前提仅仅是申请者所在大学的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审核推荐[9]。截至2016年初,已为6批次、41名大学生创业者发放310万元免担保创业贷款[10]。

  (二)创业基金政策落实情况

  近年来,创业基金更多的时候是以各类创业大赛的奖励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如芜湖市主办的2015年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创业大赛中设立了总额不低于2000万的风投基金,对符合条件的获奖项目团队或个人进行扶持[11];2016年大赛则与国内顶尖创投基金进行深度对接,参赛项目若落户芜湖,可优先享受当地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和人才团队政策,重点项目更是支持政策上的一事一议[12]。如果获奖团队在芜湖创业,除了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还可以获得最高10万元的科技创新项目补助资金。该院在近两年的创业大赛中积极进取,有3个创业项目成功申请到总计25万元的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补助。对于单个参赛项目,如获奖,也给予一定数额的直接奖励。如第四届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大赛,奖项设置高达230项,对于前130项获奖作品将分别给予5000-500元不等的奖励。虽然单个奖项奖金设置额度不高,但奖金总额已创下该项赛事之最[4]。该学院的一位“创业之星”便受惠于该项赛事,他在2012年参加了首届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并获奖,赛后他直接获得了1 230万元的投资意向,并于当年注册成立了公司,如今事业已蒸蒸日上[4]。

  (三)税费减免政策落实情况

  国务院于2015年6月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13]芜湖这座城市,一直走在了创新创业区域平台建设的前列。2015年上半年,即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创业项目,准予优先入驻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场租费、水电费按规定减免。而如果该项目在当地注册成立企业,在享受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3年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将全额给予奖励,同时还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4]。

  而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当下,为鼓励高水平人才落户芜湖,芜湖市于2015年6月出台关于《高校毕业生免费租住公租房》的文件,优先给予人才公寓租赁,并按学历给予相应租金减免;租赁满三年后购买所承租的人才公寓,还将给予20%的购房优惠[15]。早在2013年6月,芜湖便出台了大学生购房补贴政策,对购买本地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大学生,按规定给予契税补助和2万元安家补贴[11]。

  该学院部分成功孵化的创业项目选择了留芜发展,便充分享受到了该项政策红利。例如创业项目入驻弋江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政府免费提供了创业场所并全额出资进行装修,对毕业2年内或即将离校的大学生创业进行二次孵化,让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真正做到“拎包入驻”[9],实际已将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投入降到了最低。

  (四)注册资金优惠落实情况

  芜湖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创办有限责任公司者,其首次出资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0%,最低可放宽到1万元,其余允许3年内分期到位,前两年到位金额不应少于注册资本金的70%即可[16]。分期到位,让手头拮据的创业者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创业。截止2016年2月,该学院入驻弋江机电科技园的11个项目中注册公司9家,其中4家为2015年新增注册企业。

  三、创业培训政策

  (一)创业培训补贴到位情况

  国务院前几年一直在大力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该学院根据芜湖市《关于创业培训机构认定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校情,积极开展了创业模拟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和创业教育培训等工作,于2013年底按规定申请认定为芜湖市定点创业培训定点机构。近三年来,为具备创业意愿且有培训愿望的大学生创业者举办了多层次、全过程、阶梯式的免费创业培训,如创业意识培训、企业经营培训、创业模拟实训以及各类创业政策培训等,累计培训学生达10690人次。市里相关部门对培训的开展情况和达到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并通过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进行专项评估与验收,2012-2014年,学院均顺利通过验收,获批芜湖市人社、财政等部门创业培训和创业模拟实训经费共计48万元,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专项经费140万元。

  (二)校本创业培训与政策落实情况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高职院校,该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一直坚持一个主导方向——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为此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如先后投入60余万元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室”,对全院师生开放,多样化的平台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还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请、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原则,全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的活动开展。自2010年以来,每年划拨10万元,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助经费,对学生具有创新构想、符合科学原理的各专业基础性研究、应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项目立项,并配备指导老师,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交叉研究、自由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创新性研究。

  当地政府于2013年出台了专利申请奖励文件,凡进入实质性审查的发明专利、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均能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奖励[13]。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专利申报水平,学院每年都会邀请当地科技局干部或者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的专利代理人给学生开讲座,鼓励学生积极申报专利,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这一政策的普及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专利所有者对专利权的珍惜。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仅2015年度,学院教师带领学生申请专利总数达355项,专利授权数达26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5项,专利授权数取得历史新高,在安徽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17]。

  创业政策的普及与创业意识的提高,不仅仅来自于该学院开展的多场专利知识和科技创新类讲座、报告会,还有“百家名企进校园”专题系列活动、芜湖市“送政策进校园”系列活动,更少不了由学院本土的“创业明星们”主讲的“我的青春故事”创新创业专题系列报告会。该院毕业生中有不少人是因为发明专利在手,创新成功的喜悦点燃了自己的创业热情,继而成立了科技公司,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四、高职生创业的特色分析

  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看,近几年,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随着各地的配套政策、具体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地方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总体可喜。这与芜湖这所城市着力打造“创新之城”的定位有关,也与该院能深刻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有关——创新创业已成为该院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该院创业特色较为鲜明,在职业院校中也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一)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聚集

  该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将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对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着清晰的认识。思想统一了,方才能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各类资源,统筹推进整个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才会全员关注每一个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并认真研读学习文件精神,从而为每一个创业者争取到最大程度的优惠政策。2015年11月,该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精心编印了《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汇编》,作为参考和指南,为广大师生解读最新的创业政策,凝聚创业共识。

  (二)理工科背景下的项目驱动

  该院充分利用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参赛作品在不断的打磨历练中,得到了显著改进,并让勇于创新者脱颖而出、日益成熟,实现了“以赛促学”。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在师资队伍建设时强化创新教育,通过承办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整体提高创新型师资力量和水平,把握一切机会观摩、学习、借鉴,做到“以赛促教”,从而出现不断突破自我的可喜成绩。向科技进军,高水平赛事的组织与参与,需要老师带着学生埋头于“创新工作室”和实训基地,项目驱动不失为鼓励创新、继而创业的一个绝佳途径。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才能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毕竟,大学生创业有别于一般人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高校日常的项目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操作,在实践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从而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创业榜样的典型示范

  朋辈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当榜样近在咫尺的时候。触手可及的真实感更容易让学生热血沸腾,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主旋律中。因为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该学院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他们通过创客空间、创业沙龙、创业者协会等途径加强学习,并形成资源共享,形成了独特的创客文化,在整个学院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中,大胆挖掘着新技术、敢冒风险、宽容失败,不单有想法,还有成型的作品,成了“知行合一”的忠实实践者[18]。创客文化的引领,需要成功的创业者带动。一个成功创业的学生,可以带动背后一个创业团队的活力。

  五、高职生创业政策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一)创新创业资金支持还有待完善

  大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很高,但实际创业人数有限。阻止他们创业脚步的,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对未知的恐惧,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启动资金的实际短缺,这是目前很多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据了解,当前创业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人,启动资金还是来源于自己家庭或者亲朋好友的支持。尽管当前创业政策已经利好很多,创业环境较为宽松,但风投基金还是更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该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没有一定的把握,还是很难直接获得有效融资。建议有关部门继续营造全社会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并真正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率。

  (二)创业教育方面尚未形成体系

  创业教育当前仍处于各地各校自发摸索阶段,迫切需要一个贯穿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9]。但现在大部分高校还只能局限于某一部分的向外突破,合力尚未形成。指导帮扶往往依靠的不是制度约束,而是自身的人脉和人情关系,不利于长期跟踪与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采集各地各高校成功的创新创业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供大家学习借鉴。

  总之,经过这几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明显增强,虽然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偏低,但创新改革有动力也有活力,相信随着今后更多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到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会不断拓展,并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创业政策的现状及分析】相关文章:

1.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

2.国家扶持个人的创业政策

3.国家扶持创业贷款政策

4.国家对创业扶持政策

5.私人创业国家扶持政策

6.国家创业扶持政策最新

7.国家创业优惠政策

8.国家有创业补贴政策

9.创业的政策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