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0-10-15 12:16:03 创业政策 我要投稿

亳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27号)精神,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趋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亳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要求

  (一)总体思路。

  围绕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开放共享、确保安全的思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新业态,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重点突破。将市场需求旺盛、群众关注的领域作为重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扶持,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深化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推动互联网业态与实体经济互促共进。

  ——应用引领,融合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应用模式创新为突破口,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开放共享,安全有序。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完善互联网融合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网络安全。

  ——注重改革,激发活力。树立全局意识,勇于破除与“互联网+”发展不相适应的行业壁垒、部门分割、政策约束和信息封闭等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激发创新活力。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试点创建通过国家级验收,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20年,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5%,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85%;100%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上升,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光纤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

  ——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到2020年,互联网在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断加深,培育和壮大一批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新产业和新业态。

  ——互联网对民生服务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到2020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医疗、文化、教育、交通、旅游、金融等民生领域应用更加广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公共服务便捷高效。到2020年,互联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网上办事大厅功能更加完善,可以在网上办理的政府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我家亳州APP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栏目更加丰富,切实实现信息惠民;覆盖全市的视频数据平台建成运营,资源共享、各取所需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分析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孤岛有效破解;智慧支付进一步拓展,社会保障卡实现“一卡多用、全市通用”。

  二、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提升创业创新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创业创新载体,推进开放式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团市委、市信息局、市建安集团等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1.“互联网+”创新平台专项。积极打造“互联网+”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促进协同创新。充分利用“安徽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围绕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建设“互联网+”创新平台,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2.创新创业载体专项。依托亳州中药创业基地和各县区、市经开区、亳芜产业园区等地方标准化厂房、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打造“互联网+”创业示范园区;利用现有的闲置办公楼、老旧厂房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为众创空间提供专门场所,形成一批基于“互联网+”和孵化投资相结合的新型众创空间,制定创业优惠政策,设立投资引导基金,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链。制定市级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对市级(含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给予财政支持。到2020年,市级(含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20家。

  3.创新创业服务专项。建设创新政策、行政服务、创业辅导、交流培训、孵化培育、创业融资、知识产权质押、上市辅导服务等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云平台,与全省创业服务云平台对接,增强创新创业信息透明度,为创客团队和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创客团队开放的运行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4.开放式创新专项。鼓励各类创新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部分设计、研发任务分发和交付,促进成本降低和提质增效。支持有能力的大中型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鼓励中小制造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运维体系,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维成本。

  (二)“互联网+”制造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供应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智能制造发展专项。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重点在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推进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到2020年,培育国家、省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0家。

  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以智能终端和信息家电产业发展为突破,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和新兴元器件产业,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从零配件转向整机生产,发展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和信息家电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皖北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地。

  3.人工智能发展专项。加强互联网、智能感知和控制等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军用雷达、机器人核心部件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

  4.制造业服务转型专项。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生产组织、售后服务提供决策支撑。到2020年,科技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5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培训骨干科技服务机构5家,研发设计服务机构达到35家,建成孵化器(含众创空间)10家,引进专利代理机构2家。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开拓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气象局、市供销社、市信息局等负责)

  1.农业物联网示范专项。以智慧农业为引领,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大田作物物联网监测覆盖面,提高农业精准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建成覆盖主要农作物的大田农业物联网。推进农艺农信融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重点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农业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大田监测覆盖率达到20%,50%的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进农机农信融合,以“农机通”远程控制平台及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远程信息化监测系统为重点,建立完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到2020年,三县一区全部建成省级物联网试点县(区)。

  2.农副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专项。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严格生产管控和生产记录,推行产地证明和追溯管理制度,推动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的追溯管理,实现追溯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依托动物免疫标识,结合产地检疫和兽医临床诊断检测及产品二维码,建立畜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实现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重要生产资料信息可追溯。到2020年,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亳州辖区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食品加工发展专项。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应用,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信息的采集、管理和监控,建立集信息、标识、数据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推进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食品工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到2020年,培育一批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

  4.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专项。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形成“政府+运营商+服务商”共同推进的格局。坚持统一标准、整县(区)推进,着力建设一批集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为一体的益农信息社;加快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鼓励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代卖代购等生产生活服务;聚合各类资源,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引入电信、邮政、供销、金融、保险、水电、医疗等公用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服务资源,丰富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内容;协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出台农民上网和手机流量资费优惠政策,降低农民上网成本;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开发建设基于云技术与大数据理念的农村综合信息气象为农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立覆盖全市的农田小气候监测网,全方位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市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实现三县一区全覆盖。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推动互联网与能源产业融合,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促进能源生产与消费对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利用效率。(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信息局、亳州供电公司等负责)

  1.能源生产智能化专项。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生产调度信息公共平台,为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提供服务。积极推进常规机组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技术应用,促进新能源与常规机组协同发电。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故障在线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发电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到2020年,实现生物质能发电量13.45亿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量3.18亿千瓦时。

  2.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专项。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创新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新业态,构建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项目,加强互联网在智能电网及综合能量管理系统上的应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到2020年,建成市级能源信息监测系统,并与省级能源信息监测系统对接,实现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

  3.能源消费新模式专项。拓展电力直接交易平台功能,创新电力交易模式。鼓励发展用户端能源共享经济和自由交易,促进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重点在城市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电能替代技术,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五)“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依托产业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支撑体系,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农委、市药发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气象局、市统计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电子商务统计制度专项。开展电子商务统计调查,主动与淘宝、京东商城、1号店等网络平台对接,及时掌握我市电商交易情况,积极在骨干电商企业中培育限上企业,并纳入我市统计系统,推进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化。

  2.电子商务培训专项。开展“百企千人”电子商务计划,每个县区根据各自属地情况,开展特色电子商务培训;支持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到2020年,建立1个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

  3.电子商务集聚发展专项。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新建或改造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区),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交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研发创意、网络学校、实训模拟等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到2020年,争取建设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区、示范园区、示范企业或示范平台5个以上,在国内知名网络销售平台建设特色亳州馆5家以上,实现电子商务年交易额200亿元以上。

  4.涉农电子商务专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县、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电子商务交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在阿里巴巴、1号店、聚农e购等电商平台开展网上营销,促进农产品有序合理流通,缓解农村市场买难、卖难问题。依托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推进农村中心镇商贸中心、商品配送中心、快递服务中心和中心村直营连锁店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支持县区积极争取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到2020年,力争实现阿里巴巴“亳州馆”入驻企业达500家,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

  5.跨境电子商务专项。积极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支持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利用淘宝“一达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扩大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规模,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

  (六)“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全面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服务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打造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高效物流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邮政管理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专项。加强对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加快建设视频数据平台、智慧交通等信息化项目,加强“市民卡”与公共交通“一卡”对接,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路网的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支撑交通管理智能化。

  2.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提升专项。利用视频数据平台、我家亳州APP等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整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公交查询等服务,提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种出行方式信息服务对接和一站式服务,打造智慧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3.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提升专项。加快建设公路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系统和覆盖全市主要公路网的科技治超卡点,利用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船舶行驶特征等,为优化交通运输设施规划和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4.高效物流体系建设专项。支持物流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整合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类物流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射频识别等技术设备推广应用,提升物流自动化作业和仓储运管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与配送车辆信息网络无缝对接。

  (七)“互联网+”医疗行动。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将线下的医疗实体服务与线上的虚拟信息服务相结合,重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市卫计委、市信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负责)

  1.“医疗云”平台专项。整合市内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县(区)卫生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实时交换和业务协同办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到2020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2.“健康云”平台专项。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搭建便民服务平台,通过我家亳州APP、12320电话系统等多种平台,开展导医导诊、预约诊疗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支持健康大数据建设,完善居民健康卡应用,实现电子健康档案、跨区域跨机构就医等信息实时更新共享,强化个人健康管理与疾病监测,方便居民享受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3.区域远程诊疗专项。鼓励大中型医院面向基层医院、卫生所开展检查、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等个性化服务,推动分级诊疗,形成检查信息上传、诊断结果下传的运行机制,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推动大中型医院开展在线预约门诊、候诊提醒、划价缴费、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健康管理等便捷服务。

  (八)“互联网+”现代中药行动。以打造“现代中华药都”为目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追溯管理,搭建中药电子商务平台,挖掘中药大数据应用,建成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市药发局、市卫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专项。进一步完善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中药材追溯系统,实现中药材从种植、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的全过程追溯管理,加快建设国家级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打造中药材检测平台,实现中药材生产绿色增效。

  2.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专项。利用我市中药产业优势,积极推动中药材产品线上销售,促使中药材市场传统商务流程网络化;依托青年电商产业园、亳州特色电商产业园等物流园,完善中药材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打造国内最具权威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到2020年,集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市场基本建成,“现代中华药都”基础得到夯实,中药电子商务平台年促成交易额达到150亿元。

  3.现代中药大数据挖掘应用专项。以打造“现代中华药都”为目标,依托市云计算中心,收集中药材产地、价格、品种、中药方剂、医疗文献等各种数据信息,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实现中药饮片加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大数据挖掘应用。

  (九)“互联网+”教育行动。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新型教育服务发展专项。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开展网络化教育服务。利用省数字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平台,推动中小学校建立适合本地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并利用平台提供面向公众的网络化教育课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互联网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网络互动点播、移动学习、个性化辅导、远程观摩、实训教学、视频监考等网络教育服务,探索知识传播、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2.公共数字文化专项。加快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从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化数字模式转变,提升市、县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具备数字资源提供和远程服务能力。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全方位的文献资源信息服务。推进公共文化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使高校数字图书馆成为我市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和学习中心。

  3.智慧校园建设专项。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利用省教育资源平台,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监控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校园网络建设水平。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教学系统,实现教育教学、科研培训和校园资产的智能化管理。

  (十)“互联网+”智慧旅游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互联网旅游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市文旅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信息局等负责)

  1.智慧旅游管理专项。依托我市云计算中心,汇集景点、交通、住宿等实时信息,加强大数据挖掘应用,形成线上联动机制,打造应急指挥、市场监管、产业监控等平台,构建智能高效的旅游监管体系。

  2.智慧旅游服务专项。构建亳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集信息查询、行程策划、网上订购、旅游投诉、满意度评价等于一体,实现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全程、全面“一站式”服务。通过我家亳州APP,及时发布气象、环保、客流、交通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出行选择和全程的信息化服务。到2020年,建成满足多样化需求、具有皖北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3.智慧旅游营销专项。进一步完善亳州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平台,实现在线推广、在线预订、在线交易、在线客服等。加强亳州旅游自媒体宣传,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优化我家亳州APP旅游栏目功能,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相协同的旅游营销体系。

  4.智慧旅游创新专项。支持旅游创新平台、创客空间、创新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推进旅游景点景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创新,创建一批“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项目。

  (十一)“互联网+”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以视频为主的城市大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保障公众安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城市感知网络专项。建设覆盖全市的视频数据平台,深化视频图像信息全方位应用,构建视频防控安全保障体系,满足社会管理、治安防控、道路交通等城市管理应用对相关数据的需求,着力打造“平安亳州”。

  2.数据开放专项。加快城市管理涉及的各领域、行业、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在线集成,打通系统、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一点存储、全网共享共用。

  3.智慧城管专项。完善数字城管系统,集成人口信息、基础地理、市政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数据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构建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形成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模式。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设覆盖城区的管网数据库,搭建集水位监测、流量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监测管理系统,实现雨水滞留、收集、回用的智能化管理,打造现代化的“海绵城市”。

  (十二)“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构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体系、扶持政策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发挥互联网金融“小额、快捷、便利”的优势,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市政府金融办、人行亳州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1.云服务平台专项。在保证技术成熟和业务安全的基础上,支持金融企业与市云计算中心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产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稳妥实施系统架构转型,鼓励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务平台的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

  2.服务覆盖面专项。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我要贷款”平台建设,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范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推动金融集成电路卡(IC卡)全面应用,以社保卡为基础,构建亳州的一卡通系统。依托网上办事大厅、我家亳州APP等平台,打造智慧支付,提升电子现金的使用率和便捷性。

  3.服务创新深度和广度专项。建设全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发展企业、个人征信业务,加快互联网征信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外溢效应。

  (十三)“互联网+”公共服务行动。持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打造政府治理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提升社会保障、绿色生态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信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气象局、市环保局等负责)

  1.网上办事大厅建设专项。立足群众需求,持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大力推进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应用,实现政府权力网上运行,提升电子政务效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2.政府基础数据信息化及开放共享专项。进一步完善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建成完善的政府基础数据信息化平台。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机制,依托信息交换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业务信息交换共享。支持互联网企业开展政务数据开发应用和增值服务,提升政府综合决策服务能力。

  3.社会保障服务专项。加快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社会保障数据业务库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实现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保障监察等业务网上“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与金融机构等社会、市场主体合作,大力拓展社会保障卡承载业务范围,促进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财政补贴、政府公共事业等功能。

  4.绿色生态服务专项。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完善重点污染源视频监控、噪声综合监测与发布、空气环境质量发布、生态环境气象监测和信息化安全防护与保障等系统建设,加强环境数据的汇集、整理、分析,实现开放共享。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在线监测及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送服务,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废旧商品回收信息平台,创新回收模式,推动废旧商品回收由传统“走街串巷”向线上回收线下物流融合发展转型。

  5.智慧气象服务专项。强化气象大数据在环境保护、航运、农业生产、城市运行管理、城乡规划评估、地质灾害防治、森林火险预警监测、交通与旅游安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救助等领域的作用,建立其相对相关行业影响的预测模型,为交通、卫生、农业、能源等重点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紧贴市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为老人、儿童、疾病易感人群等特定群体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和生活引导产品。建设联接各部门,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统一规范的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健全动态感知、智能监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支撑

  (一)夯实网络基础。

  积极申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公共无线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通信基站建设和保护,大幅提高网络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促进网间互联互通。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和三网融合,努力构建泛在普惠、人人共享、安全可信的信息网络。到2020年,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IPV6实现规模化商用。(市经信委、市文旅局、市信息局、电信亳州分公司、移动亳州分公司、联通亳州分公司、安广网络亳州分公司、铁塔公司等负责)

  (二)加强数据基础。

  加快市云计算中心建设,统筹亳州信息化项目建设布局,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逐步完善各种基础数据库,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信息基础服务资源。加快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推动行业云计算标准化和大数据应用多样化。鼓励企业利用市云计算中心资源,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形成集约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模式,杜绝盲目建设数据中心。(市信息局、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负责)

  (三)做实产业基础。

  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完善我市云计算中心产业建设,搭建集IaaS、PaaS、SaaS于一体的综合型云计算平台,鼓励开展云计算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推进云计算服务市场化,培育云计算服务新业态。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加强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力度,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软件开发、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及配套产品、LED照明产品和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支持为传统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互联网服务商,为我市传统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并提供咨询、设计、数据分析挖掘、运营管理等服务。(市经信委、市信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负责)

  (四)强化创新驱动。

  1.培育一批“互联网+”创新平台。利用现有资源,围绕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培育一批“互联网+”创新平台。(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局、市建安集团等负责)

  2.打造新型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多主体多形式的互联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投资、技术、人才、孵化等服务。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大赛、学术会议、发展论坛、创新沙龙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受众的服务活动。(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四、政策扶持

  (一)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1.加强专项资金扶持。统筹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项目孵化、初创企业和网络运营补助、商业模式创新等。鼓励各县、区创新投入方式,运用补助、贴息、担保、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地税局、市国税局、人行亳州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等负责)

  2.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的“互联网+”投融资服务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等投资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鼓励企业通过贷款、私募债券、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多种方式融资。(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人行亳州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市建安集团等负责)

  (二)加强智力建设。

  1.引进优秀人才。实施更加宽松的政策,加大对互联网紧缺人才的引进,对互联网双创团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给予优先支持,为团队核心成员家属就业、子女入学、落户等提供绿色通道。(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2.加强教育培训。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互联网经济相关专业教育和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并通过合作实施、转让、许可和投资等方式,向小微互联网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继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理论讲座,不断提升我市信息化人才技能水平。(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3.建设“互联网+”研究院。与亳州学院、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打造集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平台、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中心、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应用评估和推广中心、技术应用创新成果展示平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的 “互联网+”研究院,加大“互联网+”产品研发、应用、推广力度,助力“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推动研究院建设成为我市乃至皖北区域性的“互联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中心。(市信息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亳州学院等负责)

  (三)优化发展环境。

  1.构建诚信体系。加强互联网信用体系和商业交易信用环境建设,健全电子认证服务,搭建全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规范信用信息的公开和使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开发信用产品,提供信用评估服务。依法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监管,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并将侵权、假冒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金融办、市信息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人民银行亳州市中心支行等负责)

  2.保障网络安全。引进网络安全品牌企业,加强自主可控安全产品的推广应用。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与灾难备份,加快网络安全保障基础设施智能化和全覆盖。建立网络安全监控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和安全保密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公安机关、司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违法使用数据,特别是盗用个人隐私数据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信息局等负责)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局,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二)强化分工协作。各县、区要科学制定落实“互联网+”行动具体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杜绝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形成牵头部门抓总落实、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

  (三)开展示范试点。组织实施一批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互联网+”项目,着力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四)有序推进实施。各县、区要主动作为,完善服务,加强引导,大胆探索,推动“互联网+”新业态、新经济发展。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市内外成功经验。深化开放合作,注重利用市场力量,务实有序推进“互联网+”行动。

【亳州市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1.大庆市《关于加快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2.《加快推进我市微型企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全文

3.《鹤壁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全文

4.大庆市推进全民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全文)

5.汕头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年)

6.专访2017互联网圈畅跑行动主办方兑吧

7.《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文

8.《平顶山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全文

9.如何推进全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