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开小店:打开米澜坊的包柜

时间:2022-12-08 22:00:23 开店项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上海开小店:打开米澜坊的包柜

  米澜坊档案:

  开店时间:2004年

  地址:遵义路店,南汇路店,奉贤路店,上海湾店,威海路店,仙霞路店,新乐路店

  面积:40-50平方米

  经营人数:2人(2004年)30人(现在)

  经营范围:二手包买卖,洗护,保养

  初始资金:50万元人民币

  盈利时间:第一个月

  没有女人不爱包,对于某些爱到偏执的女人来说,包早已不是容器,而是最彰显个性的尤物。但是在买包、卖包、赏包、鉴包几个环节中都能游刃有余的女人却并不多。

  第一眼见到刘恋,我就觉得她非常干练。和多数上海本地女孩子一样,她声音柔软细腻,但语速很快。她是米澜坊的创始人,专卖奢侈品牌的二手包。2004年至今,米澜坊三个字的意义已经从上海新乐路上一家十几平方米的小门店变成了拥有7家店的连锁品牌,并享有一大群视包如命的老主顾的追随。

  向我讲述最初的创业过程时,她好几次提到一个词——运气。当时的上海还鲜有类似的店,更别说专做奢侈品二手包买卖的店。但她自己一直热衷于各种类型的包袋,加上经常在国外跑,早就见过这种商业模式,尤其是在奢侈品消费大国日本。店铺以折扣价从卖家那里将用了仅仅几个月、几次甚至全新的包袋买断,经过保养后再进行销售。当时她只是感觉到这种模式将来会有市场,于是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懵懵懂懂地就开了”。

  那时候的新乐路还远没有现在有名,她在那儿挑了一家带花园的老房子作店面,一是环境好,二是比临街的店面便宜,因为花园门口有一条路,客人需要走进院子里,所以每个月租金才一万出头。

  当时,经营者就是她和亲戚三人。店里的第一批包全都是她们亲自从日本、欧洲、香港拿现金采购来的,甚至还有不少是她自己的包。这样的尝试中,不仅要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也会对市场的真正需要有所担忧。

  更重要的是,不难想象这样一家店在起步阶段会被多少质疑包围,首当其冲就是包的真假问题,毕竟那不是品牌专卖店。另外一点是,“旧包也有人买”?

  “所以前三年我们都在和客人交流,告诉他们所谓二手包有可能是旧的,也可能不是,让他们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而有些经常出国的人对国外同样类型的店铺很熟悉,当他们看到上海也开了这样的店自然非常欣喜。”

  刘恋说,现在回想,做很多事情都是偶然的。2004年前后国内奢侈品的广告和销售都都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人们对名牌的认知度也没有那么高。当时她只是单纯觉得那条小马路可以做出来,却没想到第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足够付房租甚至略有盈余了。这里面除了自身的努力,也包含着她说的那份运气。

  摸索过程中,她还首开了寄卖这种形式。“有的客人要价很高,我们不确定买下来会不会有市场。于是我就作为中间商,让这类包寄放在店里试着卖卖看。”那个时候香港都是不接受寄卖的,而近两年人们发现那里的二手店也慢慢做起了寄卖的生意。现在,米澜坊里寄卖的包已经占据了总量的一半。

  我对于成色的鉴定标准非常好奇,刘恋告诉我,一般看购买时间,配件,四个边角的磨损度,金属件的磨损度,污染程度。使用时间1个月至3个月,没有划痕、皮没有磨损和污渍的算九成新;使用半年,有轻微污渍的算八成新,半年以上的都是7成新以下。米澜坊一般不收7成新的包,除非是限量款。对于全新的包,都是以五折现金收购,但具体市场情况下也会有所浮动。

  “我的策略是永远比别人便宜一点,这样客人才会永远跟随你。”过去人们习惯奔香港而去,“香港和我们的渠道一样,但店面比我们贵,市场比我们大,售价就比我们高。”刘恋甚至曾在香港二手店见过一款限量Chanel售价比海港城还高,“而相比之下,我们是恒隆的八五折”,她用价格一再向顾客显示自己“跑量”的决心。

  我很欣赏刘恋的理念,一切东西都要物尽其用。就像潮流总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着,没有什么真的会在时代中迅速被淘汰,只在于人们怎么看待和利用。买卖易主之间,每个包都经历了一段段旅程,有了它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