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王潇:一个理性创业者的养成史

时间:2020-09-04 18:41:35 女性创业 我要投稿

“趁早”王潇:一个理性创业者的养成史

  从央视一套主持人到外企白领,到辞职考研,到自主创业,到畅销书作者,熟悉王潇的人和她的粉丝都会知道,所有的经历都与王潇本身的性格和喜好息息相关,都是王潇经过理性思辨后作出的选择。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趁早”王潇:一个理性创业者的养成史,更多女生创业指导请关注应届毕业生创业网。

  王潇的公司目后佐道,本是一个擅长做公关活动的团队,2013年开始正式运作电商品牌“趁早”。仅一年时间,这个从淘宝出发的品牌就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以“趁早效率手册”为代表的商品受到热捧,王潇本人也以黑马之姿受邀参加2014中国电子商务CEO年会并发表演讲。伴随着电商业务飞速壮大,王潇又谈下了对面一栋别墅的租约,供团队扩张之需。

  规模扩张的表皮之下,另外一种扩张也在进行中。趁早效率手册原本只在网络上销售,而从2013年11月开始,它走向线下、入驻书店,目前在北京、深圳、南京、苏州等多地的书店销售。

  王潇的目标是把“趁早”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女性励志品牌,这一切的萌芽正在迅速发生,这种迅速被王潇形容为“不是我找到了这个项目,而是产品和浪潮找到了我”。

  关于“趁早”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

  从央视一套主持人到外企白领,到辞职考研,到自主创业,到畅销书作者,熟悉王潇的人和她的粉丝都会知道,所有的经历都与王潇本身的性格和喜好息息相关,都是王潇经过理性思辨后作出的选择。

  离开央视后的奔跑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的王潇,毕业后如愿坐上了中央电视台整点新闻的主播台,成为了一名新闻播音员。但是几个月之后,她便发现,这份当初挤破头得到的工作,却成了当下不开心的直接原因。

  半年的观察和自我剖析之后,王潇决定离开央视,第一次的职业转型,王潇做起了公关。相比央视的一板一眼,外企的舞台着实让王潇兴奋了好一阵,两年的公关职场让王潇如鱼得水,但对于崇尚技能在手的她来说,脚踩大地的自信还是不够。“我日常读的书大都是人文类、哲学类的东西,这些零散的阅读其实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觉得它不足以支撑我出来行走世界。”在她看来,要学点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学习,而不是乱学,于是就决定辞职考研。

  2004年,王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设计系新媒体专业,开始系统地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和软件操作。有了专业技能、突然多出来的大段时间的同时,她失去的是一份固定的收入。研二的时候,王潇决定开始创业,成立目后佐道设计顾问公司,一开始只是出卖简单的设计,并把招揽的活儿分发给周围的同学。

  目前的目后佐道已经有两条业务线,一条是以策划和执行见长的公关业务,一条是以“趁早”为品牌的零售业务。

  经历过几次深思熟虑的转型,王潇找准了自己的方向,之前的几段经历不仅没有被浪费,相反,对她而言,都是加分点。学习播音主持,教会她用标准的普通话流畅表达,在众人面前讲话也不紧张,接受媒体采访时知道如何恰当表达;在外企工作,见过高效有序的工作如何开展,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读研学会的技能和知识体系,都指向现在所做的工作。

  趁早学会理性思辨

  她有一本畅销书《女人明白要趁早》。在这本书里,可以窥见王潇思维方式的冰山一角,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总结出有用的人生经验,她迷恋的正是存在主义。不同于其他叙述生涩的励志书,这本书赢得了许多共鸣,也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几十万的忠实读者。

  到第二本书《女人明白要趁早之三观易碎》时,王潇发现,三年时间里,她和她的主人公们的戏剧性事件随阅历而减少,因此,这本书的思考色彩更为浓重。戏剧性的减少,纠结的减少,王潇认为正是自己的三观逐渐稳定的表现,知道自己重视什么、要什么。

  同样的.思考也发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及创业,大多数人的思维是要怎么赚钱怎么赢,在《三观易碎》中,王潇用了不少的篇幅来思考“创业怎么输”,通过她目睹的失败案例,抽丝剥茧来总结出它们的死法,从源头上预防错误,绕过它们走过的弯路。

  王潇把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叫做“心灵猛药”,以这种理性思考为乐,她鄙视那些没用的心灵鸡汤。“诸如‘天空还是很蓝的,太阳还是很好的’,我觉得它的思考方式没有用,我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是选A、选B还是选C,下一步怎么走,我要瘦五斤,我要怎么办,很多人想得到的是这样的东西。”王潇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找出一个最佳的方案,得出的方案要匹配你的追求、你的性格、你对人生的需求,接下来也不丧失机会成本,这才是理性和现实的思考方式。

  是产品找到了我

  效率手册是趁早品牌系列中的明星产品,这个产品与王潇颇有渊源。

  13岁的时候,因为妈妈从事外事工作的原因,王潇开始接触到效率手册,本就喜欢纸张和印刷的她,更是被这种时间被分割管理的感觉所吸引,从开始的记作业,到后来的做计划,一用就是二十多年。

  22岁那年,王潇看了一本书,叫做《一生的计划》,觉得里面的理念很棒,按照这样的方式,自己的很多愿望也可以实现了。接着,她就在电脑里建了一个word文档,开始了一生的计划,把大计划分拆成小计划,享受小计划实现后逼近愿望的快感。这个一生的计划后来被融入到了趁早效率手册中。

  而把自己所爱的效率手册商业化运作则事出偶然。2011年,王潇的公关团队打算给客户定制一批效率手册,为了降低成本,一下子做了3000本,送完客户后,还剩下了2500本。有同事向王潇建议,把剩下的本子放到淘宝上,只要卖掉一些,就能覆盖成本了。因为是畅销书作者,当时的王潇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当她在博客上挂出效率手册出售的信息后,不到14天的时间,2500本的存量全部销售一空。到了第二年,早早便有粉丝来催王潇出2012年的效率手册,在需求的推动下,2013年8月5日,效率手册正式以“趁早”为品牌亮相。

  对于效率手册,王潇的理解是,正是因为人人都有懒惰的天性,使用效率手册不是因为勤奋,而恰恰是因为不勤奋,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执行。王潇本人就是效率手册最典型的使用者,她的行程、她的计划都清晰地体现在效率手册上,监督执行。

  把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事业,是王潇颇引以为傲的地方,正如文中开头她所说的,是产品和浪潮找到了她,“到第二年有一万个人来问你做不做这个本子、等着买你这个本子的时候,我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回去了”。

  勇猛精进的自媒体人

  要么混吃等死,要么勇猛精进,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让王潇趋向做后一种人,后来的成长轨迹也证明,她真真正正是个努力起来有点疯狂的人——投入工作,勤于健身,看书旅行,居家育儿,她都是个猛人。

  但在王潇的三观里,别人眼中的努力,完全是她的自我驱动,这种自我驱动来自于她对世界的理解,“我不需要鸡汤,不需要打鸡血,我就是鸡血本人”。

  这种鸡血状态吸引了一批和她有着同样价值观和做事方法的粉丝,还有一拨是生性懒散但渴望突破的人,对他们来说,趁早品牌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散发着勇猛精进光芒的潇洒姐。

  王潇在博客和微博上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活动、思考,下面就有大批的粉丝在留言、交流。她说,微博和博客的建立最初并无商务目的,只是她发表文章、记录生活的地方,但微博和博客却在趁早品牌启动之初,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早的推广和销售渠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到目前为止,趁早的营销推广费用几乎为0。

  在写《三观易碎》的时候,王潇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每天专注三小时”的活动,招募粉丝和她一起,在每天纷乱的工作、生活中挤出三小时的时间用于提升自己。时至今日,这个活动仍在进行中。

  类似的活动还有“健身一百天”。在她看来,身体管理是一件特别容易操作的事儿,如果你对美好身材有强烈愿望。“如果你不吃饭,你会让自己饿死吗?我就会到这种程度,不会让自己懈怠,或是软成一摊,就像不会让自己饿死一样,你对自己的要求达到这种高度,就不会累。你不会觉得吃饭很累,觉得吃饭是一件附加的事儿,会决定今天要不要吃饭。”

  王潇的自律和勤奋招揽了一大批拥趸,他们期待着潇洒姐的更新,期待王潇给他们带来的振奋与力量。

  虽然在体量上相差很多,但王潇认为,趁早和小米的玩法很相似,使用者会自行传播。这既来自于产品的属性,也来自于人期望改变的天性。

  2013年11月3日,王潇35岁生日当天,趁早的第一个线下party也在进行中。不同于其他品牌的发布会形式,到场的很多观众是奔着王潇来的,这也许是一场自媒体的见面会。王潇的大学同学王凯对此评价:趁早品牌是自媒体玩法的另一种形式。王潇对此也表示认同:“我是一直在单打独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的自媒体比他们玩得纯粹。我就是我自己,没有站在任何平台上,借助任何媒体来放大。”

【“趁早”王潇:一个理性创业者的养成史】相关文章:

1.王潇自述的创业经历和女性励志感悟

2.创业者要理性看待网上开店

3.创业者心理素质养成测试

4.专访徐小平:最爱理性狂热创业者

5.比亚迪王传福从电池王到汽车王的创业成功史

6.史玉柱总结创业者失败经验

7.谈谈如何才能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创业者

8.一个女性创业者的侠客情愫

9.一个女人的艰苦创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