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申创业开启制造新模式

时间:2020-08-02 18:44:43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宗申创业开启制造新模式

  二十年间,左宗申实现了三级跳。

  从"整天花着脸,手从来没洗干净过"的个体修理工到跻身国内摩托车企业10强,再到入主安徽通宝汽车,染指汽车制造业,宗申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而随着"两轮"向"四轮"的变脸,它的成长将更加让人不容小觑。

  只有把剩下的1%做好才行

  90年代初,一次偶然帮人购买摩托车的经历激发了左宗申最初的创业冲动。在这次交易中,他敏锐地嗅到了中国摩托车发动机的短缺和背后的商机。随后,他背着一台雅马哈两冲程发动机,跑了全国59个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厂,证实了他的发现:当时国内的摩托车发动机供不应求。1992年,左宗申东拼西凑注册了重庆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股脑杀进了摩托车行业。靠着自己开发生产的70CC发动机的成功,在"几乎所有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都赚了钱"的1994、1995两年,宗申迅速完成了资本积累。

  如果说杀进这个行业,凭的是敏锐的直觉和还不错的运气的话,那么宗申后来的迅速壮大,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做产品、做技术。关于产品质量,左宗申有一句名言:"宗申的发动机99%做好了还称不上质量好,只有把剩下的1%做好才行。"

  随着公司的迅速发展,宗申又对以往什么都自己生产、投资的"高、大、全"模式进行反思,开始把自己定位于行业的"组织者","在中国,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国内有上千甚至上万家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商,怎样在这些零部件中选出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零件来进行组合,就需要组织和管理。"

  领跑制造新时代

  在重庆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随便一个人在到摩托车零配件集散地转一圈,回家都能组装起一台摩托车,而且质量同正规企业里生产的差距不大。与中国许多摩托车企业一样,走组装之路的宗申也掉进了产品严重同质化的行业怪圈里,在低端市场上与中国同行们艰难地比拼着成本优势。而在更有利润可图的高端产品市场,都是美国哈雷、德国的宝马、日本的本田、意大利的比亚乔这些国际品牌的身影。在去年召开的"中国质量竞争力高峰论坛"上,左宗申立下了"三年打败日本合资企业"的豪言壮志。宗申意识到,摩托车整车企业要真正做强,必须终结组装时代,开始制造新模式。

  宗申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建设宗申自己掌控的零部件制造体系,"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宗申招揽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配件厂进驻宗申工业园区,并要求部分企业"专供宗申",彻底摒弃"一件供天下"的配套格局。

  第二步,进军高端市场。2003年,宗申开始生产大排量的摩托车,推出了150CC和200CC的"宗申赢家"跑车,直接瞄准高端用户。投资两亿多元在宗申工业园内建成了年产30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的新工厂,左宗申自豪地说,"宗申新发动机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之先进,在国内同业内找不出第二条,国内同行也难以在短期内赶上。"

  第三步,与世界著名摩托车企业强强联合。宗申与意大利比亚乔敲定合资,在广州佛山生产踏板车。同时,与美国哈雷的合作,推出使用联合品牌的摩托产品。民族情结强烈的左宗申说:"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宗申的原则是‘以我为主’,我们的目标是壮大自己,而不是被外方吃掉。"

  两轮变四轮,换一种方式崛起

  目前,我国摩托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5%。关于摩托车行业是否是夕阳产业的争论由来已久,左宗申是坚决的反对者之一。但"摩托车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并且发展空间已很小"却是不争的事实,宗申决定另谋出路,而最现实的出路就是汽车。

  2004年,宗申用1500万元收购安徽通宝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业。做了四年汽车梦的左宗申,2000年就开始精心布局。2000年10月,全资收购重庆渝汇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获得汽车发动机技术;2001年底,从韩国和德国购进设备,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2004年与意大利比亚乔集团谈妥,将比亚乔的微车转移到中国生产;这些不动声色的步骤,将宗申进入汽车制造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宗申进入汽车,不仅是单纯的行业的转变,也是企业经营模式的一次大变脸。左宗申说:"宗申集团进入汽车行业,将不可能克隆原来在摩托车行业的成功经验,走利用配套资源搞组装、打价格战的老路子。"

  显然,宗申将完成一次艰难却前途无量的自我超越。

【宗申创业开启制造新模式】相关文章:

1.天津女性创业开启新模式

2.如何开启创业之路

3.11步开启小本创业之门

4.年轻人如何开启初次创业

5.年轻人怎么开启初次创业

6.20岁的人如何开启创业之路

7.创业项目加工制造

8.互联网创业有什么新模式

9.返乡创业种天麻开启致富新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