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难不难

时间:2020-07-20 15:51:25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大学生创业难不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言而喻。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政府提出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另外,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大学生创业难不难

  大学生创业难不难?创业教育能否推动大学生创业?笔者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和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尝试着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A.能力门槛:高校毕业生创业水平较低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尚处于较低水平。2004-2010年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0.3%、0.4%、0.5%、0.3%、0.2%、0.2%和0.2%,最高值仅为0.5%。从自主创业人数看,最高值为2006年的18596人。

  自主创业群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学历结构看,自主创业群体中本科毕业生的比例最大,2004-2010年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2010年比例为54.1%。专科毕业生的比例排在第二位,2010年比例为41.5%。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排在第三位,2010年比例为4.1%。博士毕业生的比例最低,2010年比例为0.2%。

  第二,从学校类型结构看,自主创业群体中比例最大的是普通本科院校,其次是高职大专,“211”高校和“985”高校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2010年,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大专、“211”高校和“985”高校在自主创业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58.2%、31.0%、6.7%和4.2%(图1)。

  第三,从学科门类结构看,社科类和工科类是创业主要群体。2010年,社科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和工科类(工学和军事)在自主创业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8%和28.4%。而文史哲(文学、历史学和哲学)和理科类(理学、农学和医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5%和10.4%。自主创业群体的学科门类结构与毕业生总体的学科门类结构也是基本一致的,其中社科类创业比例超过社科类在毕业生总体所占的比例(图2)。

  第四,从学校所在地结构看,东部地区(不包括京津沪)所占比例最大,2010年比例为37.1%;西部地区排在第二位,2010年比例为32.3%;中部地区排在第三位,2010年比例为27.3%;京津沪所占比例最小,2010年比例仅为3.3%。自主创业群体的学校所在地结构与毕业生总体的学校所在地结构相差不大。

  原标题:大学生创业难不难?创业教育还要跨过哪些门槛?

  B.认知门槛:创业教育普及度不高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学习效果究竟怎样?以下部分基于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于2012年在北京89所高校进行了“首都高校大学生(本专科学生)发展问卷调查”,样本量为32714人。其中11460名学生回答了高校创业教育普及度的相关问题,4399名学生表示接受过创业教育(图3)。

  课题组将创业教育分为基础性教育、模拟性教育、实践性教育和观察学习性教育等4种类型。基础性教育是指主要通过学习获得创业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模拟性教育是指以创业大赛为主要形式,运用创业知识,模拟体验创业过程。实践性教育是指学生真实地进行创业实践,不再只是模拟性地投入。观察学习性教育是指对创业榜样的观察和学习,以和创业者、企业家和创业导师的交流为主要形式。

  创业教育普及度

  从调查结果看,高校创业教育的普及度并不高。26.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提供创业教育,19.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创业教育,53.8%的大学生对学校是否提供创业教育并不清楚。

  从不同学校类型创业教育的比较看,研究型大学各类创业教育的比例均不同程度高于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职大专院校。特别是模拟性创业教育,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普及度达到43.5%,而教学型本科院校和高职大专院校的比例分别只有27.7%和17.0%。

  从四种创业教育的普及度看,差异显著。基础性创业教育的表现最好,各类高校基础性创业教育普及度均在60%以上。其次是模拟性创业教育,第三是观察学习性创业教育。比例最低的是实践性创业教育,各类高校的普及度均在15%之下。

  创业教育参与度

  大学生在四种创业教育的参与度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参与基础性创业教育的比例最高,各类高校的比例均在70%以上;其次是模拟性创业教育,各类高校的比例在30%上下;观察学习性创业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各类高校的比例在24%左右;实践性创业教育的参与度最低,各类高校的比例在20%左右。

  从学科门类的比较看,社科类、理科类、工科类、文史哲在四种创业教育上的参与度比例差异都很小,均在8个百分点之内。

  创业意向

  大学生有创业意向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远期创业意向。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大学生有近期创业意向的比例达到29.8%,而有远期创业意向的比例达到57.6%,几乎翻倍。

  多数大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创业,发挥个人比较优势,将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创业意向与专业匹配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51.3%。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差异显著来源。高职大专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最强,近期创业意向比例为43.2%,远期创业意向比例为66.7%,创业意向与专业匹配度为57.6%。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居中,相应的3个比例分别为30.8%、59.2%和53.2%。研究型院校学生的创业意向最低,相应的3个比例分别只有24.1%、53.7%和47.4%。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校毕业生是最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不应简单地看成就业替代,而应该用创新引领创业,进行较高层次和水平的创业。为考察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0年“首都高校研究生发展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课题组将创新能力分为知识体系、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人格特征四个方面。用23个具体问题来考察研究生在培养阶段这四个方面创新能力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知识体系、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方面,创新能力在读研期间有较大的提高。

  第二,在人格特征方面,创新能力在读研期间提升幅度相对较小。特别地,有相当大比例的研究生在“精力旺盛程度”“对事情的好奇心”“易被复杂事物或新异事物吸引的程度”和“冒险程度”等方面没有变化或者降低了。

  原标题:大学生创业难不难?创业教育还要跨过哪些门槛?

  C.制度门槛:创业教育要融合进大学教育整体

  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总结都还不够。

  近几年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风起云涌,教育部等有关政府部门不断推出新政策,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与学生就业相关的部门热情高涨,并付诸行动。可是,专业课教师对此相对冷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没有兴趣的专业学习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障碍。高考录取中依据分数高低而非学习兴趣确定专业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在大学期间转换专业看成绩排名而不看兴趣的现象一直很难改变。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不大而且质量不高,很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本身缺乏创新创业经验。

  每个人都有创新创业的基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职业和岗位上都可以有创新,因此应该鼓励人人创新。但是,没有必要让人人都创业。教育部门在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时候,不要硬性规定自主创业的比例目标。高校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是否将其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也要慎重,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应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创新创业兴趣、营造创新创业环境,让真正有创新创业热情、兴趣和能力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不能把创业当作就业替代,强迫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去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两门课程就能解决的,必须融合于大学教育的整体之中,并不断向前延伸到基础教育。这就要求我国教育进行深入改革和发展,让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发生翻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不能只看结果,而轻忽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不再强调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结论的可能性;不要囿于课堂学习,而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植根于真实世界里。

【大学生创业难不难】相关文章:

1.网赚到底难不难?

2.创业女怎么打败创业难

3.女性创业难吗?

4.网上开店创业其实并不难

5.学生老板谈大学生创业难在何处

6.创业难成功的先兆

7.为什么女性创业这么难的创业解说

8.华人在硅谷创业融资难

9.创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