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创业的赚钱之道是什么

时间:2020-06-16 17:32:27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种植创业的赚钱之道是什么

  1、以规模开展经营,以经营获取利润

种植创业的赚钱之道是什么

  然而,大户又是可以赚钱的,大户赚钱的筹码就是它的规模,以规模为筹码开展经营所产生的经营效益。

  前面讲过,传统以家庭为单元的农民,只是生产者(跟风种植),不是经营者(种植什么,怎么销售)。所以农民想要以经营获取利润,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2、经营信息,避免蛛网理论

  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使得经营信息的获取更加全面。

  靠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很难,靠经营信息增加收入相对容易。小户农民,缺乏信息来源,只有降低成本,而成本是有极限的;大户农民,则应以增加收入为主要方向,增加收入是没有极限的。

  小户作为产业链的一个微小单元,它获取信息的途径、数量都是极其有限的,很难摆脱经济学上所谓的蛛网理论。所谓的蛛网理论就是指:假设需求稳定的前提下,现在的产量是由上一期的价格决定的,未来的价格是由现在的产量决定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价格和产量会像蜘蛛网一样变化,不断循环。通俗讲,就是农民常说的大年小年,小户是天然的跟风者,别人赚钱,就会跟着种,别人赔钱,自己也不种了,可能永远都错过大年,赶上小年。除大田作物由于国家有相应的保底价格以外,在经济作物中,尤其在蔬菜种植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当我们增加产量的时候,并不知道别人增加了没有。然而,一旦成为大户,就会有更广泛的信息源,就有可能从种植结构上回避蛛网理论,即可以反周期操作,使得种植作物能赶上价格的高点,规避价格的低点。

  蔬菜种植,农民一直陷在蛛网理论不能自拔。有时价格太高,居民有怨气,“蒜你狠”、“浆你军”等现象就是如此;有时价格太低,农民有怨气,农民“弃收”、“砍苗”现象频繁发生。这都是信息不灵,跟风种植的恶果。

  3、经营规模,向上游获取利润

  由于具有经营规模,就能从上游获得原材料优势,或者更好的植保技术服务。比如,大户、合作社实行集团采购,就能够从上游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更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或者更好的植保服务。植保一直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原来的农资使用领域,由于缺乏植保服务,使得农民的农资成本无辜增加,比如,现在的农民对待种植的作物不仅是有病没病都打药,而且不能对症施药,在这个方面,小户天然是弱项,而大户就能向上游要求更好的植保服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这就是规模筹码。这个筹码既可以通过家庭农场的规模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体现出来,或者通过团购的方式体现出来。目前在农资领域就有这样的现象,比如几家种植大户合伙,针对厂家采购,通过规模经营向上游获取利润。

  目前,农资流通环节还普遍存在县级代理、乡镇和村级零售现象,减少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获得10%—30%的农资购买成本。

  4、经营产业链,向下游索取利润

  因为具有规模,种植大户可以向下游索取利润,实行全产业链经营。原来的农民是一个纯粹的生产主体,只负责种植,由于种植规模小,所以有二道贩子、三道贩子、零售等等流通环节的存在。对于大田作物来说二道贩子、三道贩子的利润和费用加起来大概有6%-10%左右;对于经济作物来说,利润可能就更大了,超过50%甚至几倍。比如,蔬菜流通成本远远超过种植成本,一多半的利润都被流通环节的经营单元赚取。然而,种植大户的出现,使得种植规模和经营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实现农业直通车,即减少二批成本、三批成本,甚至是零售成本。

  此外,还可以实现订单农业,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合理安排种植作物的品种、规模,将不同等级的农产品分类存放,实现高附加值的销售。比如,为满足方便面厂需要弹力更好的面粉,将符合条件的小麦单独存放,并高价出售,这就是规模化经营的优势,这也是家庭农业所不具备而望尘莫及的优势。

  对于经济作物,即使大户有时也难以实现产业链经营,如果成片经营,就会形成市场,就近交易。这也是减少流通环节。

  5、实现农资产品的社会化

  当种植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种植大户就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农资机械,农资机械的购买会减少农户的种植成本,但由于农资机械季节性较强,必然会导致剩余产能的浪费,且配置越全面,往往损失就越大,如果可以实现剩余产能的社会化,大户之间相互配套,实现“我为你播种,你为我收割”的多赢组合,就会相应的减少成本,增加利润。

  目前,正处于农业转型最困难的过渡时期,由于农民土地转移所形成的种植规模都相对较小,即150-300亩左右,这个范围内的农户是可以赚钱的,但他们的.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却难以发挥;经营效益的充分发挥至少需要上千亩的耕地,而恰恰上千亩的农户以非农民出身为主,那么,他们的规模种植优势又难以发挥出来,而同时具备规模种植、经营优势的大户,更是凤毛麟角!相比较而言,150-250亩的种植规模是过渡时期最优的生存方式,因为这样的种植规模极少雇人,或者说雇佣成本比较低,大多是亲戚朋友,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小户成本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经营优势,来达到赚钱的目的,但是,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雇佣成本就会大幅增加,即出现长期雇用,季节性太强,淡季也要发工资;短期雇佣,成本过高的矛盾现象,甚至发生高额的管理成本,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的亏损局面。

  那么,如何才能让种植大户赚钱呢?通过上述列举,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二点:第一,必须从农资的生产者变成农资的经营者;第二,如果是大田作物,应保持合理的规模,即150-250亩左右;如果是经济作物,最重要的则是经营品种必须能够摆脱蛛网理论的限制。只有这样,种植大户才能在过渡期的泥泞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