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时间:2021-10-28 20:09:07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通用6篇)

  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创新创业是国家鼓励是大大学生创业的一种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通用6篇),欢迎参考阅读!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通用6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篇1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各高校大大学生之间已愈显重要,它能极大地提高大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与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当代大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认识完善实践能动性,正确的认识能积极推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而实践与认识如何紧密地结合,并继而给人类创造价值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而创新创业就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创新创业计划”普遍存在于各校大大学生之间,如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召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讨论会,我校各学院也相继召开了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动员会。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计划”,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简单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在起步阶段,它主要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发展阶段,它主要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成熟阶段,它则转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它也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高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形成的大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较国外,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晚、发展慢,因此借鉴国外的'相关教育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的有效途径。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有212万人,而到了2013年则迅速升至699万人之多。然而社会整体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增加,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不少大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从2001年的34万升至2003年的52万,至2013年达到了144万,而且其持续上升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如何突破教育瓶颈,缓解就业压力,教育者正进行各种思索和尝试。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所以,除了学校里组织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外,2011年开始,安徽省对在校大大学生进行免费创新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等培训模式,帮助一些有着创业意愿的大大学生增强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当前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而导致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化学专业来说,对于化学物质及反应过程的观察与检测,已从最初简单的肉眼观测发展为各种高端精密仪器的准确定位,如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分光光度法、激光光谱法、拉曼光谱等,再加上与计算机的联用,使其检测与分析效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使用高科技仪器的必要技能,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去学习和改进我们的各种仪器,那么化学的发展前景将会变得黯淡。在工作上,我们不仅要有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还要有扎实的基础及非凡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成为同龄人中出彩的一个。

  3、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力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新青年,能有效地维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

  三、培养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激发和挖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指明前进方向。近几年,“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大学生中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全国大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有两个并列项目,其中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就是创业计划竞赛,主要是创业项目。该创业计划竞赛的实施,不仅仅是为取得几块金牌,而是给大学生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给予大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类活动在大大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如2012年12月16日,“昆山花桥杯”安徽省第七届大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我校外国语学院荣获了职业规划组金奖、机械工程学院荣获了创业组金奖及化学工程学院的创业组银奖。在大赛中学子们团结一致,积极配合,不仅体现出了富有创造力的开拓精神,还表现出踏实肯干的决心,展现了90后一代的新风貌、新精神,使大众坚定了对90后的信心。同时也激励了众大大学生,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索,并开始各种创新创业的尝试。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吁创业,对当代大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当代大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篇2

  1998年秋,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很多人还不明白大学生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个赛事还是被冠以“催生中国的比尔盖茨”之名。自主创业在我国是市场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与壮大的产物,现在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力量与源泉。自主创业不是某些人的特权,人人都可以创业,是平民创业、学生创业。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时代。时代呼唤创业者,一批又一批创业者的涌现推动了经济发展,才能紧跟世界经济潮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将来的主人,是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需要涌现出一批创业者。大学生自主创业队伍,在各界的关心下成长,它将改善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结构,尤其人员的教育程度。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如何才能体现出这些优势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大学生创业模式值得提倡。

  知识型创业。大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把知识作为资本,从而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可行性比较高。一是由于大学生本身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二是由于风险性比较小,基本不用投入太多的成本和资金。对于有着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来说,利用自己的知识在智力服务领域内进行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道,比如,家教、广告设计、翻译,等等。

  兴趣型创业。大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商业行为,从而获得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一些人的兴趣爱好恰有市场的需求,那么追求这些兴趣爱好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无论兴趣广泛还是单一,都有可能帮助你创业,将兴趣融入创业路途中,可以激发最大的潜能和激情。因此,凭借兴趣创业,不仅带来的是物质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享受,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服务型创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把大学生的学习用品作为主要的经营商品,从中获取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学习用品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在校园中,大学生通过经营学习用品而获得经济收入的还有很多,比如,推销英语磁带和考研复习资料、开打印室等,也属于学习服务型创业模式。

  生活服务型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把大学生生活所需作为主要的经营对象,从中获取经济收入的一种创业模式,类似于从事卖衣服这种生活服务型创业活动的案例很多,比如,开饭馆,推销化妆品、电话卡等。

  季节型创业。大学生利用某个特殊的季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的创业活动。这种模式要求创业者必须善于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并对市场动态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学生这个创业群体中,这种创业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创业者利用新生入学之际、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一些特殊的日子,进行的创业活动。

  产品代理。直接拿人家的产品做代理,可以注册一个个人独资公司,把东西卖出去了赚钱就是自己的,这也是一种模式。在网上创业,就是把图片传到网上,消费者上网看到你所售的物品,满意后订购,你通过物流发货。网上开店,成本比较低。对于初次创业或者小本创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通过什么途径、方法走上创业这条路,大学生可以首先设计一个项目,独立自创。比如有一个意向中的产品、服务,觉得产品和服务有市场,也有能力做好,就开始做商业计划书、做好规划、做好市场调研,把所有相关的要素摸清楚以后,然后办照、选址、装修、招员工、开办。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篇3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位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位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位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位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品质内容及其形成条件

  个性,或称为个性特质,是指一位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一位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有可能去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一位人的创新品质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广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等。

  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发现和认知世界的驱动力。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性中的兴趣和动机是促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而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体从事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兴趣和动机可以使个体集中注意于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

  主动学习:传统的教育以机械、模仿、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为主,养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缺乏灵活多变和主动的学习训练,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只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形成探究式学习机制,才可能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质疑:教师权威、书本权威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不敢质疑老师,更不敢质疑课本成为很普遍的现象。没有怀疑,哪来创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有创新的可能性。质疑精神促使人们发现问题,而创新精神则促使人们进一步解决问题。

  而创业品质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的精神、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等多方面的品质。

  敢于竞争:商品经济社会充满各种商机,也充满各种竞争和压力。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创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经济眼光,还必须有过人的胆识与勇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是否敢于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是决定一位人创业能否顺利开始的第一步,创业需要的是敢于竞争与冒险的胆略。

  勤奋求实:创业仅仅有胆略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必须一步一位脚印,要有勤奋求实的态度。

  锲而不舍: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碰到挫折或失败,是从头再来还是选择放弃?大学生们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在创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半途而废的创业最终是不能成功的。

  三、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位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是一位民族的灵魂,是一位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篇4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成倍的递增,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成了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业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聚美优品的'CEO陈鸥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陈鸥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大四时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鸥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鸥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这就告诉我们大学生选择创业项目时需要、清醒地审视自己:优势、强项、兴趣、等。也要认识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潜在的需要。

  创业也需要有胆略和勇气更需要勤奋求实的态度。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在我看来、创新创业,关键还是在“创新”二字。

  大学生应该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创新的最大的禁忌就是“邯郸学步式”的研究思路。

  饿了么的主要创始人张旭豪和他的几个伙伴康嘉,汪渊,叶峰、曹文学全都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4月,他们看中了餐饮外送行业,并准备开发网络订餐系统,使餐饮业逐步走向信息化。正巧,交大软件学院的叶峰也看好这个创业"突破口"。于是,"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的"交大帮"就这样初步形成了。

  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新兴的领域和行业去艰苦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篇5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的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利用现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创新教育的宗旨在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进其创造潜能的发展。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

  对于创业教育目前有很多的解释,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狭义的创业教育,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创办和经营企业;二是广义的创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它是以创业教育为主导,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必须的创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实践的作用也不容小视。总之,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是前沿性。创新创业教育近十年才在国内正式提出,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概念。目前,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也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教育模式,因而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进步。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性,它的实施对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的要求也要高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是开放性。创新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是要求掌握教材上的书面知识,而是应该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的、具体的问题,从中得到知识的更新。开放的学习方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自身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能力,不断扩充知识和扩大视野。

  三是探索性。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索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相互讨论,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出现新的见解与设想,学生的思维也就从中得到了锻炼。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契合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严重不足,要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有着更好的创新创业的条件和基础,能够在创新创业中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带动全民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式就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

  (二)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非常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已经与本科招生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面,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更是可以让学生由就业者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其他学生和各类社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企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改进,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好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敢于创新和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微观来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转变就业思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宏观上讲国家鼓励多种经济模式发展,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资金和税收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就业模式营造了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确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偏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却轻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为人处事方面的训练,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激情,不敢冒险和闯荡,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除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意志,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开拓自身的能力。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让其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落实。简而言之,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求谋生的本领,也就是满足学生创业的需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锻炼学生择业和生存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推动学生就业的必然选择。

  (二)做好“三引”工作。具体如下:

  1.加强政策引领,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学校要依据国家和各省市的创新创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关于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制度规定。比如,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鼓励学生到科技园创新的规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及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条例或规定。学校在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学校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软环境的同时,政府、社会、企业应多方配合,逐步为大学生创业打造硬环境,根据不同的创业项目提供贷款、税收、入园区、运营管理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咨询、解读,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

  2.加强典型引导,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学校通过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调研,也可以通过毕业生实习发现典型,掌握了解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典型情况,逐步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库和项目库建设,将各行业各类成功的创业团队和个人的创业发展史输入人才库和项目库,再通过点面结合的立体式宣传,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发挥创新创业典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学院运用多种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3.加强市场引路,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构建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高校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自主择业,但不应该放任自流,学校、政府、企业都有责任为大学毕业生构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让大学生尤其是优秀大学毕业生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有的地方政府与高校联手在紧邻学校的黄金地段创办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由政府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学校在师资、政策、资金、场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通过项目推介、成果展示对团队和项目进行全程孵化,选择实践性和市场前景俱佳的优秀团队和项目入园。同时,为学生企业入园提供诸多便利:比如学生企业入园第一年免交租金,第二年降低租金,而且学校在项目、人才、环境、政策等方面向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提供各类优质服务。让大学生以展示才华的创业热情和扎实理论功底的创业能力,勇敢地踏上充满竞争的创业平台,在创业的后续保证基础上,逐渐步入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的设置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其实用性和创新性,各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减少专业课程,增加相应的综合性课程;其次,开设各类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修;最后,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之外,还应该提供足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许多高校不断探索专业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行业特色的要求,实行“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带动专业整体发展,注重突出行业特色,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化。

  在教学形式上,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传统的教学授课之外,采用案例分析、商业游戏、角色扮演、开设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应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任务具体化,将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实训、方案设计、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实习,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依次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具体包括三方面:

  1.积极推行“学校+企业”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学校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或能工巧匠指导学生,有的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占百分之五十,而且文科专业增开工科的技能操作课程,理工科开设企业管理、创业技能、财务管理、市场营运、政策法规等辅修课程,并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市场调研、参观园区公司和进到“厂中校”实训基地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行业知识,增强对创业知识的系统把握。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建立“创业信息咨询服务超市”,邀请创业典型和行业企业专家开展咨询指导,通过创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信息公布及理论实践咨询服务。

  2.实施模拟创业团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创业能力。充分利用“校中厂”,搭建真实与仿真相结合的创业实践平台,开展“虚拟创业”、“商务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在“校中厂”实训,再加上创业导师及行业资深专家深入辅导,让大学生在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园――企业或高仿真企业环境里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创业意识和技能,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创业意识和理念,克服传统的创业就是单打独斗的个人打拼做法。

  3.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大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地方、国家及国际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应该把各自开展的各专业创业技能大赛均列入教学计划,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展示教学科研的新成果的一种形式,逐步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各大赛项目都有企业代表队或专家评委参加,把理论教学成果更趋于实际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形式更加专业化和实践化。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团队参加国际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的角逐。

  (五)协同社会和市场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协同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市场(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6页)经济的积极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学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支持,二是资金的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仅仅是利用校内的资源进行一些专业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协同社会,探索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培养方式,联合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针对地方产业结构呈现出的多样性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多种渠道与各类企业共创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又实现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应用。

  社会资金的支持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之一,大学生进行创业时若是能够得到一些成功企业的投资和技术方面的支持,那么其创业的风险和难度都会大幅地减小。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是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一个运转有序、规则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每一个市场主体才能正常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作。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有限,难以应对过于复杂的市场经济行为,因此,一个良好的、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对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业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带动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在借鉴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完善。高职院校要不断的研究和总结,确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学校和学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有效地搞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 篇6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继承和发展民族大业的重要使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乎时代发展和社会走向。下面主要介绍了影响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这既是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也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新的精神以及能力,那么整个民族将失去发展的动力。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摇篮,除了需对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之外,更需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

  一、影响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品质的内在要素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行为和作风中表现出来的品质,包括了思想、品性、认识等方面的内容。创新创业品质体现的是学生的一种综合素质,需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与所处的实际环境相结合的程度进行量化衡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其核心要素表现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三个方面。

  (一)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拥有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进行发明创造、改革和革新中具有不折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而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创业者,文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果能将所学专业技术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在创新上肯定能独树一帜。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精神、发散思维等创新思路,使我们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可以如鱼得水、另辟蹊径。

  (二)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因素,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创业意识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在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占主宰地位,同时也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他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敢于开拓、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承担的精神,同时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并能够把握创新时代的新机会,迎接就业新局势挑战的战斗力,用创业意识对待工作,并做到以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要求自己。为此我们要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实践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积极进取。

  (三)创业能力是指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或原材料,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能力,能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然后产生各种新的结果。所以,创业能力的高低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记忆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甚至对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都有着严格要求。

  而大学生更善于运用侧向思维以及求异性思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更敏锐的预见性,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把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地有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途径

  (一)注重个性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个性发展和创业品质具有一定的相伴性,无法用数字或者定量衡量来做区分,所以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开展个性教育的基础上,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方式,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行为上进行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并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我们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具有创业激情、创新头脑的高素质创业培养人才在高校中不可或缺。鼓励高校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做到自我提升,培养和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潜能。同时可以学习一些优秀的经验。并根据现实需要将社会优秀创业人才或者是本校创业成功的学生聘请到学校,成为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双管齐下,做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弥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缺口,更可以大大提升全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优化师资力量。

  (三)打造创业氛围,促进创业教育

  高校若想大范围的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必须打造出一个具有浓厚创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努力做好校园文化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把创造性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合二为一,同时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进行创业实践。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一)在新的社会形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关系到大学生就业这个重中之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然而社会提供的可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增加,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且其持续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所以帮助一些有着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增强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势在必行。质人才数量多少的影响。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意味着具有开展知识经济的潜力。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为社会输送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有志青年,更能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发展战略。

  全面切实有效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新、张扬个性、创业挑战作为新的人生目标,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是社会对高等院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当今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相关文章: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11-06

大学生创业创新感悟10-24

聚焦大学生创业创新07-1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0-10

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决赛07-1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08-19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作业创新创业计划书03-26

大学生创业心理指导的意义08-08

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是什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