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标签化的创业者们需要甩掉哪些锅

时间:2020-11-03 10:54:34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被标签化的创业者们需要甩掉哪些锅

  在经历被标签化之前,创业者们还经历了一波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这些创业大神们通常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通过互联网思维这样的东西,将一个个看起来差点被历史车轮丢掉的产业重新拉回了社会舆论的中心。

  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经历了2017年年初几个月的洗礼,躺枪无数的创业者们现在肯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前有神奇百货95后CEO王凯歆,破产复出之后成为了朋友圈微商;后有地铁扫码的姑娘们自称“创业者”,在多次叨扰乘客后产生冲突被拳脚相加。

  曾经依靠标签化用户群迅速开辟市场变现捞金的创业者们,也在层出不穷热点事件中迅速地“被标签化”,戴上了“眼高手低”、“善于包装”这些难看的帽子。

  当然,无论是标签化还是被标签化,都是社交网络时代中的必然结果。碎片化的信息让人们不得不依靠标签进行快速理解,精炼的标签又可以更好地被接受者进行主动传播。

  然而,无论是标签化还是被标签化,社交网络也有自身传播闭环难以消化的症结。快速读取容易让人们产生类似幸存者偏差式的片面化认知,标签的存在又给标签承受者带来了额外的舆论压力。

  比如“创业者”这个标签化的形象,就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背上了许多有苦难言的锅。

  第一口锅:创业者“生而改变”

  在经历被标签化之前,创业者们还经历了一波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这些创业大神们通常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通过互联网思维这样的东西,将一个个看起来差点被历史车轮丢掉的产业重新拉回了社会舆论的中心。

  这样的造神运动给许多后来的创业者打下了强劲的鸡血,也给许多旁观者灌下了浓浓的鸡汤:人们将更多情感寄托在了创业者身上,一边期待着他们实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梦想,另一边通过信仰他们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于是创业者的任务逐渐被定义为了“改变”,要么改变世界,要么颠覆传统。就算难以改变什么,至少也得有“我只是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的同行们却要因此失业了”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

  可这世界上固化的只有标签。相比于自带“新鲜感”属性的互联网早期创业者,如今的创业者面临的是一个各个领域都已经趋近饱和、产品开始严重趋同、需求被过剩满足的环境,这也就意味着留给创业者改变和颠覆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于是,我们见到了“设计精力过剩”的手机创业者依旧卖不好手机,“下沉到广场舞渠道”的传统经销商却占领着年销量上亿的渠道。

  强行以改变自勉,或许只能注定在打脸中成长了。

  第二口锅:有了情怀就可以创业

  每次说到情怀创业,我最喜欢举例的不是某罗姓导师,而是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在我的印象里,诺基亚这个品牌因为情怀被人们复活过三次。

  第一次复活是lumia品牌与微软进行合作,成为了搭载Windows Phone系统的主力机型。人们纷纷预测微软+诺基亚的`战略,能够在iOS和安卓之外开辟出手机市场的第三块版图,重现诺记当年荣光。

  然后……嗯,没有然后了。

  第二次复活是Nokia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平板,在卖掉手机业务之后重新回到了移动设备的领域当中。外界普遍预测对诺基亚品质念念不忘的中国消费者,会撑起诺基亚新的生产线,直到人们发现intel的处理器难以兼容大部分安卓应用。

  于是……也就没有了然后。

  第三次复活是2017年年初Nokia 6的发布,诺基亚在失去lumia之后终于有了新的旗舰。人们纷纷表示要为曾经的信仰充值,为诺基亚多年如一的品控和情怀买单,然而人们后来发现这似乎是一部富士康全权掌控的贴牌产品,不少掏出来的钱包又默默地缩了回去。

  所以有关情怀和创业那点事,也就是这样的关系:情怀是一个不错的消费冲动,但它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创业所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需要在使用当中不断被检验才能够立足,单纯的情怀只能被用来当做消耗品牌背书的营销,用一次少一次。

  第三口锅:融资了就可以财务自由

  想通过融资来获得财务自由的,要么是骗子,要么是傻子。骗子的故事很容易被捧为致富案例,傻子的故事很容易被编成搞笑段子,案例和段子在社交网络上不断的传播,于是也就有了这样的误解。

  咪蒙说,热点、金钱、性、暴利是社交网络中最能带来阅读量的元素。

  社交网络时代的人们不仅像咪蒙说的这样选择自己愿意阅读的微信文章,甚至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愿意获取的信息。

  于是当路人们聊起创业这件事的时候,频繁提起的几个关键词基本都与金钱挂钩。

  天使轮、Pre-A轮、A+轮、B轮然后是C轮、D轮……似乎每个与创业者挂钩的英文字母,背后都代表着数以千万计、亿计的钞票,代表着一个个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筹码。

  可财务自由意味着“被动收入大于主动收入”,即收入的多少不再与工作量直接挂钩。

  而创业者们显然没有这个权利,很多创业公司在进入融资流程之后,创业者反而还多了许多的债主。

  他们所获得的融资需要对投资人、合伙人、员工、用户和第三方服务商等各个方面负责,每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给创业基础松松土。

  或者咱们解释的简单粗暴一点,这就是个幸存者偏差的故事:你看到的都是成功,你没看到的都是失败。

  第四口锅:创业者是全能战士

  探索未知的确是一件开心的事,尤其是对于随时随地都处于高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来说尤为如此。然而鸡血并不能让创业者跳过现实的“狗血”,创业路上总会有一些事情不得不把你拉回地面。

  类似的故事可以编出很多,每一个都能在创业公司里找到相似场景:

  比如,你可能在谋划着新版本的产品上线,尝试让产品体验得到优化,然而办公设备的老旧支撑不起新系统的运行,新的团队也因为办公设施的陈旧而迟迟无法招聘到位,当你费时费力地完成一轮采购和更新,原有的风口可能就这样溜走了……

  或者,你因为焦头烂额的赶进度,试着在竞品出手前上线新功能,然而你却无暇顾及糟糕的办公环境,前来拜访的客户因为公司的简陋和不讲究,暗暗在心里扣除了印象分,当你费时费力地完成一轮采购和更新,竞品的相似功能可能就这样跟进了……

  有一个创业圈里的一个经典段子。一个创业者可以是CEO、CTO、CFO、COO,甚至可以出任CWO(首席微信运营官),从采购、财务、人事、产品到运营乃至行政保洁卫生,创业者都可以一肩挑。

  这看起来非常全能且了不起,但创业者却没有在忙碌之中做好最重要的那个O。

  很多时候琐事并不等于细节,如果这些琐事影响了创业者履行最重要的那个O的职责,倒不如让更加专业的人来帮助你处理这些事。


【被标签化的创业者们需要甩掉哪些锅】相关文章:

1.一个创业者需要经历哪些磨难

2.创业者需要“创业者大脑”

3.创业者需要的技能

4.无界时代,创业者们的视野在哪里

5.创业者们应该具备这些“创业品质”

6.女性创业者需要坚守的原则

7.软件创业者需要具备的能力

8.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的思维

9.哪些是创业者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