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与中国移动携手 背后是追求大连接时代下的万物互联

时间:2020-10-06 08:14:14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乐视与中国移动携手 背后是追求大连接时代下的万物互联

  引导语:乐视与中国移动携手,背后是追求大连接时代下的万物互联,从当时乐视移动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来看,乐视从运营商的合作中获得了渠道、流量和运营商服务资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为期三天的2016(第四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的100多家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纷纷参展亮相。

  20日,中国移动还与其中的10家优秀终端伙伴以及8家销售平台伙伴举行了签约仪式,其中既有来自乐视、华为、OPPO、VIVO的终端伙伴,也有来自阿里、京东、国美、苏宁、乐语等线上线下平台,在笔者看来,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然出现了巨大分化,而本次大会主题“和你,连接梦想”所透露的“大连接”战略,更是将在未来成为改变中国通讯数码市场的超级风向。

  在传统的中国移动的策略中,通过垄断的市场地位与联通、电信等所谓的真正国企伙伴一起把持市场,是他们所梦想的战略格局,然而在不经意间,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高速地改变以往的战略格局和版图,以通讯为例,传统的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所全力厮杀的信息市场,其最终的结果竟是让微信抢去了最大的风头,且随着陌陌等各类即时通讯应用的流行,其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流失;而其过去最为倚重的语音市场,市场份额也跟当年的信息市场一样不断流失,在即时通讯不断多样化和运营主体不断分化的时代,传统的垄断的`通讯运营商需要迅速改变运营思维。

  可以说,目前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传统通讯厂商,其最为宝贵的优势仍然是倚靠垄断地位霸占基础通讯运营,而流量和流量支持服务,则成为他们核心话语。但在未来,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会成为未来中国科技产业供应链上的哪一个环节呢? 中国移动如何展开反击呢?

  中移动的小伙伴都有谁

  答案也来自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以本次中国移动在大会上签约的合作伙伴为例,从终端方面而言,OPPO、VIVO、金立、魅族应该说是纯粹的硬件企业和最初级的合作伙伴,说句不客气点的话,他们就是纯粹卖硬件的,在展销方式上就可以看出来,手机+美女的展销模式与传统的汽车厂商香车+美女的模式如出一辙,反映了他们只是纯粹的硬件厂商,同时也处于供应链上的最低端,可以说,他们是有终端却没有入口、没有生态、很难有未来的企业。

  中国移动的另外一种合作伙伴,是以国内的华为和国外的三星为代表,拥有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且产业多元化,对于他们而言,终端产业虽然并未定义为生态级的入口,但由于多元产业和强大研发能力的支持,使得他们拥有强大的基础,在未来具备进化成为产业入口和产业升级的能力。

  而中国移动未来可倚重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则是来自乐视这样的合作伙伴:拥有终端、入口和生态级产业的合作伙伴,应该说是中国移动未来最可倚重的产业合作伙伴,正在逐渐沦落成为通讯产业供应链最末端的中国移动有必要反思,虽然暂时仍有垄断的免死金牌,但如何提升自身的产业链和合作能力,正在成为决定中国移动未来生死的关键抉择。

  所以,中国移动此番的签约合作伙伴啥层次的都有,简单来说,就是三教九流都齐全了,有最初级的赚把钱就爽不思上进、没啥未来的OPPO、VIVO、金立和魅族,也有根基深厚技术力量强大、随时具备进化能力且在不断进化的华为和三星,同时也有像乐视这样具备生态能力和众多超级连接入口的明星企业,所以,中国移动的朋友圈是蛮齐全的,但问题是,中国移动的朋友圈如何发挥作用?

  实现共赢?

  问题要回到乐视。首先让我们回顾下乐视旗下的子公司乐视移动与众多通讯商的合作历程,其实乐视移动在2015年便先后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进行了合作,其中,乐视移动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免费流量,畅享乐视生态服务的模式,引领行业进入硬件流量双免费的生态手机时代。与联通合作之后,乐视移动又陆续与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进行合作。

  从当时乐视移动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来看,乐视从运营商的合作中获得了渠道、流量和运营商服务资源,乐视为运营商提供极致的产品,生态模式和互联网的思维。双方通过合作获得用户资源,为其提供长期的生态服务,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传统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单纯渠道合作貌合神离的瓶颈,真正成为为用户打造极致服务的强势组合。实际上,通过双方的合作,运营商也从传统的运营模式转型生态运营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乐视与中国移动携手 背后是追求大连接时代下的万物互联】相关文章:

1.“互联网+”下十大创业机会

2.“互联网+”大潮下的五大创业机会

3.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案例分享

4.互联网大佬创业成功背后的女人

5.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案例分享2则

6.互联网时代创业餐饮怎么做

7.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怎么创业

8.众筹创互联网时代融资的新模式分析

9.后股权分置时代下的转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