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打造开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时间:2020-09-25 18:01:51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武汉打造开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

  引导语:促进人才与市场、成果与企业、项目与资金、产品与需求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武汉打造开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的梦想搭建舞台。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创新创业离不开承载平台。

  作为人才大市,武汉多年致力于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人才的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场地,为人才的项目落地打造承接载体,为人才的资源对接营造交流空间,为人才的梦想实现搭建事业舞台。

  1987年,我市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历经30年发展,全市创新创业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时俱进创新转型,逐步完成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由单一服务向全链条服务、由区域资源整合转向全球资源整合的蜕变,实现了服务功能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平台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7个“创谷”、52个创新创业园区(街区)、21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8家众创空间、1352个企业创新平台以及16个人才创新创业超市(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吸引集聚5000余名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涌现出一批高端科技成果和高技术企业,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作出了重要贡献。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当前,武汉作为超大城市,正迎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抢抓空前机遇,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完善资金链、配套政策链,大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最好的空间、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广纳天下英才,与武汉结成奋斗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共历艰辛、共创辉煌。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布局平台建设

  注重把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区域产业特色、科教资源优势、城市有机更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场地设施、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全市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大发展。

  ——紧扣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正在建设的7个“创谷”平台,每个“创谷”都瞄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中的一个具体细分领域,聚集各区主导产业链条和迭代发展的高端人才企业,致力于打造一个个优势产业集聚高地。

  ——依托科教资源优势。联合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一批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了10个环高校产业带、环高校众创圈,推广“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融合,有效承接高校科教成果落地转化。华中科技大学与华工科技、华工创投等联合组建启明星空创客空间,已培育华科联创团队、冰岩团队、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机械创新基地等19个示范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网聚了千余名大学生科技创新精英。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紧抓城市“三旧”改造的契机,利用闲置厂房、仓库、楼宇及商业设施,广泛发挥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社会力量,改造建设以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为主要形态的众创空间和新型孵化器,让众创空间遍布全城,让创新创业从“小众”变为“大众”。汉阳区对原824厂的工业老厂房重新定义设计,打造成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批创意产业人才入驻。

  痛点思维 不断提升平台服务功能

  根据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优化和提升平台服务功能,着力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宜居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

  ——着力构建全链条的生产服务。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阶段,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帮助创业企业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东科创星孵化器创造的“免费创业培训+定制化辅导+早期天使投资+资源共享”孵化器模式,181名学员中便产生了52名“3551光谷人才”和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被称为武汉的“创业黄埔”。

  ——着力提供保姆式的生活服务。针对人才对“生活圈”的需求,将平台建成人才轻松工作、生活、娱乐的“活力社区”,让人才创新创业无生活之忧。光谷生物城着力打造“1公里生活圈”,配套餐厅、超市和必要的室内外活动设施,建设人才公寓,引入邮政、电信、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共便民服务,同时开展体育比赛、读书会、音乐剧、艺术展等文体娱乐活动,丰富人才文化生活,让人才创新创业之余,也能尽情享受生活。

  ——着力打造人性化的生态服务。一方面全力打造留住人才的“硬生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一般选择在环湖、环山、环水、绿带周边等环境优美区域,或高校院所毗邻区域、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等条件优越区域,增强人才在武汉的幸福感,另一方面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软生态”,将人才提升至“城市合伙人”的战略高度,给予制度化的保障和礼遇,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社会氛围。

  企业创新研发平台

  实例:烽火创新谷

  企业创新研发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功能,平台建设一般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形式。全市现有各类企业创新平台1352个,其中,11个工业技术研究院,263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3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5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8个院士工作站,有效地推动了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烽火创新谷是华中地区首个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基地,也是湖北省形成的首个由“地方政府、大型央企、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智慧城市领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烽火创新谷重点打造“资产管理、投资、创客中心、公共服务”四大平台,聚焦“平安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教育”三个方向,将烽火科技、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产业需求和科研需求转化为适合创新创业的项目,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推动产业、人才和资本“聚集”,实现生态链共生共荣。

  整合资源 统筹集聚创新创业要素

  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各方资源,集聚政策、人才、资本、技术、成果、场地等创新要素,促进人才与市场、成果与企业、项目与资金、产品与需求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

  ——有效聚合政府资源。统筹政策实施,集合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实;统筹场地使用,建立孵化场地统一信息管理,实现创业场地的高效流转和优化配置;统筹资金支持,保证人才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在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超市建立“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联办、一网式运行”的并联服务机制。

  ——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发挥各类创新要素的效益。高投众创·梦想集装箱设立20余只创投基金,每周举办“融资微路演”,邀请投资人和融资企业,进行项目融资撮合。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平台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举办人才沙龙、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资金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东西湖区人才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力量,推出创客空间会员卡、人才医疗服务卡等20多个服务产品。

  优化管理 实现平台共建共享共用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推动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发展,形成共建共享联动体系,不断增强平台持续发展活力。

  ——强化部门联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科技、经信、发改、人社、房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建设特色孵化器,开展人才交流和创新创业活动。

  ——推动政企联动。以政府引导带动企业主导,政府发挥政策支持、产业规划等方面作用,企业发挥运营管理、策划研发等方面优势,共同促进平台建设发展。九万里武汉城市合伙人基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由武昌区委组织部、水果湖街联合建成,引进专业公司进行运营管理。

  ——实现平台联动。纵向上,推动创谷、创新创业园区(街区)、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创新平台与“城市合伙人”服务中心、人才超市进行服务对接,实现市、区、园区、企业服务资源衔接互动;横向上,推动各平台相互间打通服务对接通道,互用融资、人才、场地、活动、创业辅导等方面的服务资源,实现平台资源的开放共享,打造互动紧密的众创生态体系。

【武汉打造开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相关文章:

1.如何吸引创新型人才创业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如何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3.创业如何网聚人才

4.如何打造自我走上创业之路

5.打造餐饮帝国的创业历程

6.创业扶持政策 人才政策

7.创业公司如何留住人才

8.海外人才到天津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有哪些?

9.八大创业妙计打造黄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