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业发起二次创业创新

时间:2022-11-29 10:00:02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子信息业发起二次创业创新

  品牌、资金、技术、人才,困扰企业乃至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专业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面临不同的“难题组合”,破解之路也就格外艰辛和漫长。

  如果说诸多专业镇的发展可以带来一些启示,那无非是这么几个:不能忽视市场的力量,不能错过升级的“窗口期”,不能放弃政府引导的主动性,尤其不能丧失的是每一个企业家,每一个企业员工,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无到有,固然令人欣喜,从有到多,从多到强,则将是另一种风景。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守业的基础上“二次创业”则是难上加难。如果说白手起家在事实上提供了义无反顾的理由,在既有产业基础上进行自我变革,往往更加需要勇气、毅力和眼光。

  打品牌?不是想就能做成

  沿着358省道从新圩镇中心出发,经过塘吓、约场,在这10多公里的商业带里,其间零散坐落的许多厂房,立即给人一种直观的印象:这里的工业应该不错。

  只是,看着眼前有些坑洼的路段,另一个直观印象也跳了出来:有些杂乱。

  若是打开地图导航,初到新圩的人还会发现,这里是惠州市与深圳、东莞两市都有交界的惟一乡镇,接壤深圳坪地和东莞清溪,有深莞惠“金三角”之称。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圩通过承接深莞的产业辐射和转移,发展“三来一补”产业,成为了惠州市工业重镇,也是惠阳区惟一的“省中心镇”。

  在镇党委、政府不断进行工业发展结构优化下,形成了以数码视听产业为龙头的特色工业:2008年,新圩镇被省科技厅确定为数码视听类创新专业镇。

  目前,新圩的数码视听及有关科技企业共有30多家,2014年,新圩数码视听产业总产值达41亿元,占了同期全镇工业总产值140亿元的 23.2%。新圩镇党委委员练锦忠说,数码视听产业产值占比高的背后,是该镇拥有了一批知名的数字视听企业,如东亚集团、超声音响等,逐渐形成了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既是创新专业镇,相关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是重要标准,“出口量大”、“附加值高”则是数码视听产品的重要标签。1995年落户新圩的东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一个代表。

  “我们是全球最大的DVD家庭剧院系统专业制造商,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8%,仅扬声器一项,产量就占据了世界23%的份额。”东亚科技公司财务总监梁鸿透露,公司主要以国际市场为主,出口量相当大,曾一度占据着全球数码视听类产品最大OEM公司的地位。

  可现实的情况是,依赖于“贴牌”的经营模式,加之近年来外部市场环境低迷的影响,这样的地位也在不断动摇。截至今年9月,东亚科技公司累计产值6.8亿元,同比下降4.1%,贡献税收322.1万元,同比下降56%。

  “我们也想过要转型,创立自己的品牌,但经过几次尝试发现,做品牌不是说做就能做的,把品牌做好更是件难事。”梁鸿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受外部环境影响明显,正在着手降低国外市场比例,转向国内市场。

  不过,这样的转变并非是创立自己的品牌、将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而是在国内寻找新的“贴牌”供应商,仍专注于生产,用梁鸿的话来说,“始终做好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也是一种转型方式”。

  求转型?升级无奈成转移

  与东亚科技公司有着类似转型“苦恼”的,还有同区域内的其他几家龙头企业。

  相较于智能手机产业在目前全球市场上的“红火”,传统的(固定)电话机行业可谓坠入了行业的低谷。

  “电话机行业在不断萎缩,这是不争的事实,前景虽然不好,但市场需求还在。”作为国内最大的电话机生产企业之一,惠州市美思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段昌龙坦言,近些年来,公司一直都在谋求转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原本占比六成的外销市场缩减为五成。

  当然,仅仅只是缩减外销市场份额,并不能解决转型的根本问题。

  段昌龙告诉记者,五六年前,智能手机市场开始火爆时,公司曾试水做自己品牌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但受制于技术水平,最终是“有始无终”。

  “通过手机转型,我们试过了,拼不过别人,只能找别的出路,找来找去,还是回到了老本行——电话机。”段昌龙说,公司目前正在研发“平板电脑+电话”的新产品,把此前失败的平板电脑技术应用到电话机中,主打酒店和办公市场。

  按照公司的研发计划,新产品将结合当下的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寻求新的市场商机。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机械化生产、工业技改方面投入了1000多万元,从缩减人工入手,改变过去过分依赖人工、劳动密集型的状况。

  “其实,想法有了,一切转变的核心还在于人,人才难进、难留,是个大问题。”段昌龙坦言,目前公司所在的新圩镇镇域,规划问题、配套环境问题成了吸引、留住人才的一大掣肘,为此,公司不得不在“隔壁”深圳投入设立了研发基地。

  于是,一种尴尬局面,就这样摆在了美思奇等诸多新圩的数码视听公司面前:位于新圩的龙头企业成了单纯的生产制造基地,区域内配套的其他中下游企业,也只能停留在“工厂”层面。

  这样的企业转型尴尬,新圩镇地方党委政府并非“避而不见”。

  练锦忠透露,按照《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总体规划 (2012—2030年)》和《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国际低碳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圩正在整理“旧账”、规划“新城”,目前正在推进205国道改造、358省道改扩建,实现区域交通无缝对接,加快推进“三旧”改造、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空间置换等工作,优化城乡生态环境。

  同时,还计划实施“腾笼换鸟”,将产值低、耗能高的企业迁移出去,为高新产业落户提供空间。

  再创业?锻造从好想法到好产品链条

  勇于变革,主动创新,是“千亿产值”陈江街道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陈江的专业镇发展早期,台商和港商在陈江开办的灯饰和五金工厂,为陈江发展带来第一次机遇。上世纪90年代,三星入驻,此后不断扩大规模,产品由录音笔、MP3逐渐转向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带动一大批配套企业在周边聚集。

  面临全球产业转移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形势,陈江未雨绸缪,正在进行着“二次创业”——在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上,努力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陈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成湘东说,从软件上说,现在的平板等硬件产品缺乏内容,所以要发展云计算应用;从硬件上说,制造产品的机器很多都是欧美的,一台贴片机就要数百万,我们很多时候在为这些装备制造企业打工,因此要发展装备制造业——这一规划正在落到实处,以往需要进口的电池自动化设备,陈江已经可以自己制造。

  陈江的未来正与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变革接轨:按照规划,创客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助推器将在3年内逐步建成,芯片检测、天使投资等生产性服务也将尽快引入。简而言之,在陈江,从一个创新想法到成熟工业产品的产业链正在变为现实。

  与陈江类似,惠环街道也出台了专门的电子专业镇建设规划方案,目标是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任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突出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新产品,利用区内的TCL 王牌彩电、LG 电子、索尼等龙头企业带动,加大这类电子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培育和发展以数字视听产品、通讯产品和应用类电子产品等三大类为核心的电子产业集群。

  据了解,为了加快民营电子企业发展,做大做强自有品牌,惠环街道正在扶持亿纬锂能、华星通讯、乐金电子、荣声电子等企业,特别是提高亿纬锂能股份公司的主打产品锂电池在国内的占有率。同时,惠环还将加快建设以物流、信息、市场、配套终结体系为重点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配套体系,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电子信息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

  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不仅是镇街实力的增强,对政府服务也产生变革性影响。

  早8点上班,下午2点半上班,记者在陈江街道办采访时注意到,几乎没有工作人员迟到的现象。在街道办工作人员的系统中,记者看到,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的执行人、任务安排、任务完成度等都一清二楚,以往口头通知的事务,不仅效率低下,个别时候甚至需要动用人情关系。在办公系统实行任务管理之后,由于做到公开、透明,效率大幅提升。

  成湘东自豪地表示:“除了企业之外,在街道办内部也有‘陈江精神’:敢于先行先试。”

  个案

  5万起家 如今一年订单5亿“重庆又中了?1000多万?哇,太棒了!”电话里传来中标的消息,惠州中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燕忍不住双掌相击,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

  脸上的喜悦仍然难以掩饰她的倦容。上一天,她接待了从乌克兰过来的专家,洽谈了一些技术课题方面的合作。

  黄海燕介绍,刚过去的9个多月里,公司已接了4亿元订单,到年底做到5亿元不成问题。

  谁能料想,这个坐落于仲恺区惠环街道的公司,创业之初只有东拼西凑的5万元。黄海燕的先生,如今的公司总经理徐卫东,回想起那段经历感慨万千。

  上世纪90年代,两人还是惠州某地中小学的老师,一个教体育,一个教语文。1993年,徐卫东下海,和朋友做过房地产之类的生意,几年后转到了电表行业。早期电表靠人工抄表收电费,偷电情况比较严重,供电部门很伤脑筋。后来,插卡式电表出现,要先付费购电才能使用。这给供电部门节省了大量人力,偷电现象也大为减少,但仍有不足之处。

  经过摸索,徐卫东从一名体育老师,变成了电表行业的半个专家。电表这项设备家家户户都要用到,在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下更是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生产商只需和各地供电部门“谈生意”,也不用愁收款风险的问题。徐卫东夫妇看到这一点,尽管手里一没钱、二没技术,他们仍然决定自己单干。 1998年,两人借了5万元开始创业,并组建团队成立公司。

  “那时候真不容易”,黄海燕回忆时,眉宇间泛起愁容,仿佛又回到18年前的那段岁月。有一次,她独自去江西和客户谈生意,到那边已是半夜,只能在一个10元一晚的小旅馆住下。人生地不熟,她甚至感到害怕,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过去。“10块钱、5块钱一晚的旅馆我都住过”,她说,通过这些努力,公司逐渐开拓了江西、广西等地的市场。

  对于创业不久的公司而言,除了在开拓市场上会碰到这些困难,在内部管理上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2002年,因为当时的发展较快,新建厂房花了不少钱,导致连续7个月发不出工资,每人每月只能发200元生活费。那时的情况,徐卫东至今觉得让人感动,因为当时的40名员工几乎没有说过什么意见,和公司一起挺过来了,“当时的员工真的很好”。

  但时间越往后,更多员工进来,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2012年,有一条线上的7名焊工集体辞职,要转投附近的一家公司,理由是那边月薪高200元。当时,公司总共有约30名焊工,如果突然走7个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徐卫东无奈只得给他们加工资。但这件事也促使他下决心用机器代替人——实现焊接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

  如今,在公司的生产车间,从投料、焊接、拼装到包装,已经有多道工序实现自动化。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准备在东江产业园新建一个智能工厂,计划2018年以前实现八成工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届时争取做到年产值10亿元。这样的愿景在他们看来不算遥远,如今,公司的产品不仅面向国内,还卖到了南美,并将向更为广阔的非洲市场进军。

  “水、电、气、热四种表今后要合一,这是大趋势”,徐卫东和黄海燕透露,他们正在规划研制四表合一的设备。市场如何变化、技术如何整合、公司如何避免对人才、技术和资金过于依赖等等话题,两人围绕企业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侃侃而谈,从新工厂的投产到谋划上市进入国内电表行业一线企业。曾经的中小学教师形象模糊不见,敢于创新、不断突破的企业家形象逐渐清晰。

【电子信息业发起二次创业创新】相关文章:

电子版创新创业计划书04-15

电子产品创新创业计划书04-13

创业需要创新、创新必须务实04-19

创新创业计划11-09

创新创业计划书电子版(通用16篇)06-02

电子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通用6篇)04-30

花店创新创业计划书电子版(精选5篇)05-13

学校二次创业经验10-17

以色列创业创新对中国的启示06-03

创新创业扶持政策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