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首富的第三次创业

时间:2022-08-08 23:24:10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光伏首富的第三次创业

  无论是赛维在美国上市,创造了新能源首富的辉煌,还是后来双反阴影下的一落千丈以及遭遇退市窘境,这些荣辱似乎没有在彭小峰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谈起新能源行业,他仍然会滔滔不绝,眼睛发亮,面对任何菜鸟问题,也会不厌其烦。如今,作为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公司(Solar·Power Efficiency·Internet,简称SPI)董事长,彭小峰借助第三次创业又重出江湖。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很少谈及上一次创业的辉煌和失意,而是把更多充沛的情怀和希望寄托在了行业前景以及自己的又一次创业,不过,从光伏产品制造跨界到互联网、跨界到金融,用金融的产品、互联网的工具打造一个全新的新能源生态体系,需要融合不同领域的团队力量,这对于彭小峰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回归:分布式发电潜力巨大

  《中国经营报》:2007年赛维上市的时候,你以400亿身家成为光伏首富,这一次是你第三次创业,在光伏太阳能行业,你也算是大起大落了,自己有什么样的感悟?

  彭小峰:1997年的时候我在苏州创立的公司叫苏州柳新实业,当时创业的目的是希望筹得一笔到美国留学的学费,结果一下干了八年,将柳新做成了全球最大的装备企业。

  2003年,我到德国出差,当时大家在讨论,怎么做新能源,怎么在自己的屋顶装上太阳能,这可能是改变我一生的一次旅行。当时我下决心第二次创业的时候,觉得找到了一个可以一辈子从事的行业,就是太阳能产业。

  现在,已经过了对个人财富的追求阶段,现在追求的是事业。10年前,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8块钱一度电,当时我在想,这辈子能够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降到跟煤炭发电类似的水平,就已经足够了。仅仅十年时间,我们就可以坐在这里探讨太阳能怎样走入千家万户,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所以我觉得,未来十年应该更多关注太阳能应用,更重要的是关注绿色环保产业。

  《中国经营报》:经历了赛维的辉煌和陨落,这次创业似乎转了方向,你觉得是王者归来还是重新出发?

  彭小峰:说我大起大落也好,曾经辉煌也好。光伏行业发展起来确实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将光伏变成了中国非常大的一个产业,确确实实把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从一个金贵能源,一个补充能源变成现在重要的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这个过程中,财富只是一个副产品。因此,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离开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

  2014年,我重新想找一条创业路径,但没想要离开新能源领域,只不过过去的十年是在做太阳能行业的研发、制造产业,在做上游的制造这块。这次等于是定位在下游应用方面,这就是第三次创业的SPI绿能宝。谈不上重新出发,只是使命不一样了。

  《中国经营报》:从上游到下游,看上去仍然在同一个行业,但是运营思路可能完全不同,你对这个行业前景有多大把握?

  彭小峰:在国际能源结构中,从2014年开始,新能源在全世界的投资第一次超过了传统能源。投资风向是个分水岭,也是个划时代的事情,改变是全方位的。

  世界的能源结构在由集中式往分布式走,而中国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计划里,8GW给了分布式发电,6GW给了大电站,大电站6GW的发电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但8GW分布式发电任务里面只完成了2GW。分布式发电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跨界:互联网+能源

  《中国经营报》: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很热,而你的第三次创业似乎是“互联网+能源”的概念,不过,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解决痛点,绿能宝怎么解决行业痛点?

  彭小峰:分布式发电为什么完成量这么少?原因是分布式发电最大的难题是融资。中国与美国不同,不是家家户户有屋顶。一些工厂、企业虽然有建电站的条件,也有这样的意愿,但是电力投资一次性资本的投入至少要几百万元,要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投资收回来,如果仅仅是为了节省电费,他没有动力。

  推出绿能宝就是想解决分布式发电的这个痛点,通过这个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普通大众可以投资太阳能发电设备,通过绿能宝委托融资租赁给企事业单位,或者发电业主。发电业主把厂房屋顶、庭院变成太阳能发电站之后,不仅可以节约本身的电费还可以享受卖电分成。这就盘活了行业,解决了痛点。

  《中国经营报》:不过,现在互联网平台流量很贵,吸引用户很难,与其自己搭建互联网平台,为什么没跟一些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

  彭小峰:这个问题非常好,开始我们也希望能够跟现有的一些互联网平台来做,但是我们想做的是能源生态,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将新能源、碳减排、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委托融资租赁的金融模式能够结合在一起,基本上是全新的平台,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模式。

  现有的互联网平台,要么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平台,要么完全基于P2P或者是金融的平台,有些平台只是一个社交平台。因此只有自己重新搭一个平台,才能把我们想要的模式做起来。

  《中国经营报》:你本身在光伏行业比较有影响力,可能光伏行业从业者比较容易理解你这个产品,普通大众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门槛,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毕竟是投资,风险问题可能还是一个顾虑。

  彭小峰:确实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光伏行业的用户比例会多一些。但现在光伏行业以外的人,越来越理解我们做的事情,普通用户的增长速度很快。

  目前,互联网金融大部分都指P2P,只是信息平台。而我们完全是以实物为基础,就好比你买了个房子,就算住客走了,房子还是你的。至于风险,从全世界范围看,电力投资特别是太阳能电力资产在国外等同于国家信用,安全性跟国债是一个级别的。为什么跟国债同等信用呢?因为它的发电电价是国家定的电价,是国家信用,它的投资收益是非常稳定的。

  《中国经营报》:既然目标是互联网人群,有没有更好玩的互联网思维的玩法和运营方式?

  彭小峰:为了做这个事情,我们会在每一块太阳能上面放一个芯片,每天都可以把实时的发电数据对接在我们的APP上面。用户自己花钱投资的光伏电站,可以在 APP上看到自己投资的电站每天发了多少电,实现了多少碳减排,相当于种了多少棵树,未来,碳减排的量还可以跟六大碳交易市场对接,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碳减排数变现,也可以用来买咖啡,吃汉堡,并且还可以在社交平台炫一下——这些都是在投资之外的一些“增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