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转型创业 绿色发展

时间:2022-12-05 12:27:00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凝心聚力转型创业 绿色发展

  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鄂尔多斯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创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目标,持续改造和提升东达集团传统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三大基地,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从转型到升级的跨越,实现商业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东达集团的核心种子产业—东达生物科技公司集獭兔养殖、生产、加工、研发为一体,由基地事业部(含风水梁养殖基地、阿拉善养殖基地、獭兔研发中心、兴安盟、四子王旗、古浪、磴口等各养殖基地及相应的屠宰厂、饲料厂、水务公司、供热公司、物流园区、新村宾馆、饺子车间、氮气库等配套产业)、皮草服饰事业部、肉食品事业部、新型产业事业部等构成。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支持、百姓受益”的四项基本原则,依托生态种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设施并免费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农牧民只需投资很少的钱购买种兔和兔笼,就可从事獭兔养殖。运用“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运营,吸引了周边众多的农牧民和移民在这里聚集。东达集团还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将传统的扶贫模式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建立起以工补农的长效机制,使农牧民在产业链条上脱贫致富。

  东达生物科技公司打造的生态种植产业链即沙柳—饲料—刨花板—菌棒—香菇—有机菌肥—有机作物—有机食品—采摘—观光旅游。(将沙柳嫩条做成獭兔专用饲料,剩余主干生产刨花板,用刨花板下脚料和獭兔粪生产菌棒和有机菌肥,用菌棒生产香菇,用菌肥种植有机农作物、再用农作物生产有机食品,发展采摘农业、沙漠观光旅游)。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约3600亩,建设食用菌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带动全旗及周边农牧民种植食用菌。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鲜香菇6000吨、双孢菇6500吨,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约3.4亿元,可带动周边农牧民约3000户增收致富。

  生态养殖产业链即光伏发电—獭兔与特种养殖—绒毛皮草服装—肉制品—生物制药—饲料—菌棒—沼气—沼渣肥田。(以养殖棚顶用来光伏发电,以獭兔—貂—貉子—狐狸—狼等循环互补利用,用各自的下角料依次喂食,再以各种皮毛生产绒毛皮草服装,用獭兔肉生产各类肉制品、用其内脏进行生物制药,利用兔粪生产饲料和菌棒—用粪便和使用后的菌棒生产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沼液、沼渣作肥料还田后改造沙漠)。生物科技公司将全力建成以风水梁鲜养兔及肉食品、食用菌、有机奶、生物制药等系列产品为代表的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目前该公司已获得了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自治区有机产品示范区”认证和自治区 “主席质量奖”。先后获得5项国家技术专利,通过了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及獭兔技术集成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认定;“速冻白条兔”被认定为内蒙古名牌产品,并获得自治区第二届“名优特产品”称号和第十二届国际农产品金奖,獭兔宴获得第三届中俄蒙美食文化节“特金奖”。这些荣誉都为生物科技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为风水梁系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蓝图绘就,目标坚定。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智强信心百倍地说:“到2018年底,公司将吸引养殖户达24000户,实现总存栏4900万只,年出栏4300万只的目标。新村规划总投资100亿元,将力争用10年时间将其建成一个‘生态型、环保型、科技型、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和升级版,打造成为‘中国沙漠第一城’。集团将在中国8大沙漠12个地区兴建大型獭兔养殖基地,真正实现‘绿一片山川,富一方百姓’,带动45万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并着力打造世界獭兔业的航母。力争在3—5年内实现总产值500亿元、10年内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的总目标。”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用新的思维来对待沙漠,在广阔的沙漠中建立起可产生上千亿元产值的大事业。”他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影响深远,为中国的治沙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东达蒙古王集团的腾飞插上理想的翅膀。

  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1991年创建的东达羊绒制品公司基础上于1996年组建而成,现有成员企业68家,员工11000多名,总资产180亿元。已安排2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投资60多亿元用于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产业扶贫事业,拉动了12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到目前为止,东达集团已形成生物科技、新型农牧、羊绒皮草服装、林沙光电、民建工程、路桥、酒店、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煤炭化工等大产业集群。

  今年9月,东达蒙古王集团正式完成对四川省最大外贸流通企业新立新进出口公司的投资控股,新增了进出口及国内贸易、纺纱鞋类加工、仓储物流、金融投资等产业,为东达集团生态种养殖产业链中生产出的獭兔肉、皮、食用菌、羊绒制品、绒毛皮草服装、刨花板、菌棒、饲料、水饺等产品顺利进入180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有力条件。

  为了生态与生计兼顾,绿起来与富起来结合,绿化与产业化对接,东达蒙古王集团把生态建设与林沙产业作为“二次创业”目标,在鄂尔多斯地区打造出了独具沙区特色的“林板一体化”项目和生态种养殖循环经济与产业链,从1998年开始,东达集团就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先后投资3亿元实施了辐射库布其沙漠周边地区近300万亩的沙柳基地建设项目,因而带动了周边12万农牧民增收致富。该项目得到了钱学森院士的高度评价:“我认为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将林、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我国西北沙区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达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10月17日,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智强荣获由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授予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创造大财富、建设大和谐,回报社会、造福百姓一直是赵智强的追求。子承父业,他带领东达蒙古王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致力于社会扶贫、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为农牧民持续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为当地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生态建设不以绿色划句号”的发展目标,2014年,东达蒙古王集团又总投资4亿元引进德国迪芬巴赫生产线,利用沙生灌木建设了沙柳刨花板项目,该项目年可生产高级刨花板10万立方米,年创造产值2亿元,可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1万元,对沙漠治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一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造福后代的好项目。同时也为沙柳找到了出路,使沙柳变废为宝,农牧民按订单林业有了新的收入,沙柳面积成倍增加。东达集团的林沙光电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治沙为中心、科技为先导、林牧为两翼、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经营模式和格局,实现了“恢复沙区生态、发展沙区生产、提高沙区人民生活”的“三生”效果和“沙漠增绿、沙柳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五增”目标,从而打造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

  为扩大和推进沙漠化生态步伐,制止沙漠化进程,东达集团东达生态公司还先后建设了风水梁、福源泉、永隆泉、中和西四大种植基地,目前已拥有各类苗木700多万株,种植的沙柳、竹柳成为集团刨花板产业的重要原料资源,成为东达集团践行生态文明、改造沙漠、发展林沙产业的生力军。在东达蒙古王集团的带动下,鄂尔多斯市的企业家纷纷进入沙产业,绿家乡、兴产业、富百姓,使当地的生态环境迅速改观,全市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52.4万亩和3.38万亩,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沙漠治理奇迹。通过六轮驱动的模式,以产业拉动扶贫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创新之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东达集团先后获得“全国扶贫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全国农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自治区生态建设先进集体”“鄂尔多斯市文明诚信企业”等殊荣。2014年入围“中国民企制造业500 强”“内蒙古民营企业30强”。

  当笔者第一眼看到风水梁时,无法想象农业产业化能在这种地方搞。

  风水梁过去叫“风干圪梁”,是东达蒙古王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永亮的家乡,过去这里是一片植被稀少的荒凉之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年复一年的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劳作,靠着微薄的收成过活。

  “传统的农牧业再也不能搞了。”赵永亮不顾众人劝阻,带领公司走进库布其沙漠,在这里种下20万亩沙柳林,在防风固沙的同时,开发出造纸和高密度板材产业。沙柳的嫩条嫩叶中含大量的氨基酸和木胶组合蛋白,可以作为兔子的饲料。2005年他又投入巨资,在这里建立起獭兔养殖基地。

  就是在这个沙子多、雨水少的贫瘠土地上,风水梁生态移民扶贫村搞得风生水起。

  走进风水梁的獭兔养殖户郝云家,他从兔舍里抱出了一只膘肥体壮的獭兔给我们看:“兔子都吃得这么肥,人能过得不好吗?”

  园区负责人对笔者说:“公司给獭兔养殖户提供保设施、保种兔、保防疫、保饲料、保销售的‘五保’措施,确保了养殖户的利益。仅獭兔和食用菌两项,就能带动周边6000户农牧民致富。”郝云的生活也印证了这一点。他饲养了2200多只獭兔,每年收入八九万元。“比起过去种地,强得没了影。”

  离开风水梁的时候,正赶上孩子们放学。这么偏僻的地方,小学、卫生院、住宅楼已成规模。来自周边和区外的近4000户生态移民当起了产业化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凝心聚力转型创业 绿色发展】相关文章:

给力青年创业就业05-01

绿色创业项目06-14

王力的传奇创业故事12-27

2014借力的创业故事06-07

中关村转型 海归返乡加入创业大军03-19

闽南文化对闽企的创业及转型成功的重要作用05-21

创业教育脱离实践难“给力”05-29

北财院就业创业走心 助力高职生圆梦“给力”05-30

孵化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发展06-20

绿色药膳的创业计划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