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项目的种子如何成功发芽

时间:2020-10-11 08:50:02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公益创业项目的种子如何成功发芽

  公益也能创业。“公益+创业+实践”,一个最初简单的想法,正在一步步被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变为现实。提高适应社会、调动资源、解决问题的创业实践素养及关注社会、深入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完成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可推广性的公益项目――让我们分享首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上相关师生的感悟。

公益创业项目的种子如何成功发芽

  公益,不仅是一次经历,也能成为一生的事业

  清华大学“阳光计划”团队成员韩羽时:一次去青海一所小学考察,我们发现,当地小学生午饭只能吃冷馍馍和早上从家带来的冷饭,因为学校离家路途遥远,中午来不及回家吃饭。回到学校,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青海日照强烈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套简单但全新的太阳能加热盒饭装置,希望尽可能多的中小学生吃上热乎、健康的午餐,给遥远的青藏高原的孩子们带去爱和温暖。

  公益可以是一种事业,需要对这项事业发展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对公益有极大信心的人,最终会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倾其所有,实现公益理想;公益可以是一种媒介,在企业、政府、学校之间扮演着一个媒介的角色,将公益本身进行传播,把珍贵的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转移和利用;公益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从身边做起,少开两天车,多种一棵树,留给孩子多一些笑脸,实现了这些生活方式,也就实现了公益。

  武汉大学“梦想花开”团队成员陈冬玲:我们团队提出创建“大山里的魔法教室”这个公益理念,通过为山区乡村小学改建文体活动室,弥补城乡素质教育鸿沟,使农村孩子在教育中获得梦想、快乐,学会爱与感恩。目前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整合融资约30万元,在鄂西山区恩施改建了6间“魔法教室”,每间教室都有一流的多媒体设备、钢琴、图书墙、笑脸墙、艺术栏、梦想角。

  公益,并不是简单捐钱、捐物,而是要把志愿精神贯彻到公益理念中,同时在公益服务过程中,来谋求项目自我造血的强大生命力,使之能长久生存发展。

  动力阻力同在,点滴改变未来

  陈冬玲:“魔法教室”的经历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理念:我们不仅仅只是做公益,也不仅仅只是创业,而是在学会如何将自己的能力与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求真务实的精神贯穿到实践中。我想把创业实践路上温暖、欢笑与坎坷的点滴故事带回到自己的学校,并在更多的同学中推广,让公益创业的种子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韩羽时:既要兼顾服务社会、开展公益的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引进商业运作模式,让项目能够自己造血生存下去,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谈何容易!目前公益创业发展的`阻力主要有三个,一是参与人群的流动性较大,参与过公益事业的人很多,但是能将其持之以恒做下去的人很少,导致一些资源和目标的衔接与继承出现问题,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都形成浪费;二是公益活动容易流于形式或另作他用,商业化的氛围是公益活动得以宣传的一个良好渠道,但是在这其中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很多其他衍生出来的问题;三是有关公益组织在中国的合法性与正规性尚待确立,公益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尚不能为公益这一意识层面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有些组织的建设管理不是特别完善,缺乏公众监督与自身改进的机制。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我的感觉是,许多项目公益性很好,但商业可操作性尚需改进。我们不仅仅想看到大学生的项目计划,更想看到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营和实践之后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成功的公益创业项目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公益性,比如清华大学“阳光计划”为西部孩子加热午饭,武汉大学“魔法教室”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为贫困地区的孩子艺术支教,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第二是多人参与,比如北京大学“林歌计划”让每个宿舍都参与支持低碳生活,也有影响力(最近已经推广到北大本科三个年级三分之二的宿舍);第三要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比如北师大“绿净公益环保创业”的污水净化装置即源自实验室的核心技术;第四要关注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些被忽略的地方,比如浙江大学“恩佩克”项目的半封闭式校园防盗管理系统设计关注了校园丢车现象,武汉大学“救护之翼”填补了急救知识培训的空白;第五要有可执行性,越简单(标准化)越容易推广做大,尤其是做服务类的项目,在发现问题、改进、反馈、提高上要做得更规范;第六要有可持续性,包括经费、人员的可持续性(很多学生过几年就要毕业,人员如何接替?),项目不能设计得太复杂。

【公益创业项目的种子如何成功发芽】相关文章:

1.公益创业项目简介

2.国外成功创业项目

3.创业项目的成功因素

4.农村创业项目成功案例

5.创业项目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6.创业项目如何选择

7.如何城市创业项目

8.2017如何创业项目

9.如何找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