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哪些大学生 从就业看更清楚

时间:2020-07-30 12:36:22 创业资讯 我要投稿

市场需要哪些大学生 从就业看更清楚

  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不少岗位每每空缺;一方面大学生感慨一职难求,递交简历屡屡碰壁,甘肃省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成立近10年,这样的供需矛盾贯穿始终。那么,矛盾的根源在哪里?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市场主任常文。

市场需要哪些大学生 从就业看更清楚

  成立于2000年5月的甘肃省高新技术人才市场,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办会最活跃的专业人才市场,近10年间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163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0多万个。在进场求职的200万人次中,受过高等教育、手持各类证书的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然而,面对这些大学生求职者,不少用人单位却表现得矜持而冷漠。常文认为,这当中既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积累不够、能力欠缺等主观原因。

  供给与需求错位,教育与市场脱钩,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不愿培养和储备人才……诸多客观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就业难’

  不仅是供给大于需求,也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常文分析,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有效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与地区经济发展周期都有着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是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这就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有可能就变成了滞销专业。

  2008年年底,省高新人才市场对我省100家不同行业的用人单位和2000多名已毕业大学生做了一次调查,60%的用人单位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所学专业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所在岗位的业务能力。有30%的学生反映,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岗位要求存在脱节现象,需要通过学校以外的多种学习途径和社会实践来补充。计算机网络与应用说起来应该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兰州某高校一位该专业毕业生却表示,学校开的专业课工作后基本都没用上,很多知识都得现学。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担当着把大学毕业生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国有企业占到80%以上,且日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这些企业不愿承担培养储备高校毕业生的成本,同时,企业也害怕培养的人才跳槽,投资打了水漂。在省高新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中非国有企业占到90%左右,且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也不愿意培养和储备人才。

  职业目标不明确,对社会、对企业不了解,盲目跟风考证……自身因素使大学生难以得到用人单位青睐

  2008年11月,省高新人才市场抽取了1500份甘肃省各高校2009年应届毕业生关于职业生涯测评调查报告,近一半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目标,33%的毕业生有目标但不明确。对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指导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仅有15%的学生多次接受,有42%的学生接受过一二次,43%的学生表示从未接受过。职业目标的模糊与准备不足也导致了大学生求职屡屡碰壁。

  兰州一高校大四学生小马这样总结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茫然地上课下课,寒假暑假,一学期接着一学期,周而复始,很快大学生活结束了。临近毕业,在大四最后一学期,学校才安排实习,实习单位还得自己去找。而班里大部分同学工作都没着落,马上就要走向社会,大家既茫然又害怕,专业没学好,又没有社会经验,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参加人才招聘会就像去“赶集”,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

  由于对社会、对企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不少学生在校期间盲目跟风考证。计算机等级证书、秘书证、导游证、公共关系证……各色证书,以为有了证就代表能力增强。“即使目前用不上,但有总比没有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抱着这样的心理,小马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考证队伍。虽然报班学习的过程中,心里也嘀咕,上几节课,参加个集体考试,就能学会计算机编程?但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考,就不敢掉以轻心了。

  “我们曾对入场用人单位做过问卷调查,‘看重哪种证书’的选项,几乎都选‘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远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常文认为,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大多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只要求单位地域好、办公条件好、工作压力轻、待遇高等,没有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

  此外,许多企业反映,不少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从事最基本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最基层的工作被同学、朋友、亲戚看不起。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团队协作精神差。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有调查表明,应届毕业生工作后一年内跳槽率约为30%。

  精心准备,理性求职,准确定位,从找工作中学会找工作

  “近两年,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日趋理性,性别、学历、年龄限制都有所放宽,能力、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常文介绍。目前,我省民营企业在用人单位中已经成为绝对主力,这些企业最注重的是能力和工作经验,他们需要能直接上岗工作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准备,大一了解自我,大二锁定感兴趣的职业,大三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大四进行求职实战。要从找工作中学会找工作,找工作也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从找工作中可以零距离了解社会需要啥,单位需要啥,同样的条件下,为什么别人能应聘成功,自身需要完善和提高哪些方面。

  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危机,大学生的月薪期望值趋于现实,省高新人才市场一项调查表明,2009年应届毕业生月薪期望值比以往明显下降,期望月薪1000-2000元者占70%,期望月薪2000元以上者仅占10%,而此前大学生期望月薪2000-4000元的占68%左右。“这样的变化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还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常文认为,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缺少勇气和信心,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大树底下不容易长出大树,大学生要勇于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树立正确就业理念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大学生缺少的不仅是实践技能,更缺少的是社会经验。这些东西学校里学不到,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学到。要突破专业束缚,降低求职门槛,大学毕业后不能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单位而待在家里,哪怕条件差一些,待遇低一些也要去工作,这样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常文还提醒广大毕业生,应聘时,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证件和证书,要甄别岗位真伪,学会自我保护。求职简历要针对雇主精心设计,要表明你了解并适合该公司的需要,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语法方面的错误。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着装礼仪要得体、整洁、大方,这些都是提高求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要哪些大学生 从就业看更清楚】相关文章:

1.从NBA看如何创业

2.从黄牛看创业管理营销

3.小测试:从选楼层看创业潜质

4.从融资租赁"触网"看融资租赁发展前路

5.从融资余额变化,看反市场心理操作

6.90后讲述在汉创业故事:从专业进入更容易上手

7.女性:创业就业面临哪些难题

8.创业融资必须清楚的问题

9.2017年女性创业更容易受到哪些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