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不甘寂寞

时间:2020-10-01 20:36:11 经验访谈 我要投稿

俞敏洪-不甘寂寞

  他,做人如水,做事如山;他,大方,大气;他,把他风华正茂的青春,献给了创业,用年少的梦想,点亮了新东方。他就是俞敏洪。

  【树的精神】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水的精神】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 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善于停止,也是一种幸福】

  反差的幸福

  每天俞敏洪都需要很早起床上班,尤其在学生假期时,他几乎要比平常提前两个小时出家门,因为位于北四环的新东方总部总是被前来报名的人挤得满满的,以至于从中关村到学校的短短距离就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俞敏洪行驶在这条路上,有些许烦恼,有些许骄傲。

  正如他自己所讲,饥饿之后的饱餐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反差带来的快感,品味这种从痛苦到开心的经历则是一种享受。

  俞敏洪出身于江苏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虽说最后考入北京大学,但考学之前的痛苦经历也让他更加难忘这段时光。第一次落榜后,俞敏洪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挣到15元的高考补习班费用,他就帮别人开拖拉机运输货物,并抽空背单词、学英语,最疯狂的时候一天要背十几篇文章。

  而现在的俞敏洪早已不再纠结那15元钱,身价上亿元的他早已把金钱当成一个数字,但那15元却是给他印象最深、决定着他日后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十多岁时的俞敏洪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成为“中国英语教育的教父”,因为考上北大英语系的他并不招老师的喜欢,原因是他的口音非常重,老师经常说他:“你说英语除了你的名字我能听懂外,其他的我都听不明白。”

  之后的疯狂学习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如果俞敏洪的故事从一开始就顺风顺水,那他的幸福感绝不会高于现在。

  现在俞敏洪的幸福观早已从渴望成功转变成最朴实、简单的要求。“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其实大多数人都能符合于这个标准,包括成功前的俞敏洪一样,他有父母的疼爱,有北大学业的自豪感,有渴望成功的期待。现在他有着相同的要求,只不过标准值发生了变化:他拥有无数人的喜爱,有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的成就,但对未来的期待却回归到最初的状态:吃一顿家庭餐,这可是我们所有普通人都能做到的。

  在一项关于百姓幸福感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不幸福。正如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成功”一样,也没有绝对的“幸福”。大部分的人和原来的俞敏洪一样,物质贫乏、生活艰苦,最后获得了通过自己的.勤劳达到成功时的幸福。当然也有另一种幸福,衣食无忧、声名显赫,但也许最平常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幸福,只是需要去发现、享受。

  善于停止 也是一种幸福

  上世纪80年代,出国热席卷了全国,俞敏洪的新东方成为这些学子梦开始的地方。据说,北大、清华学生不认识自己校长的人大有人在,但只要想出国,没有不认识俞敏洪的。在北美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里,新东方学员至少占了中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那个时候,人们的价值观是:出国是谋求幸福的一种手段。

  可这位留学教父并没有选择出国,他曾说过,其实出不出国并不重要,不能以此决定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重要的是一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

  俞敏洪在和杨元庆的聊天中得知,两人都曾考过TOEFL和GRE,但都没选择出国留学。俞敏洪更看重“内修”,不时地锻炼自己的能力、竞争力和沟通力。正如他曾说过的“猩猩头领”的故事一样,有了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走入非洲丛林,也会变成一群猴子或者大猩猩的头领。

  的确,现在出国学子的“返国热”正好印证了俞敏洪的看法,经历了文化差异、异国之苦的中国人慢慢觉得能在自己的家乡生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对于“内修”,俞敏洪一直倡导改变自己。“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所有对生活的看法都是来自于我们心境的改变,当心情变了,态度变了,生活就可以改变。尽管这是一个唯物主义的世界,但不同人看一件事物的态度都不一样,这种感受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心,喜欢和讨厌都来自于我们的心境。”

  现在的俞敏洪还是十年前的作息,早上六点钟起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于他来说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曾经抱怨自己甚至没有时间看完一整本书。但他认为最开心的事还是与员工一起四处演讲,而不是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因为他已经改变自己的心境,此时的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俞敏洪一直学习滑雪,但从来没有摔伤过,因为他知道如何停下来。对于人生,俞敏洪也在学着慢下来。他认为人到一定时候一定要学会停止,人要有贪婪,但是要有度。

  他给自己列了未来几件令他具有幸福感的事情:一、每年资助500至1000名贫困大学生。二、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三、多读点儿书,到全世界各地多走走,把那份悠闲心情给收回来。

【俞敏洪-不甘寂寞】相关文章:

1.俞敏洪创业案例分析

2.俞敏洪创业经验

3.专访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4.专访俞敏洪:不特别鼓励大学生创业

5.俞敏洪:我们该如何把握社交和独处的时间?

6.专访俞敏洪:互联网时代,必须倡导深刻教育

7.专访俞敏洪:我们该如何把握社交和独处的时间?

8.俞敏洪如何谈创业:成功者需要具备四种能力

9.刘敏:创业就是不断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