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时间:2020-10-08 17:08:18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农村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同时,有一部分敢想敢干的大学生另辟蹊径,选择创业,为自己创造“饭碗”,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下面就一起看一下这些为自己造“饭碗”的大学生吧!

农村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中国大姨夫”卖卫生巾创业 以对抗就业压力

  三名大四男生,一起创业卖卫生巾。身边人对此很不解,甚至嘲笑他们为“中国大姨夫”。对此,他们并不在意。日前,三人创建的《亲爱的》网站正式上线,他们通过“一次预定,全年分月寄送”的模式在情侣之间卖卫生巾,以此实现创业梦。

  3月1日,网站上线第四天,注册会员达200多位,订单也有100多个,这在团队发起人伍锋明看来,“刚开始起步阶段,这是个很好的开始”。

  23岁的伍锋明是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为了实现创业梦想,他放弃了保送本专业研究生和高薪工作的机会。去年年初,伍锋明找到同院系同学杨尚文、湖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冯鹏举,共同决定利用互联网创业。

  但是,卖什么呢?就在此时,一个包裹让伍锋明想到了商机。那是异地女友寄来的包裹,“两条内裤、三双袜子和一双手套。”伍锋明说,“我感受到了女友的呵护与爱。”想起女友每月有几天不适,伍锋明脑海里闪出一个商机,为何不打造一个传递爱的平台呢?

  伍锋明说,在向家人说起创业卖卫生巾后,父母很不理解,跟队友说起卖卫生巾的事,小伙伴们也惊呆了。在筹备与调查项目时,三名男生厚着脸皮向身边的女生取经,并鼓足勇气去超市调查卫生巾的品牌和相应的销量,还买了一些回来“研究”。

  目前,团队一边借助新媒体平台做线上活动,借助粉丝的力量赚人气,一边积极寻求投资者的帮助,将这个项目很好地运作下去。

  北大研究生卖牛肉粉 硕士MBA成合伙人

  创业之初,张天一既是老板,有时又客串大厨。客人们大多不知道他是北大的硕士研究生。 张天一 供图

  “吃圆的,还是吃扁的?”张天一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一边舀粉下锅,一边用带着“米粉味”的常德腔,和老乡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一个40平方米的门面里,24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 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牛肉粉店低调开业,和他一起创业的三个小伙伴更是有硕士、MBA,还有前公务员。职业前景光鲜的北大高材生,为何会选择开米粉店?

  IT男创业变身“西少爷” 辞职去五道口卖肉夹馍

  2014年4月7日开始,一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该文讲述了一个IT男从名校毕业后在北京著名互联网公司做“码农”,后因感觉工作枯燥,也因吃不上家乡正宗的肉夹馍,最终选择辞职创业开“西少爷肉夹馍店”的故事。

  也许是故事中的细节引起了诸多“北漂”的共鸣,也许是因为好奇有着互联网公司经历的人怎么去做了低端餐饮,也许是单纯被文章中的肉夹馍所诱惑,很多人追问:西少爷是谁?他的肉夹馍怎么样?

  在五道口清华科技园旁边,有着木制墙面、醒目红色招牌、不足10平方米的西少肉夹馍店已经正式开业。透过透明的玻璃可以直接看到操作台,除去崭新而专业的烘焙机器,还有不停忙碌的4个年轻人,伴随着他们的是刚刚营业的兴奋与忐忑。

  仅在4月7日开业第一天的上午,迅速卖光的肉夹馍就让小伙伴们惊呆了。孟兵说:“传统的店一天卖五六百个肉夹馍,生意就非常好了,我们开业前一天准备了1200个,本来是一天的量。一开始担心卖不完,可是没想到上午11点就卖完了,中午又加工了3个小时,以为能支撑个两天,结果到下午5点又卖光了。”

  其实,“西少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孟兵只是西少爷肉夹馍店的店主。这个由奇点兄弟控股的中餐连锁品牌,由数十名热爱西安美食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从业者发起,因为创办者和产品都与西安有关,所以起名“西少爷”。

  大学生微信创业 “微店”从小打小闹到成立公司

  新鲜水果、名牌鞋包……刷新微信朋友圈,各种美图便蹭蹭地冒出来。如今,许多大学生开始尝试流行的“O2O” (Online To Offline)线上销售模式。“微信营销”俨然成了年轻人创业、兼职的潮流。

  “朋友圈”里做零风险生意

  许多大学生选择微信平台做生意,就是看中它不用租房子、不用注册公司,等于“零成本”投入;并且它不像淘宝,需要保证金和层层认证的流程,只需要手机号、身份证号就能快速开店。

  在“朋友圈”做生意收益如何?去年冬天,小静在“朋友圈”卖暖手宝就成交了200个,“平均每个赚5元钱,赚了1000多元。”但小静同时表示,毕竟“朋友圈”里只有那么几百人,能挖掘的客户资源有限,赚更多的钱有一定难度。

  “朋友圈”做生意卖什么?那就要看你的小伙伴都是什么来头了,大四学生小庞的朋友圈里除了同学、老师,还有很多“富二代”和潮男靓女,她看准这个市场,在“朋友圈”里卖起了奢侈品。名包、名表、名服饰,因为找到一手货源,小庞的卖品性价比特别高。

  “‘朋友圈’做生意真是零成本的,我在这边只负责传图卖,有人看中了就给我汇款下单,我把成本钱打给线下卖家,通知厂家发货。我挣差价。”小庞说,每月的收入够零花,“并没有同行吹嘘的月入上万那么犀利。”

  大学生情侣创业卖鸡排聘猫"雇员" 半年开3家分店

  项目:炸鸡排店

  投资:10万元

  选址:中学旁边

  特点:猫“雇员”

  月收入:1万元左右

  半年前,大学毕业生刘娜和男朋友用10万元开了一家炸鸡排店。半年后,炸鸡排店已经有了3家加盟店。

  2013年,刘娜和男友李进一大学毕业从上海回到家乡太原。两人琢磨着想要做点什么。最初,他们打算开一家咖啡馆,可是开咖啡店的启动资金最起码要50万元,资金投入过大。上学时的李进一曾经是狂热的“鸡排爱好者”,他相信一定也有很多人爱吃炸鸡排,所以两人决定先从开一家炸鸡排店做起。

  当时太原的炸鸡排店已经遍布各地,有几家品牌也略有名气。如果选择加盟固有的品牌,的确是比较便利的方法,但是两人当时尝遍了太原的炸鸡排店,发现同一品牌的各家炸鸡排店味道并不相同,而且没有统一的管理,说白了就是“挂最有名气的牌子卖自己的鸡排”,同时多为窗口售卖很难留住人群。刘娜想,不如自己单独做一家味道品质都有保证的.炸鸡排品牌,而且必须要求有顾客休息和吃鸡排的地方,为此他们专门到上海学习炸鸡排的技术。

  炸鸡排这类年轻人喜欢的食品店一定要开到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最好的选择是商业区或学校附近。在后来的加盟者和刘娜询问开店经验时,刘娜第一要求味道一定要保证,第二就是选址要好,由于太原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有朋友曾经租店面几天后就接到拆迁通知,所以他们建议店最好开在学校附近。

  双胞胎大学生边读书边创业创业 卖爆米花开3家店

  一对在汉读书的双胞胎大学生,3年里边读书边创业,已累计开了3家店。在长江日报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青桐计划进校园”走进华中师范大学时,兄弟两人早早坐到了会场最前面。

  双胞胎哥哥向贤新是华中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弟弟向贤卫是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向贤新25日说,从学校的“华创俱乐部”知道“青桐计划进校园”活动后,自己很兴奋,想知道别人是怎么做到的。

  在农村老家时,兄弟俩从小学毕业后就开始跟随母亲卖小菜挣钱,凌晨3时起床,走上10公里沿街叫卖,天黑才到家。

  2010年,向贤新一进大学就想着要创业。和“浩翰动画”创始人刘兵一样,他开始了原始积累,到工地上做工,卖爆米花、烤红薯、菠萝串。他还凑钱在武汉理工大学升升公寓附近盘下一家40多平方米的店面卖奶茶。看到周边掀起商业开发热潮,他感到奶茶店竞争力有限,赶紧以8万元价格转让了店面。

  拿着3年赚的万把块钱,他又开了两家针对大学生的娱乐休闲吧,第一个月就有了万余元营业额。

  “刘大哥的经历跟我们太相似了!”提问环节,他俩举起了手:招募创业团队后,怎么保障自己的创意不被人“偷走”?如何将人才留在身边?

  刘兵教他俩,一方面可以通过签订合同形成约束,一方面要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轻松的工作环境,还要加强企业归属感,人心就能聚拢。

  “草根创业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得找准核心竞争力。”向贤新说,“目前,我们兄弟俩正在加大事业的科技含量。弟弟在武汉理工大学经济系主任陈为指导下,正在进行可视化教学的创业实践,得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书库,还要借助手机、电脑等非专注于教育的移动终端。”

【农村草根创业成功案例】相关文章:

1.草根创业成功案例

2.草根创业创新成功案例

3.草根创业的成功案例

4.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5.草根创业家案例

6.草根创业故事案例视频

7.农村创业项目成功案例

8.农村电商创业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