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3-02-10 08:59:31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关于创业的励志故事(通用2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创业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创业的励志故事(通用23篇)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

  宋xx,女,1968年生,无党派人士,现任,威海市、荣成市政协委员。该同志以科学发展为主旋律,通过规范管理、诚信服务、守法经营,使博隆家居装饰汇展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拥有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400多家客商,胶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及装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荣成民营经济的一名女标兵,宋xx先后获得了“全国创业之星”、“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女企业家”、“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威海市民营经济女状元”、“荣成市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担任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

  多年来,宋xx始终信守“以信为本、以诚待客、优质服务、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以超人胆识谋求企业扩张,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信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xx年,已是荣成家具营销行业佼佼者的宋xx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号召,决心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她根据胶东地区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家居装饰消费急剧增长的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和科学论证,决定在市经济开发区兴建一座集家具商场、装饰材料城、星级宾馆、银行等多项设施的超级市场。宋xx的这一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将其列入荣成市“108工程”重点项目之一。仅仅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一个经营面积80000平方米、能容纳400多家客商超级家居装饰建材商场拔地而起。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宋xx投资xx多万元,聘请著名设计师对商城购物环境、商场功能进行整体规划,将整个家居装饰汇展中心设置为家具综合商场、陶瓷地板馆、五金一条街、橱具一条街、装饰建材大型超市、门类馆、油漆馆等七大区域,并专设了休闲区、咖啡厅,将汇展中心打造成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购物环境最优的集家居流通、商务、餐饮、休闲等产业为一体的`家具建材流通产业集群。

  目前,博隆家居装饰汇展中心已经有数百个知名品牌加盟,确保消费者足不出市就可买到性价比较高的知名品牌。几年来,公司在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同时,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山东省工业再就业基地示范点”、“威海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威海市消费者满意单位”、“荣成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十佳文明道德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

  宋xx认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一致的,作为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理应担当起回报社会的责任。因此,她始终以一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富而思源、反哺社会,热心公益,积极投身于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公司在积极为国纳税、安置大量下岗人员的同时,大力投入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造福人民。今年,宋xx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与荫子镇北流水村结成了包扶对子,给村里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为该村新农村建设投入200万元。目前,他们已经为村里改造了村路、修复了桥梁、进行了大环境整治,一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现代和谐农村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从1996年开始,宋xx通过“希望工程”捐助了全国各地贫困儿童共计50多名,累计捐款、捐物达10多万元;xx年在全国妇联发起的“情系西部、共享母爱”活动中,她又捐助5万元,被全国妇联授予“助心爱心大使”荣誉称号;xx年爱耳日,她又捐出2万元,为残疾儿童购买了助听器,让失聪儿童回复听力……。宋xx紧紧围绕民营企业“共建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型与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2

  一名地地道道的80后文科生,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硬是在理工男主导的IT领域打出一片天地,这位IT创业者叫王xx。

  毕业6年,在三次创业失败后,2014年,80后小伙王xx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他和小伙伴们已将公司开在了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

  “爱折腾”文科生:一头扎进IT行业

  “有的人天生就是折腾的命,比如我。”王xx这样对记者说。

  求学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是管理学,王xx在校期间担任过团委书记、红十字会校支队队长,同时也是某连锁餐饮品牌门店店长。“都是需要用心做的琐碎工作。”王xx坦言,自己很感恩当年的那些经历。

  20xx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两年后,文科生王xx一头扎进自己毫无基础的IT行业。

  “第一次创业是组建团队,帮企业做软件开发。”王xx回忆称,初出茅庐的伙伴们最终因为想法不同而分道扬镳。此后两年,这名爱折腾的文科生又组建过两支团队,分别做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和互联网整合营销项目,不过,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谈及前三次创业的`失败,王xx表示,团队的执行力、负责人决策能力都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稍有失误就可能半途而废”。

  第四次创业:获首轮风投500万元

  2014年1月,王xx独自注册成立公司,主营微信公众平台开发、APP开发以及微信营销,这也是他的第四次创业。8个月后,公司渐入正轨,现已拥有300平方米的办公室(包含研发基地),相继在南京、西安、深圳开设了分公司,公司员工超过60人。

  2014年底,在青桐年汇·华中黑马创交会现场,公司推出的微信打印机赢得满堂彩。随后,公司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一个接着一个突破,已拥有从软件服务外包到智能硬件生产等完整产业模块。

  创业至今,这家年轻的光谷创业型企业的销售业绩突飞猛进,风险投资公司更是闻风而动,不久前首期500万风投到账。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3

  郑州商人赵公民最近在郑州东三马路开了一家名为“谷味多”的馒头快餐店。在谷味多店里,记者感受了一把馒头快餐的'新鲜,馒头像汉堡一样整齐地摆放在食物架上,透过玻璃窗能直接看到厨师们在工作。赵公民介绍,谷味多的馒头主要以谷类杂粮为主,有黑米、高粱、胡萝卜、蔬菜等二三十种口味,馒头的所有原料都是按照绿色环保标准采购,非常受年轻人喜爱,顾客年龄多在20~40岁。

  中国已经进入了小本投资创业时代,小本创业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梦想成真。从以上几个校园创业励志小故事中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创业项目,早日实现财富梦想。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4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5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6

  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7

  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8

  昨日,在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垃圾转运站,3.8吨重的速冻水饺被送进垃圾粉碎机,这是该市工商部门查获的最大一批“早产水饺”。

  去年6月15日,汉阳工商分局在该区某冷库内发现,湖北鼎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水饺包装上标注“2011年7月12日”、“2011年7月13日”和“2011年7月15日”生产,“早产”一个月。该批“早产水饺”共7600袋,重达3.8吨,货值1.7万元。

  这些“早产水饺”的制造者,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经查,公司三名股东全姓丁,均为外省同一村来汉创业的年轻人。其中一名股东称,公司负责人和大股东丁某仅24岁,去年从外省一所大学毕业后,便约4名同学来汉创业。去年春节刚过,他们用筹来的100万元创办公司,生产“鹦鹉洲”牌灌汤水饺,销往武汉周边地区。

  不久,该公司在汉阳五里墩一家冷库租下库房存放水饺。因销售不畅,积压较多,公司便将生产日期人为后延,共生产出“早产”水饺380件。

  由于可能面临最高8万余元的处罚,立案调查的第二天,当事人均失去踪迹。工商部门不得不封存该公司存储间长达8个月。如今,该案虽未结案,但依据法定程序,这些“早产水饺”需及时销毁。

  汉阳工商分局有关人士表示,支持和保护大学生创业,但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迁就。团省委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奕则提醒,创业没有捷径,获取财富固然重要,但守法经营,将诚信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更重要。

  90后大学生航天机械制造 毕业辞职卖菜创业小煎饼店的`创业大智慧靠“卖笑”一年净赚300万的创业故事小女子创业从一瓶指甲油开始一位草根北漂创业者自述:赚钱的快餐店之死O2O小本创业:包子怎样一年卖出3个亿“小矮人”五年创业历经辛酸终见阳光大学生创业收快递 “双十一”日赚600元高材生返乡创业念活“养虾致富经”创业做什么:小小电梯里的广告商机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9

  80后小伙回乡创业 “互联网+”模式发展观光农业

  看过电视剧《家的N次方》的朋友一定对剧中男主角的DIY小农场不陌生,一个低碳环保的生态农业园,市区白领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摆脱城市的喧哗,周末一家人来到郊外体验农家生活,呼吸的是清新、宁静的空气,吃的是绿色健康的蔬菜水果,感受着大自然的乐趣……

  重庆市铜梁县水口镇青年创业者王志成便有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农场——石佛山生态观光园。

  石佛山生态观光园位于水口镇,距离县城30分钟的车程,海拔接近1000米。去年,王志成与人合伙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当地100亩田地开辟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并结合电商平台销售生态特色农产品,依托“线下+线上”的模式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当地村民致富。

  从工程预算员到“农民”

  2010年,从学校毕业的王志成跟随亲戚到成都从事工程预算工作,几年时间下来,王志成觉得“打工不仅辛苦,也没有自由,而且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

  不甘心为别人打工的王志成辞掉了工作回到家乡,他看好前景良好的乡村旅游市场,决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有那么多项目,你为什么选择生态观光农业?”

  王志成透露,2013年的一天,财经频道报道了一位都市白领辞掉高薪工作,回家发展生态农业并创业成功的新闻,这个故事一下击中了他的内心。想到自己家乡水口镇气候条件优越,环境优美,距离云阳新县城很近,近几年,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换发出蓬勃生机,目前家乡从事生态观光农业的人很少,有较大的市场空白。

  发现这一商机后,王志成马不停蹄地到各地考察,成都的乡村旅游发展成熟,他便四处参观别人的生态农业项目,学习他们的经验,重庆乡村旅游有名声的区县,他都走遍了。通过考察学习,王志成和人合伙承包了佛安村的100亩土地,2015年5月1日正式启动乡村旅游项目,7月建立源峰电子商务平台。

  明知是“坎”也要往下跳

  “创业确实需要勇气,当初说要搞生态农业,大家都觉得我疯了。”王志成说起当初的选择,很是感慨。“我老丈人听说我辞了职要回来发展农业,都跟我急了,三天两头的打电话来或是跑家里劝说。”王志成说。

  “没听过谁搞农业赚钱的,家里负担不轻,不能是坎也要往下跳啊。”老丈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王志成的孩子才一岁多,一家三口一个月生活费最少四五千元,自己的辞职创业意味着家里不仅没有收入来源,还要投入巨额资金,而发展农业的效益谁都不能预期。

  最终,合伙人的不断鼓励和妻子的信任让王志成坚持了下来,他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如果我放弃了,而别人却干成功了这件事,那我肯定是要后悔的。”王志成说,“我相信乡村旅游有很好前景。”

  自开始创业以来,王志成勤勤恳恳,每天很早就往山上、项目部跑,经常凌晨才回家。对于没干过农业的他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习。规划项目、设计图纸、网站的建立、设计等都需要他亲自参与,不懂的,他便跑去问行家、查资料。他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致富带头人”等相关培训,学习创业知识。

  “创业时,很多你不曾设想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王志成说,他承包了佛安村农民的田地,为了便于对园区的管理,他们打算修建围栏和公路,而此举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一是认为围栏挡路了,二是在园区修路,被认为破坏了土地。

  “和村民打交道要设身处地从他们角度考虑,最大程度地方便村民。”王志成和合伙人主动上门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把计划告诉村民,他们还请政府工作人员帮忙牵线沟通说服村民。王志成还聘请了村民在园区打工,打理蔬菜基地或是果园,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土地。

  “创业过程虽然很艰苦,但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切实际,但只要一步一步在做,把每件事做好了,那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东西就都能成为现实。”王志成说。

  跳出农业做农业

  “传统的农业模式经济效益较低,所以我就想跳出农业做农业,通过互联网给农业打开不一样的窗子。”如今,王志成和合伙人建立了石佛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实体项目和源峰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线下+线上”两个平台发展农业。

  线下,即集合有机蔬菜、生态养殖、农业观光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场实体经济;线上,则通过互联网整合销售当地农户的农特产品、推广乡村旅游。

  目前,石佛山生态观光园已经初具规模。在观光园内,一排整齐的木制避暑房掩映在一片小花丛中,湖水相伴左右,广阔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风味。

  “在我们这里,游客一整天都有耍头。”王志成介绍,观光园内设置了开心农场、瓜果区、赏花区、垂钓区、露营区等,还种植有蓝莓、果桑等多种特色水果,可同时接纳上千名游客游玩。

  源峰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线上平台,将观光园自产的蔬菜、水果、肉类及合作农户的农产品搬到网上进行销售。“现在园内种植的李子、瓜果快成熟了,随时放到网上销售,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云阳人喜欢通过网站购买家乡的农产品。”王志成说,通过“互联网+”发展农业,当地农产品销量大大提高,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王志成的观光园还在不断完善中,将于7月下旬正式对外营业。对于未来的规划,王志成希望能打造成一个乡村迪士尼乐园,游客们在他的观光园内能实现吃喝玩乐游等多位一体的体验,既能享受乡村的宁静,又不会孤独无聊。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0

  蒙牛文化的主根是“德”,其有三大“支柱”:“经营人心”,“与自己较劲”,“种自己的田”。

  经营人心

  通常人们创业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赔和赚,而蒙牛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赔和赚。

  1999年,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确立了自己的创业纲领:“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父老乡亲盼税收。”同时,隐含一个先决条件:追求消费者利益最大化。

  “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可以说,蒙牛在7年前创业伊始,就发表了自己的“和谐宣言”,就开始缔造“和谐蒙牛”。

  蒙牛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世界上没有傻子,今天你可以剥夺别人的利益,甚至明天也可以继续剥夺,但后天你将得到苦果。一个企业如果只想活一年两年,那就罢了;如果想长命百岁,没有“长寿基因”是万万不能的。

  创业伊始,牛根生所请的第一个人,就是现为公司党委书记的卢俊。

  牛根生曾说,党委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实际上比在国有企业还大!他的论据是:国有企业本身就是国家的,员工中不容易滋生对立情绪;而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都不代表国家,所以,调停他们之间的利益,就需要一个公正的“第四方”,才能站在所有“利益圈子”之外,处理好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卢俊说:“蒙牛坚持成立党委,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让企业从成立之初,便能充分利用党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避免走入家族式管理的歧途。”蒙牛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简明扼要:经营思想。或者说,经营人心。

  在蒙牛,请吃饭、送礼物、拜大年,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就是: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职位高的送职位低的,当官的拜当兵的……反之,则被视为违规。也就是说,蒙牛的经营人心是向下经营,而不是向上经营。

  有一位驻外干部两年前出国,购回一些化妆品,回来后给总部的几位好友(平级或比他级别高)每人送了一份。结果“事发”,收的人如数退款,送的'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牛根生提出一个“关心下三层”的规则:关心你的下级、下级的下级、下级的下级的下级。他自己每次散出的财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元。

  干部们所采取的散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位主任,2003年初向助手送了一套房子,这位助手过意不去,象征性地返了2万元。还是这位主任,2004年初,从个人红利及年薪中拿出钱,向每位部下发放了3000—5000元不等的奖金。

  一位部长,2004年初给每位部下发了1000元奖金。

  一位副总2004年拿出5万元给部下买衬衫。

  一位副总2005年提出将个人期权的1/5分给手下……

  关心下属,以人为本,这正是蒙牛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

  2002年末,蒙牛的维修工李生茂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培训班。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两个企业的设备部经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学习成绩不错,跟我们干吧!”“不行,我不能去。”“我给你高薪!”李生茂说:“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们,扯开上衣让他们看我胸口这道疤。我说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违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给的,哪能离开蒙牛!”

  原来,2001年,刚到蒙牛工作几个月的李生茂,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用4.6万元。李生茂家境贫寒,父母狠下心说:“孩子,家里实在没法子,你自己看着办吧。”李生茂走投无路,找到了自己的主管领导。

  蒙牛公司党委获知这件事情后,立即发出倡议:挽救李生茂的生命。

  牛根生带头捐出1万元,员工们纷纷解囊,一共捐了3万多元。

  李生茂的手术非常成功,像这样被救助的员工,几乎每年都有。

  蒙牛在评企业内部劳模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线劳动者极度倾斜,基层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劳无模”、“与模无缘”。

  公司工会通过摸底调查,为每一位特困员工建立了特困档案,对特困户的家庭供养人口、工资收入、造成困难原因等,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慰问活动中,牛根生满怀深情地对18户特困员工说:“28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也是特困户,每到年底都会向单位申请特困补助,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只要我们大家思想不滑坡,兢兢业业工作,就一定能脱贫致富。”

  与自己较劲

  人的工作状态可以划分为三种:卖嘴,卖力,卖命。一个人究竟采取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种,关键的影响因素,除了个人素质,就是企业哲学。企业哲学的高尚程度决定着员工的高尚程度。

  党委书记卢俊受糖尿病综合症影响,一只眼睛原来看不见。公司上市前,做了复明手术。当时上市事务多,她下了手术台就开始工作,而任何人都不知道。给她汇报工作的员工,见她戴着墨镜,心里不免诧异。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蒙牛走出了先创市场、后建工厂的经营道路。早期的市场开发显然成了一项相当艰难的工作,而在艰难困苦面前,蒙牛市场开发者却谱写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液体奶事业本部的杨文俊总经理回忆道:“记得一次我们从福州去广州,大家连火车都舍不得坐,就选择了比较便宜的中巴。当时天气炎热、潮湿,车厢里乘客塞得都快溢出去了。我们就是在这满是汽油味和汗味的车里坐了整整16个小时到了广州。”

  在河北张家口,冰淇淋事业本部的孙玉斌总经理为了节省开支,住宿找最便宜的小旅馆,6个人挤一间。在包头仅1个月,孙总就瘦了5公斤,他开玩笑说:“这是一个减肥的好机会。”

  助理总裁孙先红说:“在深圳,为了省钱,牛总与大家一起,在我的广告公司办公室打地铺,蹬着自行车出去找市场。”

  蒙牛人的精神造就了蒙牛的传奇。

  海外上市前的“路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来不及吃饭,顾不上找水,刚刚撤离这一场,马上奔赴那一站。牛根生说,我们每天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天最少开9个会,最高记录是一天12个会。

  在蒙牛餐厅门口,立着一块牌子:“如果你打算剩饭,请不要在这里就餐。”如果剩了怎么办?向公共事业捐款50元。如果你在食堂发现一只苍蝇,那就可以向食堂经理老赵“卖”50元钱。老牛说,这也是一种“与自己较劲”。本来是大家的责任,但我们就让老赵一个人捐;捐的次数多了,大家就会自我反省:“不能再让老赵替我捐了……”就凭这一点,也得把苍蝇消灭干净。

  在蒙牛,迟到了,开会响手机了,着装不符合要求,都以捐款来约束。违反规定即自动向公共事业捐款,25元到100元不等。

  种自己的田

  牛根生常常讲,蒙牛的衣食父母是“三民”:市民,农民,股民。

  市民饮奶。农民供奶。股民投资奶。

  农民,大概是他“三民情结”中最敏感的一结。他经常讲到一则“典故”:有一年,有位副市长回农村老家过年,当农民的舅舅问他,你们在报纸上天天讲“市场要啥就种啥”,那你告诉舅舅,明年市场到底会要啥?结果当副市长的外甥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所以,牛根生说,西部农民苦,首先苦在找不到市场上,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市场问题。龙头企业就是农民的市场。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牛根生还说,我们内蒙古有一半以上的老农民、老牧民,至今没进过县城,可是,全球化一下子把他们抛到了美国农民、加拿大农民面前,让“锄头化铁锹化”与“机械化信息化”同台比武!他们可怜得不知道种什么好,种出来了又不知道怎么卖出去,卖出去了也落不上好价钱。所以,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当好这个前锋。蒙牛经营的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圈子,通俗的说法,把它叫做产业链,更形象的说法,应该称它为“企业生态圈”。从最前端的种草养牛,到中间的乳品制造,到后端的市场营销,处处都讲生态平衡。蒙牛人把“企业生态圈”这样一个概念,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同时,在中国乳业界,蒙牛始终视同行为“队友”,而不是“对手”。蒙牛深信,让锅里的饭增加10倍,远比你在我碗里抢一勺饭、我在你碗里夺一块肉来得重要。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1

  在路上颠簸半个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青溪古镇落衣沟村5组蜂农王兴福的家。53岁的王兴福是当地的养蜂大户,上个月刚刚加入蜀蕊蜂业专业合作社。由王淑娟一手打造的这个民间蜂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去年申请成立时只有16户蜂农,而不到一年,已达140多户。就连当初“很不看好合作社”的王兴福,也被吸引进来。

  “以前我们这里有过类似的合作社,没给蜂农帮过忙,还私吞了不少畜牧局的补贴。”说起曾经被合作社“诓骗”的经历,王兴福至今愤愤不平。因此,当听说王淑娟的蜀蕊合作社时,王兴福心里是“相当瞧不上的”。

  不过,令王兴福没想到的是,蜀蕊合作社的社员不仅一分不少地拿到了政府补贴,而且得到了此前从未有过的技术支持。“我听早些时候加入蜀蕊的蜂农说过,办补贴的手续都是淑娟帮着跑的,她还在镇上设了个合作社技术指导服务站,谁家养蜂遇到难题都能到那里解决,买蜂具也便宜得很。”

  另一个让他卸下心防的理由,则来自对王淑娟这个“女娃”的佩服,“在国外读了硕士,还愿意回到山里带着乡亲创业致富,这样有志气的年轻人了不起!”

  但王兴福不知道的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王淑娟读大学时“想都没想过”以后要回乡创业,在她原本的人生规划里,做一名音乐老师才是理想的“正途”。直到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她的人生轨迹出现了180度的转变。

  那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青川约95%的房屋建筑被摧毁,满目疮痍的家乡让王淑娟深受触动,“特别想为这里做点什么”,尤其看到震后当地农民的优质土特产因销路不畅而“抱着金饭碗受穷”时,“那种念头就更强烈了”。

  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5%的青川,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下“出产”的蜂蜜、花菇、天麻、木耳等土特产,不仅质优而且量大,“可没什么名气,产品附加值也低。”王淑娟说。

  那些“触动”在她心里扎了根,第二年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王淑娟放弃了上海一份不错的工作和去绵阳市一所学校当音乐老师的机会,选择回到老家青川做个蜂农,“我当时以为养蜂最容易,而且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蜂蜜品质很高。”王淑娟说。

  毫无疑问,她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反对,父亲甚至气得“都不想认她”,“你一个从小学音乐的女娃,既不懂技术,也不会做生意,还要到山里养蜂,太不像话了。”

  但是父亲终究没能“拧”过倔强的女儿,铁了心要养蜂的王淑娟凑了一笔钱,买了蜂群和蜂箱,然后往唐家河的大山里“一扔”,就没再多管。半个月后去看时,她的蜜蜂已经跑了一大半,“损失惨了”。

  尽管因为不懂养蜂技术吃了大亏,王淑娟还是没有丝毫“回头”的意思。后来,她转换思路,聘请了一位蜂农技师负责养蜂和收蜜,自己则主要负责营销。她先是创立青川县森花王氏蜂业,又建立养蜂基地,获得了稳定蜜源。与此同时,她开办青川县森花王氏蜂业网店,入驻“阿里巴巴”成都创业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后来又在县城开起了“青川特产总汇”实体店,从事青川山珍的批发零售。

  “营销为先”的理念下,王淑娟的蜂蜜生意渐渐有了起色,甚至一直不看好她的父亲也开始跟着她“打工”。不过,就在企业刚步入正轨不久,王淑娟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出国留学。

  “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王淑娟说。近两年的创业过程,虽然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但她也越来越有种需要获取更多知识的'“紧迫感”,“我想学学品牌推广方面的内容,也想看看国外最好的蜂蜜是怎么做出来的。”

  20XX年,王淑娟考入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攻读传媒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国外两年,她几乎尝遍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种品牌的蜂蜜,并查阅了大量关于蜜蜂养殖的前沿资料,“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定要把品牌做起来。”她说。

  其间,王淑娟曾对不少澳洲高档蜂蜜进行了检测,再将其与青川唐家河蜂蜜比较。检测结果让既她得意,又“郁闷”。得意的是,正宗的唐家河蜂蜜营养成分一点都不比那些国外高档蜂蜜低;郁闷的是,自家蜂蜜的品牌、包装、产品附加值与之相比“不知差了多少档次”。

  随着对品牌的认知进一步加深,王淑娟回国后开始着手扩大企业规模,一个深思熟虑的“动作”就是成立蜀蕊合作社。与此前的蜂农合作社不同,蜀蕊采取了一种“农户+公司+电商”的新型经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发起人投资,统一制作蜂巢、购买种蜂、统一管理的雇佣模式和收购入社蜂农原料的分配模式,同时为蜂农提供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并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从而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王淑娟看来,这不仅解决了稳定的蜜源,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蜂蜜的质量和安全性,“毕竟品质才是成就品牌的基础。”

  这两天,她忙着在大山里四处跑,打算给合作社的每户蜂农都建个详细的档案,而与山中蜂农打交道时感受到的那种致富渴望和对合作社的信任,成为她现在最大的压力和动力。就拿曾“一度抵制”合作社的王兴福来说,加入蜀蕊不久,他就主动拿出自己的10箱蜂作为新巢框的试验品,“大家伙都想跟着淑娟把咱们唐家河蜂蜜的品牌打出去,期望值很高。”

  除了这个最大的压力,王淑娟坦言,她也面临着创业以来最大的“困境”——在农村招不到年轻人。今年3月,为拓展销路,王淑娟与几个小伙伴成立了青川县智宸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主攻方向”是农村电子商务。但其间,出现了“招不到年轻人”的窘境。

  年轻人更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环境,接受能力也强,“可是愿意回来在农村创业的太少了,比如我们招客服人员,要求只有两个‘话多和热情’,可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王淑娟说。

  不过,她对青川这片让人骄傲的秀美山水充满信心,“回到家乡我才发现,这里是年轻人大有可为的地方。现在见到在外打拼的同学,我都告诉他们,回来跟蜂农一起养蜂吧,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甜蜜事业’”。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2

  脱下职业装,换上工作服,24岁的许胜杰完成了从“给人打工”到“给自己打工”的转变。她在大学食堂里做起了小吃生意,她认为,这次“并不华丽”的转身让自己知道了创业的艰辛。

  锻炼自己 她辞职当小老板

  个子不高的她戴着近视镜,身体略显单薄,如果不是身上穿着带有“后勤集团”字样的红色T恤,她与周围的大学生并无两样。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许胜杰是大连市庄河人,毕业于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她的男朋友同年从辽宁大学毕业,目前在沈阳一家机床公司就职。

  随许胜杰来到该校三食堂,她租下的摊位挨着食堂北门。俩摊位,一个经营麻辣烫、担担面和土豆粉,另一个经营着各种炸串。

  谈起自主创业的经历,许胜杰说:“我表妹从辽大毕业后,就经营着这个摊位,后来她到校外去经营另一家店面,就来游说我接手。”

  许胜杰说:“起初表妹经营小吃时,我就极力反对。她来游说我接受,我更不答应了。后来她又找我男朋友做我的工作,慢慢地我也就不那么反对了。”

  许胜杰认为,辞掉贸易公司月薪两三千元的工作自己干能得到锻炼,而且收入要比在贸易公司高,于是,拿定了主意接手表妹的摊位。

  今年3月,许胜杰从表妹手里接过摊位,“和自己新开一家没啥区别,各种手续和健康证都要办理,我的手艺也是后学的。”许胜杰说。

  许胜杰说:“两个多月过去了,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这在以前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的,但我咬牙坚持着。”

  经营遇困 用积蓄支持摊位

  许胜杰坦言,现在的经营状况让自己压力很大:摊位租金每月4000元,电费每月700元,3名雇工每月工资2900元,“现在每个月亏3000元左右,我和男友用前几年的积蓄在支持着摊位。”

  许胜杰说,已经想了一些办法扭转不利局面,增加小吃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不能一味地等秋季新生入校时就餐人数增加。

  你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现在却卖起了小吃,是不是觉得“亏了”?

  许胜杰:大部分知识用不上了,但上货、定价这样的`环节还是能用上专业知识的。我没失去什么,创业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

  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创业完全是两种感觉,以前我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行了,现在生意虽小,可大事小情都得考虑到。很累,但很充实。

  如果让你把创业经验与大学生朋友分享,你怎么概括?

  许胜杰:脚踏实地,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相信自己会成功!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3

  有好多人认为成功的人都是碰上了对的机遇,而苦恼自己没有成功的机会,实际上成功的机会总是在我们的身边游走,只是你还没有发现,细心的观察,总能发现适合自己的成功。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是一个无业游民,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每天到处游荡,每天为生计劳碌奔波,他为此懊丧过、苦恼过,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由于没有固定的住房,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搬一次家。一天,他再次搬家,不小心得一只祖传的古懂瓷器碰到地上,摔成若干块碎片。这是最值钱的家当,已经传了五代,全家人视如珍宝。他看着被摔碎的瓷器,想到因为自己的不慎,将古懂毁于一旦,感到特别心疼和懊悔,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好在他心灵手巧,他细心地将全部碎片拣起来,一片一片地进行拼凑、粘合,发现瓷器还能恢复原样,只是粘得不够牢固结实,用肉眼就很容易看出裂缝。不长时间,就因粘性太差,瓷瓶再次开裂,他往返多次,跑遍了全城的各个角落,买来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各种粘合剂。但这些粘合剂不是难耐高温,就是容易受潮,而且胶液的颜色与瓷瓶不搬配,根本无法找到一种令他满意的粘合剂。

  他决定自己动手,试制一种能抗压抗拉、耐热耐潮的新型粘合剂。为此,他从传统的树胶、角胶入手,先后试用了近百种胶液,不停地实验,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制出一种粘合力很强的粘合剂。他试着用自己研制的胶液把瓷瓶碎片粘合起来,不仅用肉眼无法分辨,跟刚烧出来的瓷器不相上下,而且粘合得相当牢固,无论泼水、晒太阳仍然坚实如故。同时,还意外地发现这种新型粘合剂不仅可粘陶瓷,还可粘玻璃,甚至是钢铁制品,只需在粘合前将油污和其它脏物清洗干净就行。

  于是,他主动帮邻居和朋友们粘合各种打破了物品,名声越传越远,从他所住的城市到很远的地方,不少人慕名上门,要求购买他试制的粘合剂。他越来越发现这种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不仅日常生活中必备,不少企业需要数量亦十分惊人,市场前景广阔,为此,他申请了专利,并筹措资金,联系了一家专门生产粘合剂的厂家,生产了第一批粘合剂。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供不应求,不少经销商和企业纷纷签合同订购,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后来,他注册成立了一家BBK粘合剂有限公司,不断对配方进行推陈出新,粘合剂性能的更加完善,不断研制了耐热、耐压、耐药品、防腐、防雾等方面的新产品,广泛用于粘接、密封、防漏、固定等方面,成为机械行业不可缺少的化工产品,并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电子、电气等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他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并大批地销往国外,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一家大公司。

  他就是美国亿万富翁巴比克。为了粘合一个摔碎的瓷器,却因此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粘合剂,打开一扇财富之门,成就人生的高度。

  人们常说,每一项重大发明的诞生,都隐藏在我们转弯的黑暗处,只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才能成功。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4

  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产品。很多看似英明的决定,其实都是稀里糊涂之间诞生的。为什么叫他产品,因为他不再是传统的杂志或者是网页。你既然已经看到了首页的图片,后页的问答,那么在这个什么都可以装的“内容”一栏里,我来说一些关于它。

  常有人问我,你这么做是不是为了绕开审查啊?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了。我告诉大家关于这个小小的app的成本吧,通常来说,两个平台 的开发成本约40万,我们因为做了一些资源互换,所以节省了不少。技术维护的成本每年约10万。因为每天更新图文,且都为原创和约稿,需要诸多编辑,所 以,每年的人员工资要超过一百万。我们的稿费标准依然不低,于是,每年需要支付的稿费近一百万。所以,一个《一个》大概需要250万。好数目。这不是可以融钱做大的交互应用,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工具类应用,这得每天筹稿和更新,而且众口难调,又是免费下载,这绝对吃力不讨好,不是我吓唬走其他人想独霸市场,反正我建议别人不要像我们这么干。

  这太250了,那我们怎么赚钱呢?只能是最原始的方式,广告。它有着百万的用户,以后也许会更多。但这终究是古老而不稳定的,况且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地方放广告。我们还要求广告的质量,因此也拒绝了不少客户,读者们总不希望在春宵一刻打开页面时发现我们在卖吧。

  哦,不好意思,我忘记了我在说的重点,那就是他关于它的审查问题。是的,我们可以随意上传内容,但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下架了。意思就是,byebye,两天以后,没人会再谈起你了。我相信在这百万的用户里,一定有那么几个最忠实的最准点的用户是……好吧,不管你在帮谁做事,我也希望你能喜欢它,亲。

  所以说,移动互联网上的独立app并不是一个绕开审查的'好地方,因为它会变成一锤子买卖。体量大的应用不敢拿自己的公司去开玩笑,体量小的应用你喊 吧你喊吧,你喊死了也没人听见的。况且要开发一个app至少要耗资数万。无成本叫两嗓子,愿意的人多,有成本呐喊几句,恐怕就没那么多人会上了。对政治关 心者,至少近期内你不会看见你想看见的app。这个还真不如注册一个微博实在,至少你能赶在小秘书找你之前说些什么。对不起,扫大家兴了。

  那么,未来是不是移动互联网的呢?这必然是的,只是空间也许没那么多了。朋友间流传着不少故事,某个关于app的想法换了几百万,某个app还没上 已经估计几千万,某个已经上了的app还没没少用户就融了几亿,今天有一个美国人出让了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融资了几千万美金,昨天有一个日本人……朋友, 概念最重要……

  其实这样的热情在十几年前已经有过一轮了,那会儿做个论坛喊上爹妈注册恨不得就能卖一百万。这世界上当然有好事,只是如果你听到了那些好事,因为那 些好事而动心了,那些好事往往都不会掉在你头上。你想听好事么?我张口就能给你说十个。你想听坏事么?我一时说不出来,因为有十万个。对不起,让大家扫兴 了。

  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吧。看过ios版《一个》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这么少的去谈时政,为什么你们不去多多针砭时弊,是 你们怂了么?恩,对于我们这样一群胸口中过枪,但只是蹲下来系了个鞋带的人来说,我只是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了解,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被踩了一脚以后会捂着 胸口倒地。我发现,我们所谓的批判,我们自以为是的“启蒙”,我们所去宣扬的那些,其实大部分都是重复传播。现在的环境就是这样的,一群知道了1+1等于 2的人不停的向另外一大群早就知道1+1=2的人反复传播1+1=2。不少热闹多是虚妄。重复传播累积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引起逆反,无论你说的有多么正 确。中国人有时候不那么在乎对错是非的,他在乎谁能让你心里更舒坦。你想要的那些,微博就足够了。事实上,我们做过调查,结果时政类和启蒙类文字的得票率在app阅读应用上是最少的。很 简单,你都用移动互联网在社交和约炮了,你难道还不知道政治书那些是扯蛋?你早就看穿了这个扯蛋的社会甚至已经学会了去扯这个社会的蛋了。对于政府,有人 爱,有人恨,有人抱有希望,有人一直绝望,但不管怎么样,因为我们不善于良性讨论和互相妥协,依然执着于党同伐异和批倒批臭,所以很多人都进入了疲劳期。 人们对政府疲劳,对反政府也疲劳。在这个社会里,用阴谋论和动机论就能解释和打倒一切。当你知道了大众心态就是存在既合理,但如果你存在的比我好,既不合 理,你也许就知道了,最终能留下些什么。对不起,又让大家扫兴了。

  我们其实就是想老老实实做点小编工作。这个应用一开始没有安卓是因为我的无知,我好几年不用安卓手机,一直拿着忽方忽长的苹果,周围一些朋友也多用 苹果,所以我以为全世界都用苹果——我把自己的眼镜框当成了天际线,把自己溜达过的路线当成了赤道。后来我才发现,安卓的产品已经日新月异,用户也远多于 ios,所以赶忙做了安卓。这就是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的狭隘。这种狭隘还常见与有微博瘾的人,他会常拖着一个人说,你知道哇,出大事了,那个谁谁谁他咋咋 咋了,都传疯了,火了,彻底火了,这下没法收场了。还是那句话,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见的世界。

  以前的我很蠢,老想着去改变一些什么,其实什么都不会被改变,只是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显现而已,一切早就存在好了,存在好的是无法改变的,但让什么存 在是能去努力的。你想要改变打麻将的规矩,你就会输,但你把爱打麻将的人聚集起来,你就能赢,同样,你如果能把不爱打麻将的人聚集起来,你也会赢。

  我说了那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这时候,那个微博上很火的,没法收场的人或事,你已经忘了。对不起,让大家扫兴了。

  哦,还有,我对所谓的自媒体并不乐观。所以我们新的《一个》的版本里,包括ios的更新中,把“韩寒”两个字去 掉了,现在它就是美观的蓝黄相交的logo,再也没有那个看着碍眼的“han”和我的名字了——我要是用户,我就不下logo里还带着主编名字的应用—— 我又不是要加入你的粉丝团,你再有名,管我鸟事。对社会名人自媒体的高看其实就是人有了一点名气和号召力以后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偏差,谁都别以为自己是个 人物。所谓号召力都是空的,说话顺耳就叫号召力,那天逆耳了就弄死你,这就是自媒体的下场。举凡个体,都是容易被搞的,举凡个体,也有有受众的局限。有人 说,微博名人的影响力超越了某些媒体平台甚至大型党媒,堪称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这绝对是迷失在幻想里了。很简单的道理,你去搞央视,你可以给自己收获点 掌声,人家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央视真要不要脸了开始无下限搞你,你十年内连大门都不敢迈出去。

  千万别以为你的转发量比一些媒体蓝V高就误判了形势,彼岸远 未到达,不要停桨不划,更不要同船互伐。自媒体的意义要在于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在于自己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爱看的媒体,而不是一群大V的拥粉自重,包括我在内。这 也是我改动《一个》logo的原因,我不想让人误会觉得这是我的个人移动应用或者粉丝团内刊。文化作品必须有很重的个人化烙印,但文化产品只有去个人化才 能走的更远。我只是一个创始人而已,如果他天天贴着创始人的标签,那它可能会有十万人下载,如果它无所谓自己的创始人,那它可能有百万人下载,如果它能反 思批评自己的创始人,那它可能已经有了千万人下载。《一个》的app获得一点成功以后,一些明星也正好推出自己的app产品,里面都是照片视频或者最新资 讯,有媒体把这些放在一起对比,那显然是会错意了。后者当然不错,能直接传递信息到最忠实粉丝眼前,但《一个》明显不是这样的东西,它根本不是属于任何人 的自媒体,它是由很多优秀作者和编辑一起努力的一个产品。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对不起,让大家扫兴了。

  要感谢那些早早陪伴着我们的苹果设备用户。今天起,你们会多了很多并没有交集的伙伴。俺现在暴发了,有两个手机,一个苹果,一个安卓,真心觉得这两 个平台的用户没什么可互掐的,因为都是伟大的产品,ios质感稍好,安卓更开放。鉴于我们半夜12点更新的特性,安卓是必然的。因为没有带充电器的苹果用 户在那个时候往往已经自动关机了。

  最后祝大家享受阅读的快乐。世界上那么多纷纷扰扰,能真正和你产生关系的不多,外面世界那么冷,更要记住那个帮你暖被窝的。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5

  人的处事风格和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16岁到30岁之间。

  我写过一些不错的文字,也写了不少烂文章,无论状态起伏,无论风格转变,都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谁人能在14年的青春里保持纹丝不动?

  十七八岁时,我居然说,活着的作家中,写文章论排名老子天下第二,现在想起来都脸红,更让我脸红的是当年我心中那个第一居然是李敖。

  我少年时装酷,追求语出惊人,这些话现在看来,很多都惹人厌恶,甚至还惹我自己厌恶,把各种傻话挖出来,总会击中不同的人。谁没有年少过,你在宿舍里说过的那些蠢话,你在树林里幼稚的表白,现在拿出来可不都得笑死,没有人永远和过去的自己一致,除非你不再成长。

  接触过我的人都知道,我面对生人其实腼腆拘谨。这点从小到现在都未改变。也许我把性格里的另一面都发泄到了赛车和写作中。只要不是被踢走,我在一支车队一效力就是五六年,有合作的地方只要没有意外都会一直合作下去,酒店都选熟悉的住,吃饭永远去那两三家,点的也永远是那几个菜。我性格就是这样。也许因为我选择走的道路太不一样,充满未知,所以我很希望在日常生活里没有变故,不再有陌生的事物。我口才不算好,有人把我十几二十岁时的电视采访都挖了出来,挑了回答得差的问题和木讷的地方拼接在一起,以验证我是一个草包。

  是的,我在很多地方笨拙,嘴皮子也耍不好,所以我选择了写东西。面对键盘,我拥有自己的世界,就像我倒车经常撞,停车老停歪,但戴上头盔,坐进赛车,我依然是个好的车手。这就是我的性格。人的性格未必一面,也未必必须符合其他人的设定。每个人的境遇和脾性都是不同的。你不能拿着标尺先裁量自己,再去宣判每个与你尺码不同的`他人是伪劣产品。

  我反智么?是的,我反弱智,我还反各种束缚人的体制。我学历低,学识差,也有很多的缺点。我有恶趣味,但我最怕无趣,我口无遮拦,但我最恨道貌岸然。我常说错话,得罪人,也常道歉反思。此番我又发现我17岁的书中有一句话错了,那就是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在很多的采访里,我常说一句话:人,可以不上学,但一定不能停止学习。我也常说,为了避免早期作品中模仿他人的痕迹太重这个缺点,我不再看其他人的小说,但一定不能停止阅读,只有阅读,才会进步。硬要控制信息,断章取义,我也没有办法,也许我们读着不一样的书,走着不一样的路。我只是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写作,我影响了学业,最后退学;为了赛车,我又几乎放弃写作,不计代价,孤注一掷。我运气好,都做得不差。

  每一个人,我相信造物者一定赋予你特殊的才能,很多人只是没有发现而已。也许此刻,有很多莫扎特正在编程序,很多舒马赫正在写文案,很多张曼玉正在当前台,很多李开复正在做中介……我只是比很多人幸运,找到了自己喜欢又适合的。同时我也有很多比你们蠢笨的地方,怎么学都学不会。每一个人,纵然缺点一身,但必然有一些地方是长于他人的,那是你区别于他人的标记,也是造物者公平的地方,就看你能否找到这些标记。

  没人能让所有人满意,所以让自己和你中意的人满意就可以了。你所判定的一切,也许就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纳和抛弃的过程,就是一段迎接冷眼嘲笑孤独前行的旅途。KO不了你的,也许让你更OK;没让你倒下的,也许让你更强大。我也将尽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创造各种东西,绝不向厌恶我的人解释这是个什么东西。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6

  比尔·盖茨放弃哈弗创立微软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H.Gates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Way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李开复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Achievement(JA)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的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of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运转需要现金流的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时,田纳西州的税率是不适用的。在写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的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回报率的公司。让我更自豪的`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的“Companyofthe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这次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的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的”信念。

  被拒绝了1009次的肯德基创始人

  桑德斯上校退休后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是一家靠在高速公路旁的小饭店。饭店虽小,但颇具特色,与众不同。可欢迎的、也是客人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他发明烹制的香酥可口的炸鸡,就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多年来,他的客人一直对他烹制的炸鸡赞赏有加。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由于高速公路改道别处,饭店的生意突然间也一落千丈,最后只好关门歇业。被逼无奈,桑德斯上校决定向其他饭店出售他制作炸鸡的配方,以换取微薄的回报。

  在推销的过程中,没有一家饭店愿意购买他的配方,并且还不时地嘲笑他。一个人在任何年龄被人嘲笑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更何况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被人嘲笑,这就更令人难以接受了。而这恰恰发生在了桑德斯上校身上。他不但被人嘲笑并且接连不断地被人拒绝,可见这些经历对他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没有找到买主之前,他开着车走遍了全国,吃住都在车上,就在被别人拒绝了1009次后,才有人终于同意采纳他的想法,购买他的配方。从此后他的连锁店遍布全世界;也被载入了商业史册。这就是肯德基的由来。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桑德斯上校,就在所有的肯德基店前树立一尊他的塑像,以此作为肯德基的形象品牌。俗话说:“神枪手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两者都是阻碍大多数人勇于改变的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不放并坚持不懈,那么很快你就会超过大多数人。记住,是你掌握着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一心想达到一个目标,就一定会有办法取得成功。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7

  两部手机承接所有订单

  上午9点半。来到他们位于京广路黄河路西北角门店时,阿飞正手拿大勺站在煤气灶前,不停地搅拌着一锅小龙虾,另一边的锅里正焖着麻辣田螺,浓郁的香辣味弥漫了整个小屋。一旁的阿玲站在冰箱前,边给两部手机充电,边翻看着顾客的订单,并一一记下来。随后,她将已经出锅的酱香鱿鱼装到餐盒中,包上印有店名的标贴。

  处理手机订单

  从早上5点半,两人就已经开始忙活。阿飞要到长途汽车站接下当天刚从江苏运来的新鲜小龙虾,然后再赶回店内清洗。阿玲则要到菜市场采购这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7点左右,两人简单地吃过早饭,就开始制作包括口水鸡、麻香牛肚在内的近十种热菜。到了上午11点左右,阿飞要将所有顾客订的小吃全部分盒装好,制定出最合理的路线,将订单一一送出。“一般情况下,中午我要送两三趟,路上只要有新订单我就要再跑回店里取货再送。”阿飞说,虽然店内规定满88元免费配送,但有时就算没到88元他也会送。

  直到下午1点半,他才将中午的6单全部送完。粗算一下,其中最贵的一单209元,一中午的时间他们大约挣了近千元。到了下午2点半,两人才吃上午饭。简单的休息后,下午4点,两人将不足的货重新备齐,到了下午5点又开始送晚上的货。“最忙的时候就是夏天晚上,很多吃夜宵的顾客都喜欢订我们的小吃,有时最晚能送到凌晨1点。”阿飞说。

  37次调味制出美味小龙虾

  从最初的9个菜品到现在的14个菜品,基本上每一个菜品的开发都要“折腾”一番。“尤其是我们主打的麻辣小龙虾,口味更是调整了37次。”阿玲说,他们做第一代小龙虾时觉得口感还是不错的,但是与其他店里卖的小龙虾口味相比并没有优势。

  主打小龙虾

  为了配得上“主打菜”这个称号,阿玲重新筛选原材料,花椒、辣椒等重要提味原材料都从四川直接订购。而麻、辣到什么程度是顾客最满意、最能接受的,两人也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征求了众多“吃货”的意见。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这个度,甚至将原本整颗往锅里扔的花椒改成拍成碎末,且盐、糖也精确到克。原料从十余种扩充到了31种。“现在的小龙虾入口后会感觉味道更丰富,除了单纯的麻辣外,汁液也更香浓。”阿玲说。

  对于其他菜品,为了保证口感最佳,像拉皮、口水鸡这样需要淋汁的菜,阿飞都是将菜品送到目的地后,等顾客下楼的这个空隙将汁浇到菜上。“别小看这个时间差,尤其夏天温度高的时候,如果在出发的时候就把汁浇在菜上容易变坨,影响口感。”阿飞说。

  想法困境出灵感 辞职做小吃

  在没做麻辣小吃之前,阿飞干的也是和美食这行八竿子打不着的计算机销售。5年前,阿飞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到一家大型企业,从普通的销售专员,一路打拼到了部门主管。但是随着传统销售行业受网络销售的冲击,阿飞发现不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很难完成公司规定的业绩。

  亲自送外卖

  “当时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调回总部再谋个别的岗位,要么卷铺盖走人自己创业。”阿飞说,仔细想想还是后者更有吸引力,他想翻身做老板。虽然一直从事传统销售行业,但是学计算机出身的他一直对互联网十分感兴趣,他希望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能与互联网相结合。这时他突然想起自己的老婆阿玲,阿玲曾在她表姐夫的川菜馆里做过厨师,而自己又是个川菜的资深“吃货”,何不在网上开个川菜店。阿飞想到,让顾客网上下订单,川菜送货到家,这样的销售模式既不需要太多成本来开实体店,又能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是个不错的.好项目。当天晚上他就打电话将这个想法告诉老婆。出乎他意料的是,电话那头的老婆听到这个想法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起步既是老板也是打杂工

  项目是有了,但因为两人的家都不在本地,从心里来说并不敢贸然辞职,第二天两人就开始忙活起来,锅碗瓢盆、原材料等一上午的时间全部采购齐全。紧接着,阿玲就开始在厨房里忙活,重新拾起曾经做菜的手艺。因为人手不够,两人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川菜,简易地包装一下开始在朋友圈里卖。没想到,朋友们无一例外都说好吃。有时菜还在做的时候,手机就响个不停,订单刷屏一般地来,还没到饭点就被预订一空。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人就有了固定的“辣粉”,订单多到忙不过来。

  每天统计分析手机订单

  看到自己制作的小吃这么受欢迎,两人也更有信心放手一搏,决定彻底辞职开始真正的创业。此后,两人迅速从职场白领切换到了老板加打杂的角色。为了更加专业,两人制定计划开始分头行动。阿玲再次回到重庆拜师学艺,学习更为正宗的手艺。阿飞则开始找门店,准备将“战场”转移,因为原来的家用小厨房早已不能满足订单的需求。为了节约成本,他最终选定了位于京广路路上一家30多平米的门头店。“创业最初,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虽然自己是老板,但更多时候还是扮演打杂工的角色。”阿飞说。

  发展2个月“辣粉”百倍增长

  一切准备就绪后,今年2月份,生意再次启动。为了能够保证原材料的新鲜,两人在采购时宁少勿多,不用过夜的原材料。最初,因为不能准确地预估一天要用多少原材料,订单太多的时候就要临时补货,再跑到菜市场买。“最多的时候,一上午的时间就跑了5趟。好在菜市场离店比较近,不然真耽误事。”阿玲说。

  材料不够了就去菜市场

  靠着新鲜的材料、地道的烹饪手法,两人的麻辣小吃也是越卖越好。订餐的微信好友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了3000人。阿飞说,基本上每一个尝过我们小吃的顾客都会二次购买,成为我们固定的回头客。而且小吃买回去后,一般都是多人食用,旁边的人在品尝后觉得不错,无形中也会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顾客中95%都是女性,女性在吃这一方面比较舍得花钱,品尝后也比男性更喜欢分享交流,这样口口相传的口碑是最过硬的宣传。”阿飞说,他们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做热点营销。利用当下热议的话题,与他们的川味小吃相结合,制造更多的销售点,让小吃更网络化。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8

  邓博文她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和内敛气质,与一年前的她判若两人。她轻描淡写地讲述着因门店租金上涨和缺乏管理经验等原因被迫关掉两家门店的失败经历,却用发至肺腑的言语给创业者们讲述自己总结的教训,为创业者提供建议。

  邓博文的烘焙坊开张不到一年就被迫关掉了。这张图片成为了她的一个回忆。

  急速扩张开第二家店,门店租金过高拖垮两家店

  “两家店都关掉了,现在每天醒来不用再为铺面租金、水电、员工管理而焦心了。”刚刚从生意场上退下来的邓博文,感觉一身轻松。从她的言语中,没有生意失利后的挫败感,更多的是一种重新开始的轻松和坦然。

  据邓博文介绍说,她加盟了广州一家烘焙面包品牌,在东葛路开了第一家店,60多平方米。当时开店也没想太多,就是觉得这是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所以用心去做了。创业很辛苦,因她和老公非常热爱这份事业,加盟店的生意经营很快就有起色。加盟店刚经营一年多,他们就着急着开第二家店。去年5月,他们在南宁市江南区的一个百货商场的4楼开了第二家店,这家店的面积有260平方米,前期投入就花了60多万元。

  “当时不应该这么着急扩张开第二家店的。”去年11月份被迫关掉两家店后,她就一直在思考自己创业两年走过的点滴,总结经验。她认为盲目扩张开店是她后面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加盟店刚起步,正是需要投入资金改善和提升店面经营的时候,她却投资开新店。高昂的租金和员工成本,让她时刻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好在有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才撑下来,但新店开张几个,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按照计划发展,她连续多个月出现亏损,每个月亏5到10万元。她不断拿钱填补新店的亏空,结果开起来的加盟店也被拖垮了。她深陷经营亏损的恶性循环,每个月亏损数额越来越大,最后无力支撑,只能在去年11月份关店抽身。

  “当时想法很天真,只想创办自己的烘焙品牌,所以盲目扩张开第二家店,完全没有考虑到未来会有什么风险,就大笔地往里面投钱。”邓博文总结说道,缺乏对项目的综合分析和市场的考察是创业的大忌,正是缺乏创业的理性分析,她才把自己的创业梦想拖进了沼泽。

  缺乏管理经验,门店经营规划滞后,一年损失近百万

  关掉两家门店之后,邓博文到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在企业上班的半年多时间里,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机制,让她对自己创业经历进行了新一轮的反思。

  开烘焙坊最难找的是人才,资历高的面点师请不起,没有从业经验的人做不了,她当时招人时,就找一些初级的面点师,然后请大师来给他们培训,培训员工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培训结束后,期待的情况却没有出现,员工很多时候无法领会和很好地执行老板的想法,这就产生了一个脱节。而在激励员工方面,她非常缺乏经验,很多宝贵的时间就耗费在与员工沟通、争论之中。这些沟通到最后对生意的经营也毫无用处。

  “自己很年轻,有的员工年纪都比自己大,所以管理起来比较难。”邓博文说,她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对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管理员工确实缺乏经验,这也是她最终失败的原因。她说,在关掉店面之前,她和爱人都做了很多努力,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以期能够通过良好的营销来度过难关,但是后来由于执行不力,收效甚微。再继续坚持下去,每个月亏损会逐渐增加,因为租金和人工成本都在增加,他们最终做出关店的`决定。

  进入企业上班后,邓博文每天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企业严格制度管理下员工全力以赴的状态,她感叹自己当时太年轻。她说,年轻人创业是好事,但是缺乏经验会让你走很多弯路,她关掉两个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近100万,但她现在反而感觉轻松很多,“无法维持经营的时候,停下来,是最好的选择。”

  巨额学费换来经验,建议创业者先到企业磨练

  失败容易让人成长。邓博文说,经历了这一次创业失败,她常常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也观察周围同行的创业发展,她每天都在进行总结。她把自己总结的几点经验与读者一起分享。

  邓博文创业历程的经验分享

  1.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创业,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先到大企业去历练几年,这样对未来创业会有很大帮助。

  2.千万不要带着天真幻想来创业。在开始创业之前,必须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必要的话可以请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帮忙参考。项目风险收益、未来一两年计划做的事以及行业发展走势,都要了解清楚。

  3.创业之前一定要写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她就是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以为可以一边做一边改,但实际上是,当你发现问题时,再去改进和提升已经来不及了,而你为此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和辛苦血汗钱。所以必须要做好半年、一年的发展计划再投资创业。

  4.烘焙面包行业水很深,后续投入很大,加之目前店面租金成本太高,不建议初次创业者开店做烘焙面包,如果确实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先开工作室,选择在铺面租金不是很高的路段,通过产品特色和网络推广做定制服务。虽然关掉了两家店,但烘焙面包制作是她的一个兴趣爱好,目前她也在开工作室,接一些外场服务单子。很多的同行也陆续关掉了门店,开工作室,转做定制服务,因为铺面租金压力实在太大,加上开门店经营都是现做现卖,损耗很大,得不偿失。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19

  18岁的在校生,一年的年收入竟然将近20万。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年级女大学生高圆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搞创业,成功成为了校园“创业达人”。在15年举办的“2015创业宣讲校园行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场”活动中,高圆圆的创业故事成为了高职校全校师生津津乐道的谈资。

  “第一桶金”挣了七八千元

  “我竟然出现在了创业宣讲的PPT里了!”接受采访时,高圆圆对自己在宣讲会上的“亮相方式”颇为意外。作为一名在校生,高圆圆有着十足的经商头脑。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就读的她,经过老师的指导,满满都是“实干”的想法。“我今年读电子商务三年级,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高圆圆第一次“试手”来自一年级暑假,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利用人人网等各类社交平台开始代购服务,她便有了亲自试一试的想法。“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平时会出国,假期闲着没事,我也想尝试一下,既能打发时间还能赚点零花钱。”

  于是,她让身边一些时常出国的朋友每次去韩国的时候,帮她带一些在国内紧俏和抢手的化妆品,加上一些国产的化妆品,以及围巾和帽子等商品,在网上售卖。“我的时间还是挺自由的,平时并不住校,所以课余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也有了可以存放货物的地方。”

  “当时贵些的化妆品一套价格300多块,便宜点的只要100多。”尽管从没有做过生意,但高圆圆却相当大胆,而且很善于模仿和学习,很快就在自我摸索中掌握了门道。加上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保驾”,一个暑假不到,她通过代购韩国化妆品和卖围巾等,就赚取了七八千元。

  成功挣得“第一桶金”,高圆圆有些“坐不住”了,“我算是天生爱折腾的那种人吧,而且闲不住,喜欢和自己较劲,第一次创业成功后,我觉得我可以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下去。”高圆圆说。

  二年级时,高圆圆在微博上再次寻找到了新的商机。她在微博上看到不少人都在转发一种名叫“推推乐”的蛋糕,这种蛋糕装在一个透明的类似奶茶的瓶子里,底下有个机关,吃的时候可以把蛋糕从下往上不断向外推。当时这种蛋糕国内很少见,很受年轻人的追捧。

  “我也买过,并且品尝了,觉得挺好吃的。”但热爱烘焙的高圆圆却比一般的'购买人群多了个心眼儿,“蛋糕挺贵,一个就要20元,我也可以试着自己做一做。”

  很快,高圆圆便买来了烤箱和工具,平时只利用假期和周末在家里做起了蛋糕。她凭感觉开发出了好几种口味,而价格比市场上能买到的稍微低一些。

  不光是推推乐蛋糕,高圆圆还制作了蔓越莓饼干,一并通过社交媒介发布推广信息,正式发售。“当我把想要做蛋糕的想法告诉父母时,他们一开始都是反对的,他们认为我是一时冲动,不可能坚持下去。”但在高圆圆的极力劝说下,父母最终同意了。

  为了让自己的蛋糕推广的更好,高圆圆在母亲的建议下给蛋糕定了个名字,叫“圈圈牌DIY手工烘培”。这个品牌的蛋糕和饼干,一直是高圆圆创业项目中的热销品。

  年收入20万,她成创业达人

  卖过化妆品,卖过饼干和蛋糕,三年级时,高圆圆正式拥有了自己的淘宝店。这也是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老师的课业要求,学生必须在淘宝网上开网店,借着这个契机,高圆圆便正式把店开到了淘宝网上。为了让客户信任,高圆圆还把亲戚在海外进货的相关照片也晒了出来,一下取得了网友们的支持。通过海外代购这一项,她每个月的平均营业额能够达到五六千元。

  尽管还有两年多才毕业,18岁的高圆圆却已经尝试过了多种创业项目,通过韩国化妆品销售、蛋糕制作、开淘宝网店三个项目的创业,高圆圆每年的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毕业前,我会继续把这些项目做下去。目前,我已经和一家培训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在培训机构内部设立柜台,推广自己的蛋糕和饼干等美食。”

  不论毕业后选择哪类行业发展,“创业”依然是高圆圆的个人“关键词”。“毕业后我依然会创业,”高圆圆说,“我的理想是将来能够开一家甜品店,希望能够开发一些有特色的奇特蛋糕美食,此外,婚庆策划公司也很吸引我。”

  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获悉,为了帮助在校大学生创业,该校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政府机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南京市职业教育政产学研联盟,依托联盟优势在校内外建设大学生创业体验中心,为学生创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创设五种合作模式实体场景教学,并有专门的导师对学生创业进行辅导,已有一大批在校生成功创业。而高圆圆正是在O2O项目培训下成长起来的创业典型。

  小本创业故事:90后大学生微信直播创业日记 烤羊肉串日进八千元

  近两年,随着微信的火热,许多创业族选择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各种商品广告,希望借此打开销路,在长沙,一家以羊肉串为主打的烧烤店,众筹了40多个投资人参与,每晚客流量络绎不绝,一位难求,不到40平米的面积,日均营业额8000余元。90后大学生微信直播创业日记 烤羊肉串日进八千元

  同样是解决销售问题,90后大学生刘鹏的微信朋友圈里却没有商品图片,有的只是一篇篇创业日记。

  准备

  为研制烤法 吃了一吨肉

  来自益阳农村的刘鹏,在湖南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读书期间,就卖过电脑,摆过摊,干过培训,送过外卖。2013年毕业后,他在一家酒企做销售工作。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刘鹏与他的朋友们常常会在下班后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他萌生了自己开夜宵店的想法。

  刘鹏说:“三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去各个地方找食材,到各个地方去看哪里的羊肉好,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吃肉都吃了一吨。然后我们就把羊肉腌制出来了,用一些特殊的烤法,猜有了现在这样的羊肉串。”

  今年7月,刘鹏的烤串小店正式开业了,这间位于长沙市韶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立交桥桥下的小店,面积只有40平方米,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位置十分不理想。

  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地段不好,却让刘鹏想到了新点子:“刚毕业才两年,所以我们都没有什么钱,然后我们就找了一个地段不是那么好的。客源是我们很担心的,我们就只能用微信的渠道去做传播。”

  刚开始,刘鹏也想过在微信上发布自己的烤串图片,写上门店地址和价位,以吸引顾客。但就在这时,一位在微信上经常聊天,但素未蒙面的东北网友,在得知刘鹏的父亲酷爱喝酒后,给他寄了一份价值不菲的药材,说是泡在酒里能够养身,这件事对刘鹏的触动很大。

  “我就觉得通过微信,可以让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度变得这么近。 所以我就重新定位了微信,是人跟人之间的链接,而不是人跟商品之间的链接,所以最后我就觉得去传递我自己的思想,创业的一些感觉。 所以我就开始写这个东西。”刘鹏说。

  传播

  微信写下创业经 不提商品有哪些

  从那之后,刘鹏坚持每天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写成日记发表在微信上,这其中,既有购置桌椅、采购食材之类的琐碎小事,也有他在面对创业困难时的迷惑与选择,但在260篇创业日记中唯独没有他销售的商品。

  日记发布后,刘鹏一下子火了,共逾三万人次浏览过他的日记,最多一篇收获了3000多个赞和5000多条评论,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上留言,要来店里尝美食,支持创业,现在,刘鹏的小店日均营业额达到8000余元。眼下,刘鹏的新店即将开业,除了微信上众多网友留言会继续捧场,中粮可口可乐、切糕王子、一米科技等公司纷纷慕名而来,为他的新店提供了总价值20余万元的赞助。

  “很多人来湖南中粮可口可乐考察的时候,可能就要去我那里。 就把我那个地方设为他们定点做活动的一个单位。”

  心得

  创业敢尝试 资源要共享

  作为90创的一代,刘鹏说,创业就得勇敢尝试,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即便失败,也还有无数次重来的可能。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共享资源、分享经验无疑是给自己建立了一堵围墙。在如今这个年代,闭门造车无疑是死路一条。虽然会有失败,会有低谷期,但只有试错之后才会发现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走下去,创业之路就一定会成功。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20

  “老天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让我折腾,让我奋斗的。”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温柔婉约的上海女子,湖北博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琼给人一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闯劲的感觉。

  图为李琼在研讨会上发言

  三次起伏,屡败屡战

  “我不喜欢中庸,我喜欢卓越。”从年轻时,李琼就想自己创业,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为此,大学毕业后她就跟几个同学一起运沙,开始了初步创业。一次去崇明岛的途中,碰上了台风,差点将货船掀翻,“当时差点命都没有了。”初次创业的失败后,她进了一家外企做中国区的代表,老板很赏识她,还送她去德国留学深造。

  2002年,李琼组建自己的团队,从事系统软件开发。第二次的创业之路依然坎坷,合作伙伴撤资,技术人员跳槽。“但我不想妥协,就又做了个产品代理。那段时间自己又做老板,又当出纳,一直撑到2006年。”第三次创业,李琼做大屏幕投影仪的无缝拼接,产品投放到市场后发现有缺陷。“我曾经想放弃,但又不想妥协,自己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不能因为这一点小困难就放弃了。”那个时候她每天早晚跑步锻炼,边跑边在心中默念“坚持到底,永不言败”。

  四次创业,得偿所愿

  2009年,重新调整并总结前三次的经验教训后,李琼又开始了第四次创业,这次,她将目光投向了环保产业,成立了博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水资源预警系统,这些产品的作用主要在于发现生物毒性物质的存在,从而及时保护污水处理厂免受有毒物质对其污水处理功能的'抑制。“我的偶像是乔布斯,他曾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对于我来说,活着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喝上干净的水。”

  博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之初,李琼想去竞一个300多万元的标,一些员工认为这样有些冒险。李琼说,“如果不去争取就永远没机会。争取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只要能争取,也许有希望。”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因为公司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个行业,起初客户并不信任。但李琼天天去客户办公室等待,展示公司的优势。“开始客户不见我。有一天,我从早晨9点到下午3点。客户被我缠得不行,终于答应见我。”在谈到这段经历时,李琼笑着说自己就是这么一个能“折腾”的人。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21

  玩乐是赚钱的前奏

  很长一段时间,吴奇隆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了,没有出唱片,没有导演请他拍戏,就连报纸也没有他的八卦新闻。对,他被新生代打败,死在了沙滩上。好在,吴奇隆看得开。

  那些日子,吴奇隆就去旅行。五大洲走遍,发现最喜欢的还是东南亚。索性在泰国曼谷买了房暂居下来,还将父母接过去一起住。

  吴爸爸退休前在台北一家西餐厅做厨师,颇有手艺,泰国的热带蔬果让他大开眼界。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吴奇隆带着父母去附近的餐厅用餐:用香茅草加鸡肉、牛肉、海鲜煮的粥;用菠萝、蜜瓜、芒果烤制的果干;还有用柠檬叶、香米一起清蒸的爽口饭……

  泰式午餐更丰富,光虾就可以在同一家餐厅吃到很多种不同做法。吴奇隆每次都要点上满满一桌,同一道菜只是放入的香料不同,都要把每种香料的菜全部点齐。吴爸爸心疼钱,一边数落儿子铺张浪费,一边拼命吃。吃完,吴奇隆掏出一个小本,把每道菜的菜名写上去,还向服务员打探各种食材的组合,然后让爸妈在各自喜欢的菜名后面打分:超级喜欢,五颗星;喜欢,四颗星……不喜欢,一颗星。被评出超级喜欢和不喜欢的菜肴,都要说明理由。

  更夸张的是,甚至有几次坐飞机从曼谷飞清迈,然后又飞清莱、帕提亚那等几大城市,只为享用几顿大餐。吴奇隆的怪异行为,终于使得吴爸熬不住了,他坚决要回台湾,还要儿子一起回去。

  最终,吴爸气愤回国,而吴奇隆依然留在曼谷,并且一住就是两年。

  两年后,吴奇隆回到了台北。看着已经变成胖子的儿子,吴爸摇摇头,叹息道:“你已经彻底没救了,都胖成这样了,谁还会请你拍戏。”

  吴奇隆却宣布,他要经商了。“泰式餐厅,就这么定了!”

  开店之旅,步步“精”心

  其实,在被娱乐圈抛弃的日子里,吴奇隆最初的想法就是玩,六十多个国家游遍,发现最令人流连忘返的还是泰国,特别是泰式美食,他们将热带果蔬、海鲜、肉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辅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天然香料,酸辣微甜,挑逗舌头挑逗胃的那一瞬间,吴奇隆就想到开泰式餐厅。

  玩乐就变成了赚钱前奏。在不同的品尝与收集中,积累开店所需的资源。

  三个月后,吴奇隆就以惊人的速度,在台北市繁华的民生东路开了第一家泰式餐厅“PP岛”。在吴奇隆之前,民生东路已有不下十家泰式餐厅。他们多是台湾本地人经营。大多数都是本土厨师,就连原材料的采购也是在本地。是做正宗泰菜,还是入乡随俗做改良?吴奇隆最终还是决定选择前者。

  原材料直接从泰国的田间地头采购;厨师是在泰国结识的朋友推荐的,保证烹饪的地道;就连服务员也是从泰国请过来的,能用泰语招待顾客……由于在泰国旅居过两年,又做了充分的准备,餐厅开业没多久,就吸引了大批食客。那些嗜爱口味纯正的食客们奔走相告,吸引来更多的.拥趸,就连生活在台北的泰国人都跑到餐厅来吃饭。

  最初的菜式就是记事本上被评上五颗星的四百多道菜。第一个月只供应一百道,第二个月再供应一百道……前四个月里,每个月的菜单都更换,非常有新鲜感。还要让食客们打分,被食客们评出“超级喜欢”的六十多道菜,成为镇店之宝。

  生意的火暴,使得周围的泰式餐厅老板眼红。有挖墙脚的,许以更高薪水诱惑厨师跳槽,统统遭到了拒绝。吴奇隆与他们,不仅仅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更是朋友,他们要么是在泰国时相识,要么是泰国的朋友介绍,而且在跟随吴奇隆创业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吴奇隆每一步的精心规划,泰国人相信流传在他们国家的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吴奇隆就是那个火车头。

  两年后,吴奇隆又在新庄、高雄、桃园等地区,分别开了六家“PP岛”餐厅。那些不再被观众关注的日子里,吴奇隆心安理得地觉得,做个老板,挺好!

  从赚钱老板回到赚钱明星

  吴爸爸退休前是星级酒店的大厨,看到儿子的餐厅经营得风生水起,他也有点动心。但他打算去北京开餐饮店。

  在爸爸的坚持下,吴奇隆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北京。吴奇隆想打造平民式的泰式餐厅,但是吴爸定位高端。两个人起了分歧,吴爸执行了自己的方案,还让吴奇隆在大厅做接待。

  由于装修独特,口味正宗,不仅大批高端客户络绎不绝,还吸引来大批明星,本想远离娱乐圈的吴奇隆感到异常尴尬,向爸爸申请调离大堂的请求,没想到遭到否决。吴奇隆只得被动地再次加入娱乐圈。渐渐地,大家开始介绍一些戏份让他演,吴爸也怂恿他去演。尽管都不是主角,但演起来得心应手,找到从前那种镜头前的“幸福感”。

  餐厅不仅为吴奇隆带来丰厚收入,还为他重新劈开了一条通往演艺事业的道路。后来,他才知道,这全是爸爸的良苦用心——从来北京开店,到定位高端,以及故意在娱乐圈造势吸引明星,都是老人家的一番心意。

  在父子二人的精心经营下,不出两年,又在北京开出两家泰式火锅店。此时,吴奇隆有一半的精力都投身演出事业中,年迈的吴爸也无暇顾及那么多店,公司实行了责任竞聘制。谁能创造更大效益,谁就是老板。而赢利部分,吴奇隆只提取25%,剩下的绝大部分由新任老板与员工分享。重金之下必有能人,新上任的老板果然将火锅店经营得有模有样,“顾问”头衔的吴奇隆当起了甩手掌柜。

  在台北和北京各有6家店的吴奇隆,均只拿25%的赢利,拱手让别人当起了老板。在当甩手掌柜期间,他也分流了经营的风险,所有赢利加起来他才是真正会赚钱的老板。与此同时,他还获取宝贵的时间,随着《步步惊心》的热播,再攀演艺事业高峰。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22

  一个穷困的农民,因为想改变命运,经过千般折腾、万般努力,穷尽10年精力,在遭遇创业失败后,居然因为忍受不了房屋漏水,发誓要发明一种能解决房屋漏水的新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疯狂梦想,他先是以房子做抵押贷款,后来卖掉拖拉机,然后吓跑女友,进行起疯狂实验。这个连专家和大型企业都没做成的事,他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能做成吗?然而,谁能想到,这个近乎天方夜谭的产品偏偏被他发明出来!此产品面世后,不仅解决了人们为了堵漏,不惜拆掉卫生间和厨房大面积墙体和瓷砖的烦恼,而且堵漏只需一喷一晾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为此,他的发明赫然成为国家科学技术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推荐项目!短短几年,他不仅成为了一名声名远扬的富翁,而且靠着教人创业,他还让一批农民跟着他成为了百万富翁!

  一个穷小子怎么能发明出这种高科技产品,他的传奇创富神话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千般折腾

  穷小子从房屋漏水中发现商机

  李鹏涛是个很不安分和喜欢折腾的人。他1977年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市梅花镇朱家庄。因为家庭贫穷,他初一就辍学了。那时,为了改变命运,他先在父亲的作坊式工厂生产石蜡,后来学习美容美发,而后前往广州打工,但辗转折腾10年,他依然两手空空。

  2003年初,李鹏涛在广州夜市发现一种水晶葡萄似的饰品很畅销,他了解到这种饰品是通过往气球里灌水,然后用线捆扎成葡萄形状,于是返回家乡,依样画葫芦制作出同样产品去销售。

  意想不到的是,李鹏涛生产出的“水晶葡萄”一上市,便受到了众多儿童欢迎,生意好时,他居然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而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因为生意火爆,许多谋生创业的人纷纷前来学艺。随后,他见学习的人多了,于是开始编写教材,并用文字和图片把“水晶葡萄”的制作工艺整理成册,然后对外培训。不久,随着他的培训越做越大,他与一家气球生产厂家开始了合作。仅此一项,他就赚了20多万元。

  然而,李鹏涛春风得意时,2003年4月,一场席卷全国的“非典”爆发,由于学徒再也不敢轻易出门学艺,他的希望瞬间被摧毁。这之后,“非典”解除,但由于“水晶葡萄”已被更多新型玩具代替,他再也无法起死回生。那段日子,他眼看要坐吃山空,不甘沉寂的他又开始折腾、寻找新的出路了。后来,他发现文身风靡一时,便前往温州学习了文身模具生产,但折腾一年,这种另类生意不仅没让他找到出路,反而倒赔了几万元。此后,不甘心失败的他,又相继鼓捣出葡萄状果冻、旋转薯塔小吃等,但均遭遇惨败。而更不幸的是,由于他折腾完了老本,无钱修理房子,每到雨季,他家的房顶就不断渗水。

  北方农民住房上面由于需要晾晒玉米和小麦,其所住房子都是上面建成平台。一般而言,这种房顶采取的防漏方法全部使用油毡和沥青。但这种防漏方式使用两年,油毡和沥青被阳光暴晒和雨水冲刷后就会翘起、剥离。每逢雨水季节,水流就会顺着缝隙渗透而下,这种漏水现象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头疼问题。李鹏涛家也不例外,由于雨季房子受渗水困扰,他家房屋的墙壁不仅被水渗成了“大花脸”,靠北边的墙壁由于长期渗水,还起了大片霉斑。

  为了解决房屋漏水,李鹏涛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一个雨天,他在房顶忙着补漏时,目光所及,忽然看见很多人都在房顶忙着补漏。触景生情,他顿时心想:现在既然传统的防水方法已难解决房屋渗水,这么多住户都被漏水困扰,我何不发明一个有效的防水方法,既解决人们的烦恼,又能打开一个新市场呢?何况房顶、楼群内外墙、卫生间、水池、厨房等均是防水的重要部位,哪里不要堵漏?如果自己能在这方面突破,那就不愁没市场啊!

  李鹏涛经过观察,发现传统防水方法的缺点是,沥青只能铺在建筑物表面,无法渗透到里面堵住缝隙。于是,他根据水能渗透到建筑物里的原理,开始考虑研制一种水样的防水材料,让其渗透到建筑物的缝隙里。显然,按照这种思路,防水搞好了一定会有效果。但是,在选择什么物质作为防水材料时却让他十分犯难。开始,他见色素是粉状的,又能融入水中,便拿来实验。但是,这种物质一遇到下雨就会被水冲出来,显然不行。后来,他又将废油搞成乳化剂,但刷上建筑物后虽然有点效果,但有些小孔还是渗透不进去,而且经不起太阳暴晒,也有油污染。几次折腾失败后,李鹏涛最后把眼光盯在了各种化学原料上。

  万般试验

  草根发明堵住生活大烦恼

  为了找到突破口,李鹏涛买来硫酸铝、聚乙烯醇、环氧树脂和净水剂等化学原料,天天在院子里鼓捣。李鹏涛文化不高,为了找到有效物质,他将几种原料加以混合,然后观看其化学反应,一旦发现稍有效果,他就将调制出来的胶水往墙上、房顶上涂抹。然而,要想从上百种化学原料里找到搭配合适、互为转化的物质谈何容易?不了解其性质和化学原理,他就每天查阅资料,反复实验。一次,为了寻求一种突破,他搞了3天3夜没走出院子,待家人找到他时,发现他满身粘着原料,居然在草堆里睡着了……

  李鹏涛的疯狂举动很快引来了村民议论。有人见他疯疯癫癫地整天鼓捣化学原料,以为他是生意失败急坏了脑袋,就劝他说:“鹏涛,生意不好也要想开些啊!你这样折腾何苦呢?”有人埋怨他父亲为何不将那些化学原料扔掉?如果他真疯了怎么办?几个年轻人闻听此事,便打赌说:“如果他能搞出有效防水剂,我就免费为他打工一年,我就不信,中国那么多专家、工厂都没搞出来的东西,他一个初中没毕业的穷小子能搞出来,这不是大白天说梦话吗?”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议论,李鹏涛始终认为,世界上的任何发明和成功,都要具有疯狂精神和执著信念,如果瞻前顾后,都想等着别人成功,然后拿来用现成的,还谈什么创造和发明?

  为了发明成功,李鹏涛在院子里砌了一个储存原料的仓库。没钱买材料,他偷偷用房子做抵押,贷款了20多万元搞实验。一次,他为了向专家求解一种原料的化学反应,居然徒步40多公里前往石家庄化工学院。该院一名教授获知他为了搞防水剂发明,竟奔波半天路程前来求教,不禁深为这个朴素农民的执著和抱负感动,不仅深入浅出地向他解释了各种化学原料的性能和反应,还送给了他一套资料,并随时欢迎他咨询。试验到关键时候,李鹏涛因为折腾光了所有的钱,没钱继续试验,他竟然在半夜将家里的拖拉机开出去卖了!

  李鹏涛的疯狂终于激怒了家人,父母见他如此败家,生怕他又搞出什么花样,便将他的原料倒掉。一气之下,他赌气在隔壁租了10亩土地,又建了一个小厂,仍然沉迷其中。他这样疯疯癫癫,像着了魔似的,不仅败光家产,还像掉进了无底洞。他的女友见劝说无效,于是绝望地离开了他……

  有折腾便有奇迹。2007年2月5日,李鹏涛经过上万次试验和试用,在花费了20多万元的疯狂代价后,他终于通过运用强碱、强酸中和反应,发现其中一些物质融化后经过水的稀释,起到了膨胀堵漏作用。也就是说,他历经坎坷,终于研制出了新型液体防水剂!那天,他将这种防水剂试用在屋顶和墙面后赫然发现,防水剂一喷到上面,便瞬间渗透到各个缝隙中,水蒸发后,防水剂便在建筑物里膨胀、固化,从而严密堵住了里面的微细通道。此后,经过泼水、太阳暴晒和多项试验,他研制的新型液体防水剂一举获得成功!

  这是一种无色、无味和透明的液体防水剂,与传统防水材料不同的是,使用这种防水剂,操作者只要往喷雾器里注满防水剂,就可以像喷洒农药一样,在房顶、墙体和地面上施工。那天,他灌满防水剂,背着喷雾器蹭蹭就上了房顶。经过一番喷洒后,他随后牵了一根水管,对着整个屋顶狂冲了半小时。结果证明,使用防水剂后,他家的房顶再也未见漏水迹象!

  成功了!我研制的新型防水剂终于成功了!李鹏涛站在房顶上像疯了似的疯狂高喊着,喊过之后,他又背着喷雾器跑到几户村民家,大喊着要给人家堵漏。几个村民见了,以为他哪根神经又搭错了,于是将他赶了出去。就在这时,那个打赌的小伙子获悉消息,便拉着他说:“既然别人不相信,你上我家房顶补漏啊!你要是真能补漏,我就给你打工去。”不过,经过试用,口服心服的他虽然没兑现承诺,却帮李鹏涛拉来了十几笔生意。自此,李鹏涛开始谋划着,如何将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发明推向市场。

  然而,李鹏涛的想法虽然很好,可他将防水剂推向市场却遭遇了当头棒喝。

  2007年2月,李鹏涛免费为很多村民做过房顶防漏工程后,村民陆续为他介绍了几笔梅花镇上的业务。可他在镇上刚做了几笔生意,几个同行见他大有取代防水市场的势头,于是四处放风说,他的产品含有致癌物质。他们这样一说,李鹏涛的生意顿时被置于死地,从此,再也没人敢请他去做房屋堵漏了。

  明明家家户户需要堵漏,可自己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防水剂却无法进入市场,这可怎么办?李鹏涛着急时,一个朋友提醒他:“既然你想做大生意,为何不将产品送到有关部门去检验呢?如果产品通过检验,还愁没有市场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鹏涛眼睛陡然一亮,于是经过联系和申请,他携带新型液体防水剂前往河北省建筑用料检测中心做了检验。之后,该中心对其产品通过检验认证。一名专家说:“此项发明不仅填补了我国防水剂的空白,也特别适合农民创业!”随后,当地一家媒体对他进行采访后,陆续有人找上门来,要买他这种神奇防水剂。意想不到的是,才短短几个月,他就赚了几万元。而更让他高兴的是,由于他研制的防水剂无毒、无污染,施工简单易行,又特别适合农村青年创业,2010年春,这项产品经过河北省创业指导中心专家评审,被认证为省创业项目,指定向全省推广。

  刚开始,由于人们并不了解这种防水剂的妙用,少有人问津,结果,他跑了半个月,一笔生意也没做成。后来,他见效果不佳,便干脆搞起免费堵漏。这样,他在为一些农户做了房顶堵漏施工后,人们目睹了防水剂的奇效,先是找他联系,后来陆续请他堵漏,结果,仅仅几个月,他就赚了10万元。与此同时,由于李鹏涛研制的新型液体防水剂生产成本低,收入高,这个项目很快受到了一些想创业的农民欢迎。

  独富不叫富

  疯老板带出众多百万富翁

  生产防水剂一公斤成本0.50元,喷涂3平方米收费30元。更直观的是,这种生产操作简便,只需搅拌罐、一根管子、一只塑料桶和漏斗就可加工。而正因为这个项目简单易行,人们纷纷找他加盟。

  无极县一个农民现场看了李鹏涛的堵漏演示后,发现该产品可以广泛用于楼面、内外墙、卫生间和厨房等处,市场极大,于是和他签订了生产加工协议。此后,他从李鹏涛那儿购进原料,生产一个月后立即赚了1万多元。后来,该县有个农民见他赚钱,也想加盟,但李鹏涛为了保护加盟商利益,坚持一个县市只设立一家加盟商,对方虽然将加盟价格提高了两成,但他说,商人就应以诚信为本,如果我只图钱财就会损害合作者的利益,因此,他婉拒了对方。而正因为他经营诚信,很多前来学习技术的人,不仅通过他的帮助走出困境,而且纷纷创业致富,先后成为百万富翁。

  浙江省永康市的王秋良,因为女儿尿毒症换肾后每月要喝抗排斥药,家里被折腾得穷困潦倒,女婿也跑了。一次,他从网上看见李鹏涛研制的新型防水剂后,觉得该产品可以解决城市家庭的'诸多烦恼,市场巨大,于是,他专程找到李鹏涛学习生产技术。李鹏涛了解他的困难后,慷慨地送给了他一吨原料。后来,王秋良在家经过生产加工,很快生产出40吨产品并全部销售出去。而让李鹏涛震惊的是,他经营一年后就奇迹般成立了永康良美防水材料厂,现在,他每年净收入高达30多万元。条件改善后,他不仅迅速摆脱了贫穷困扰,而且一举治愈了女儿的病。在李鹏涛的关心和帮助下,之后,他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了多级分销商,将产品迅速覆盖当地。

  更让李鹏涛惊喜的是,因为堵漏,穷困潦倒的他居然娶了一个漂亮女孩!

  女孩叫张丽缺,是石家庄市一家珠宝店的营业员。她身材苗条,相貌清纯,那天,李鹏涛在石家庄现场演示防水剂的效果时,张丽缺刚好看见,平时不大关注此事的她,一下被这种神奇的防水剂吸引。原来,那时她正为家中的房顶渗水而烦恼。当时,她对李鹏涛研制的新型防水剂心存怀疑,但李鹏涛前往她家施工后,居然一次就解决了她的烦恼。为此,受这种神奇产品吸引,她陆续帮他介绍了几名客户。后来,通过接触,她发现李鹏涛不仅聪明勤奋,还为人真诚直率,于是频繁和他交往起来。而李鹏涛自从见到她那天起就喜欢上了她,只是,他觉得自己大她6岁,现在又刚刚创业,于是暗下决心,等自己盖了大房子,买了汽车后再向她求婚。

  机会来了。2010年5月,由国家劳动部、人力资源部和长春市政府举办的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召开,李鹏涛荣幸地被河北省创业指导中心选派为该省的创业项目前往参展。在这次展会上,他的新型防水剂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客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商家纷纷向他提出了合作意向。这次参展,他名声大噪,随之客户蜂拥而至,短短半年,他就赚了100多万元。此后,他不仅在家建起了一座独门独院的大房,也顺利购买了一辆小车。此时,他见时机成熟,便大胆向张丽缺表达了爱慕之情。张丽缺见他很有责任感,身上又有一股永远使不完的奋斗精神,二话没说就答应嫁给他。

  2010年底,李鹏涛与张丽缺顺利完婚。此后,在爱情的滋润下,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产品也越叫越响。李鹏涛声名远扬后,来自云南、河北、广西、江西和呼和浩特等地学习和加盟的人纷至沓来,仅一年多时间,就先后诞生了十几个百万富翁。搞到后来,连很多从事建筑防水工程、搞保温设施、粉刷内外墙和生产防水涂料的人也先后投身到他门下学习,然后将防水技术用于各种工程。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河北、山东省的几个建筑公司闻讯,竟不惜以年薪100万元盛情相邀他加盟;而一家生产防水材料的企业欲出资500万元买断他的发明……其实,李鹏涛心里清楚,他发明的新型液体防水剂远不止500万元,由于这种防水剂施工起来可以不用拆卸建筑物体,居民家中的厨房、卫生间和外墙渗水一喷就能解决问题,其产品自然具有无可估量的市场价值。

  果然,李鹏涛的产品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此后,他见原有的生产设备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1年底,他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鹏程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并将产品进行包装后成功推向市场。这样,发展到2012年2月,他不仅豪赚了500多万元,并豪迈地在家乡建起了3座房屋,还购置了一辆大型货车。现在,他已再不是当初的那个穷小子了,而是风光无限的大老板了!

  只因一个小小发明,依靠帮人堵漏,李鹏涛便让财富像水一样流进了自己的荷包。他为何能够成功?显然,他的经历说明,大凡”一根筋”和爱折腾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执著和坚忍,而正因为这种人有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拗和倔劲,他们才往往愈挫愈勇。而这种人看似很傻、瞎折腾,实则大智若愚。李鹏涛从漏水这种生活常见的苦恼事入手,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烦恼,用“一根筋”撬开了巨大市场,并带动一批人致富。生活中的烦恼其实就蕴含着商机,解决这种烦恼的过程,就是追逐商机的过程。读者朋友,看了李鹏涛的故事,你是否也能从身边无处不在的生活烦恼中发现商机呢?

  创业的励志故事 篇23

  初见汤女士,即使不知道她曾经当过老师,也很容易将她和老师联系在一起,因为她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和蔼可亲,柔和平稳的语音,总是使人心态安适,并为她柔和的语调所吸引。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和的“老师”,执着于自己的爱好,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商海中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敢于突破 自主创业

  在来到北京创业之前,汤正富从学校毕业之后,便接母亲的班,在她的老家的乡村小学当了10余年的教师,在教师工作十分稳定之时,汤正富却不甘现状,毅然选择了下海经商。

  这个大胆的决定引起了家里人的反对,大家都不支持她放弃原有的安逸工作去“冒险”,然而她却力排众议,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汤女士表示,纺织产品一直是她的爱好,同时受“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影响,她便“看好”了纺织产品,并一头扎进了“商海”中,在积累了两年的零售经验之后,汤正富终于在1994年的时候在万鑫市场有了自己的批发摊位,她的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克服困难 开拓市场

  有了摊位之后,汤正富开始了自己的生意,然而创业历程中却充满了磨难。首先是外部环境的恶劣,1994年,万鑫市场刚刚建立不久,市场里只有大约一半的人,配套设施还很落后,在冬季,北京已是寒气逼人,市场里则更加阴冷彻骨,作为南方人的汤正富常常冻得“连笔都拿不稳”,即使这样,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她的努力下,她的生意也逐渐兴旺起来,从原有的1个摊位扩大到了3个。

  正当汤正富欣喜之时,生意上却再遭“意外”,1997年,汤正富从广州进了一批布料,不想这批布料的质量和当初看到样布相比却有“天壤之别”,这笔生意使得汤正富一下子就亏掉了30万,受了这样的打击,她生了半个月的病,并落下了“头晕”的毛病,但半个月过后,她重新回到了她的摊位,开始更加用心的经营,终于在年底扭亏为盈。

  现在的汤正富已经在万鑫市场中拥有3间门面,她的顾客也辐射到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她也成为了布匹批发商中的“佼佼者”。

  竞争加大 把握市场

  在汤正富的生意日益发展的同时,她也默默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随着布匹生意的越做越好,大量的商人也汹涌而来,竞争愈加激烈。有些竞争者也开始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她的进货人员甚至在一次进货过程中遭人袭击受伤,但这样的事情没有吓退汤正富,更多的担心反而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她率先装修了门面,安装了空调,她和客户间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她在保证布匹质量的同时,还及时到市场进行考察,根据服装发展趋势及时改变经营策略。对于一些不正当竞争,她表示“盈利才是硬道理”。在她良好心态和正确经营策略的指导下,她的生意很成功。而她个人不但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还成为整个市场个私协会的副会长。

  在成功的面前,汤正富还是那样的从容不迫,而她的生意也如她一样,从容屹立商海之中,以傲人的姿态面对各种风浪的袭击。

【创业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的创业故事08-10

很励志的女性创业故事09-05

女性创业励志故事05-02

餐饮创业的励志故事08-22

励志创业小故事09-22

女性励志创业故事09-23

励志传奇创业故事12-09

草根励志创业故事10-17

女性励志创业故事:泡芙女王的创业故事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