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疆人在"第二故乡"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0-08-09 17:52:38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一位新疆人在"第二故乡"的创业故事

  对于未来的发展,阿卜杜拉表示,他将增开更多的店铺,店员的招聘坚持一半员工为新疆老乡,另一半则为南昌本地人。

一位新疆人在"第二故乡"的创业故事

  家书话团结 浓浓感恩情

  “您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把子女拉扯成人。我本该在家照顾您老人家,让您安享晚年,但儿子在江西南昌还有一个‘家’要打理,儿子在南昌还有一份事业……”“这些年,如果没有汉族兄弟的帮助,我在南昌什么都干不成,更不要说开餐厅当老板了……”近日,新疆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很“跑火”,原因并不在于其经营的新疆特色餐厅,而是因为他写给母亲的一封家书。这封家书流露出阿卜杜拉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之情,更述说着一位新疆维吾尔族汉子在南昌15年与汉族朋友邻里相亲相助的友爱与团结。

  6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广场东路的新疆阿布拉江烧烤王餐厅,面对面采访了这位勤劳、朴实的新疆汉子。

  40元钱开启艰苦创业

  2002年9月,阿卜杜拉和妻子柔则·尼沙汗千里迢迢从新疆坐火车来到南昌卖葡萄干。由于货运滞后,葡萄干未准时到达目的地,当时阿卜杜拉身上仅有40元钱,向在南昌的老乡借了200元钱才勉强熬过几天……阿卜杜拉用流利的普通话向记者讲述初到南昌的经历。幸好,滞后的320斤葡萄干运抵南昌刚好赶上国庆假期,饱满味甜的葡萄干销售一空。从那以后,夫妻俩开始在南昌火车站附近做起了干果生意。

  由于在南昌沟通不太顺畅,阿卜杜拉夫妻俩的干果生意做得不太顺。2006年,阿卜杜拉将妻子留在南昌,独自去周边省市谋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浙江萧山看见烙饼摊生意不错,便萌生了学习烙饼手艺的想法。“摊主河南大姐很热心,没有任何保留,尽力教我。”学成后的阿卜杜拉回到南昌,和妻子支起小摊做起了烙饼生意,经过近四年的奋斗,逐渐在南昌站稳了脚跟。

  从流动摊点到开店铺

  在和阿卜杜拉交谈中,时任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南站派出所警长徐勇的名字多次出现,被他亲切地称为“警察兄弟”。据了解,在南昌加大整治老火车站期间,阿卜杜拉的摊点正是整治对象之一,徐勇多次找到他解释相关政策劝他撤摊。起初,阿卜杜拉并不理解,后来经过徐勇反复劝说,阿卜杜拉开始着手寻找合适店铺,终于在铁路七村找到一间合适的店铺。正当阿卜杜拉为高昂的转让费犯愁时,徐勇出面担保让阿卜杜拉顺利租下了店铺,开始做起了羊肉生意。自此,阿卜杜拉的生意才算走上正轨。带着诚信、真心和善心,在南昌汉族朋友的帮助下,阿卜杜拉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规模也逐渐扩大。如今,他已在南昌拥有11家店面,10个摊点,管理着32名员工。“徐勇多次和我说,要合法诚信经营,做出新疆人的品牌。”提起这个“警察兄弟”,阿卜杜拉非常感激。

  用真诚和爱心回馈“第二故乡”

  “跟好人交朋友,你的花儿会盛开。”在南昌的15年,阿卜杜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维吾尔族谚语的深刻内涵。正是遇到了不少像徐勇一样的好心人,阿卜杜拉的事业才蒸蒸日上。同时,他也用真诚和爱心回馈着这片热土。

  2017年年初,阿卜杜拉带着新鲜的羊肉和慰问金,看望了南昌15户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我爱南昌,南昌是我的第二个家,南昌人都是我的亲兄弟,我们是一家人。不仅是我,我的孩子也这样想。”阿卜杜拉告诉记者,他的小女儿阿依夏木在南昌市上小学三年级,如今,她是家中的“大人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时还给爸爸妈妈当老师,教说汉语。“现在大家都讲交往、交流、交融,只有从文化上去融合,才能在祖国大家庭中快乐幸福地生活。”阿卜杜拉说。

  对于未来的发展,阿卜杜拉表示,他将增开更多的店铺,店员的招聘坚持一半员工为新疆老乡,另一半则为南昌本地人。一来给南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工作岗位,二来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提高新疆店员的汉语水平,在阿卜杜拉心中,餐厅已不仅是事业的开拓地,更是民族团结的小窗口。

  “在南昌这片热土上,阿卜杜拉的创业故事并非个案,这是各民族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结果,相信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将开得更加灿烂,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南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谭三国对阿卜杜拉的创业故事总结道。

【一位新疆人在"第二故乡"的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1.华人在非洲的传奇创业故事

2.一位“魅力太婆”的创业故事

3.一位百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4.2017新疆创业政策

5.新疆创业项目

6.分享一位钱清80后小伙的创业故事

7.一位90后“跨界”总经理的创业故事

8.聋哑人在家怎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