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明的创业故事分享: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时间:2020-11-13 15:11:31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陈克明的创业故事分享: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克明面业挂面的技术,除了对新设备的改进,很多都是陈克明自己用笨方法不断摸索出来的。

陈克明的创业故事分享: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处,有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县城里有这样一个人,做挂面做了29年,而且29年来只做这一件事,做成了全国第一。他叫陈克明,今年60多岁,人称“面痴”,可能你想像不到,做得一手好面的陈克明是木工出身。

  陈克明,男,汉族,1952年2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理事、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创办陈克明面条加工厂。多年来,他带领科研队伍在挂面加工生产实践中大胆探索,多项工艺和创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公司生产的挂面以其独特的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挂面行业的龙头企业。2003年,2004年,2005年陈克明连年被益阳市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006年被评为益阳市劳动模范,同年经世界挂面协会中国分会选举为中国挂面分会副会长;2007年10月被选为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2007年被湖南省委、省级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同年9月被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十大新闻人物。同时,他还曾获湖南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家、全国粮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处,有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县城里有这样一个人,做挂面做了29年,而且29年来只做这一件事,做成了全国第一。他叫陈克明,今年60多岁,人称“面痴”。

  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不得不说,陈克明有一双神奇魔力手。可能你想像不到,做得一手好面的陈克明是木工出身。

  1969年,17岁的陈克明来到当时他向往已久的城市南县,开始在教育局基建队做木工。

  “那时候对城市很向往,感觉城市的生活待遇、劳保福利这些都比农村的高上几倍。”来到城市的陈克明做过很多事,木工是时间最长的。当年的陈克明没有想到,15年之后,一次小小的意外,他的生活翻天覆地。

  在一次工程中,陈克明的手不小心受伤了,一段时间做不了活。迫于生活的压力,在手没有完全康复之前陈克明就在市场上跑,寻找能做的事。

  这天,陈克明如往常一样在南县的市场上晃悠,寻找机会。在张望中,陈克明看到了这样一幕。

  面店门口,客户问老板,有没有上海的面。老板干脆答,没有。那湖北的呢?客户又问。老板答也没有。于是客户摇摇头,失望地离开。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一部分市场开放了。当时外地的面都是溢价的,价格相对比较高,但还是很多人买。”

  当时的南县在陈克明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还没有看过外面世界的他觉得南县是最好的地方。于是他有点忿忿不平,为什么南县自己做的面条就没有人吃?

  于是,要为南县面条争气的想法默默在心里扎根,不仅如此,要把面条做到上海去的念头也在发芽。

  手一好,陈克明就开始做挂面,买了一个手摇机就开始摇了起来。

  “当时摇的真辛苦啊,一包面条摇下来,摇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我就开始改进,找了一个电机代替,果然舒服多了。”陈克明笑着比划当时手摇面条的状态。

  当时的面条毛利很低,赚五分钱的差价,面粉两毛钱一斤,面条是2毛5分钱一斤,20%的利润率,还包括人工费。

  15年的木工经历,让陈克明具备了很好的动手能力,很多机械设备都是自己改造升级,这也节省了很多成本。

  “我开始做烘干房,根本就买不起完整的设备,就把废旧的设备拿出来自己改造,去烘烤面条。”

  到1988年,陈克明终于脱离了租房一族,自己建了2间房,在楼顶建了一个20平米的烘干房。过了几个月,就建了一个60平米的烘干房。过了一年,又加了40平米的烘干房。

  当时的陈克明还做了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就是做品牌。

  “那时候的.面条都是用报纸包着,因为报纸便宜,其他的都太贵了。我就想说报纸包着不好识别,就雕了一个章,刻着陈克明面条,盖在纸上面。”

  而品牌意识的形成,是因为经历了几次面条并不是自己生产,却遭到客户投诉质量的尴尬。

  于是,陈克明就去工商局注册。当时企业的注册意识还不强,从1990年开始上报到注册成功共花了5年时间。

  “我的注册应该是南县第一个注册的,我的公司是南县第一个企业运筹,后来上市也是南县第一个,做了很多南县的第一个。”陈克明颇为自豪地说。

  直到1997年,这个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才真正成立,陈克明的中国第一挂面历程迈出了第一步。

  两兄弟的激进与稳健

  最初的克明面业,只有陈克明和妻子段菊香在做。1990年的时候,公司慢慢形成了规模,陈克明开始请亲戚朋友来帮忙。

  “当时做面条完全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自己就业解决以后就是解决亲戚朋友的就业问题。那时很多亲戚没有事情做,赚不到钱。所以招人都是照顾亲戚朋友做事。”

  陈克明家人在克明面业中的地位,在十大股东中一目了然。陈克明及妻子、弟弟占克明面业61.39%的股份,姐妹陈晓珍、陈源芝各占5.42%。

  陈克明和弟弟陈克忠是企业的两个核心人物。在弟弟陈克忠进来之前,陈克明一个人负责所有的事项,包括原料、技术、市场。陈克忠进入之后,陈克明将所有的市场业务都交给了他,自己专门负责企业内部事宜。

  “其实我和他很互补,我比较激进,他很稳健。”陈克明毫不掩饰与弟弟的感情。

  “三十年来,我都没有被骗过,因为我没有贪欲。”

  陈克明用了贪欲这个词,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三十年来,他一直只做面条。

  “房地产的有很多来找我的,我都没去做。房地产是很挣钱,但是那个钱我挣不着。说实在的,我没那个能力。房地产是个关系网,要把土地拿到手,把房地产做下来,把各部门的关系梳理好,那不是我的强项。要我去给别人送个礼,做个什么事,我做不来。”陈克明笑着说,“也不愿做。”

  “我认为只有我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才是自己的,别人赚的钱都不应该是自己得的。”这是陈克明很信奉的一句话。

  尽管在外人看来,克明面业作为家族企业,陈克明在企业经营和投资上也已经很保守。但是在弟弟陈克忠看来,哥哥很激进。

  “我弟弟常常泼我冷水,很多事情都是分析得很透彻了才让我去做。每次他提出一个反对的问题,都对我的反思有很大的促进。我会考虑到防范。”

  除了上市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对于陈克明提出的发展规划,陈克忠都会先泼冷水让陈克明冷静一下。

  “在扩厂建厂房的时候就泼冷水,担心建厂了以后消化不了,要折旧,影响利润。他先比较理性的分析利弊,然后再规划。现在公司每年的增长额稳步在20%—30%之间,在弟弟的节奏上,我是觉得有点慢了,想去冲。但是弟弟觉得,如果冲得太快,当期的利润会下降。”

  对陈克明来说,弟弟对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他没有犯错,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从来都不争执,因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司好,所以兄弟俩最后都能达到共识。

  “有些事,我想做的,他会说慢点再做,比如说我想做软件,上电子信息化,我说现在立马上,他说现在还做不来,慢慢做。他会把风险评估得很好,比较稳健,所以没有犯什么错误。”

  行业的下一步:整合

  目前,中国面条企业有约1000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企业很多,龙头很少。

  “国内行业的集中度不高,还需要整合。”陈克明有点感叹。

  欧洲市场主要是意大利面,面条在韩国和日本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比较高。

  “在日本,面粉就三家,韩国应该是两家。面条数量多的也就那么几家,一做就是几十年,还是一个小作坊,因为人口不多。日本最好的一家面条厂,他们的品质很好,灰分很低,他们的毛利率也会高一点。”

  灰分是一种面条里面矿物质,灰分低的吃在口里就细腻,灰分的控制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技术,克明面业正在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克明面业的平均毛利率是20%,陈克明觉得比较满足,“在充分竞争的现在,已经不错了,不过我希望竞争力可以更强一些。”

  “这个行业是个发展中的行业,原来都是擀面杖做的,现在都是机械。由于中国的社会还没有标准化,设备都不成形,没有达到要求,还有发展空间。”陈克明还在不断挖掘行业的机会,“还是要不断加强内功,提高技术”。

  而克明面业挂面的技术,除了对新设备的改进,很多都是陈克明自己用笨方法不断摸索出来的,比如他一直坚持的高温烘干技术,以及一种新发现的还没有公布的技术,这个技术已经拿到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陈克明非常自豪。

  虽然掌握了面条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但陈克明心里还是很尊敬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审视自身,提高自己。”不过他又话锋一转,“当然,我们认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身,企业发展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我们自己。”

  现在克明面业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不到10%,不过在面条业内的前十大企业中,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数目也不多。而目前,中国的面条市场年需求量在400万吨以上。

  “我们现在才24万吨。要达到目标,路还很长。”陈克明最后说。

【陈克明的创业故事分享:从木工到挂面大王】相关文章:

1.分享:煤矿工到平菇大王的励志创业故事

2.郭敬明创业故事分享

3.手机玻璃大王周群飞的传奇创业故事分享

4.美发大王从功全5年开店88家创业故事

5.农村女孩的创业故事:从6000元到600万

6.分享女性的创业故事

7.美国汽车大王亨利 福特的创业故事

8.美国辣椒酱大王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