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回乡创业当鱼王

时间:2020-08-17 11:11:41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80后回乡创业当鱼王

  80后返乡创业做“鱼王”

  在吴兴区东林镇泉心村,有处远近闻名的特种水产繁殖场,繁殖场主人王文科每年要在这里繁育2亿多尾鱼苗,其中繁育新品稀缺鱼类达到了200多万尾。

  人们习惯把这里称为“鱼苗繁殖王国”,而王文科却淡淡地说,野生鱼类尤其是稀缺鱼类资源是有限的,繁育既保护了稀缺资源,又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件于己于人于社会都很有意义的事。

  初创业,从熟悉的事情开始

  24岁的王文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想着今后的道路,内心充满了矛盾:从2005年底部队退伍,眼下却还在镇政府打杂,王文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五年的军旅生涯,他没有停止过学习,学过驾驶,做过油料工,但所学的这些到了地方上似乎找不到用武之地。

  走出家门,眼前就是一片鱼塘。一阵清风拂过,水面上不时泛起阵阵涟漪,那是鱼儿们在嬉戏着。王文科太热爱这江南水乡了,也太熟悉眼前的这片鱼塘了。顿时,他的心中也泛起一阵涟漪:何必舍近求远呢?眼下正是鱼苗繁殖季节,自家就有一片鱼塘,父亲就在搞淡水鱼苗养殖,自己在入伍前也做过养殖,何不从熟悉的工作做起,闯出一片天地来呢?

  回到家,父子俩一合计,父亲心存顾虑:鱼苗繁育是一门苦差事,这碗饭不好吃,还是去干别的行业。这时的王文科主意已定,觉得工作不分好坏,累与不累,只要自己喜欢,再苦再累也要试一试!就这样,王文科开始了鱼苗繁殖的创业之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初创业的王文科,心中充满了激情,但对于如何创业却是一片茫然。鱼苗繁育是一门技术活,他首先碰到的就是技术问题,觉得有很多技术需要去学。于是,他决定从最简单的四大家鱼和湖州特产鱼花嘴白鱼的繁育入手,慢慢学习掌握选种、配药、打针各项技术。

  首先是选种,这需要经验,并不是每尾鱼都能选种的,必须要掌握种鱼到底是不是成熟,达到可繁育的年龄,要分辨出雄鱼还是雌鱼,而且要学会每种鱼的性成熟年龄,比如白5年,翘嘴白鱼2至3年等;配催产剂是关键,必须熟练掌握各种鱼类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催产药物,才能起到一定的催产效果;打针看上去不难,其实也有很多学问,比如每条鱼的体重不同,成熟度不同,也需应鱼而定,打不同剂量。

  再创业,灵敏把握市场动态

  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王文科基本掌握了四大家鱼和花嘴白鱼、加州鲈鱼的繁育方法。到了2006年,他敏锐地觉察到,黄鱼的市场前景看好,而此时当地的黄鱼繁殖还很少,于是就开始尝试黄鱼的繁育工作。那时候,由于对黄鱼的繁育不是很了解,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也损失了不少钱。

  这时,王文科不服输的韧劲上来了,他跑到杭州请教浙大的老师,又到外地请教育苗户,自己反复试验,开始时产的不多,但是逐渐掌握了一些方法,终于黄鱼繁育成功了!由于黄鱼养殖当年在全国来说还不多,所以农户养殖成鱼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他培育的黄鱼苗种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王文科尝到了自主创业的甜头,用他的勤奋和探索精神不断扩大繁育品种,打造自己的鱼苗繁殖“王国”。

  但创业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2009年,他培育鱼种鱼已经达到可以繁育的年龄。鱼是一种稀缺的鱼类,又是一个新品种,培养一条成熟种鱼需要几年时间。5月28日,第一批种鱼开始繁育,种鱼塘离繁殖场有1公里左右的路程,所以只能用车运到场里,没想到此鱼凶猛,东撞西碰的造成种鱼严重伤亡,没到繁育就大部分死亡,第一次育亩失败了!王文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马上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原因,在第二批种鱼上想了一些办法,用小桶装鱼,鱼体长接近桶高,这样一来可减少鱼的撞击能力,运输中死亡的问题解决了,鱼的培育终于成功了。

  相比他的父辈,王文科繁育鱼种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市场眼光。从最初普通的四大家鱼、翘嘴白鱼到后来高经济价值的黄鱼、泥鳅,再到稀缺的鱼、乌苏里江鲿的繁育,王文科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失败——学习——再试验——终于成功的过程。在父亲的眼里,他是一个只知傻干却不谙世事的“愣头青”;在养殖户的眼里,他是一个有钻研精神能带领大伙共同致富的好青年;在王文科自己看来,培育鱼苗是他的爱好和追求,已成为他一辈子的事业。当有的养殖户在为争取养殖补贴上下奔波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默默为新的鱼苗培育做试验。

  王文科说,他只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打理好自己的繁殖场。洋溢在他脸上的,依然是那样战士般淳朴的笑容,只是多了一份坚毅和自信。

【80后回乡创业当鱼王】相关文章:

1.80后姑娘辞职创业回乡种黑提的创业故事

2.90后女孩回乡创业收获满满

3.80后创业事迹

4.80后怎么创业

5.80后创业如何轻松创业

6.80后女生创业故事

7.80后如何成功创业

8.80后如何网上创业

9.80后要如何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