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

时间:2021-04-20 12:09:51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

  中职生创业故事

中职学生成功创业故事

  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兴趣,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拓展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汽车维修和装潢领域。

  网上开店来卖菜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中职生张昕毕业没几年,开了家农产品店,继而又开办“绿悠悠”电子商务网站,称得上是首批蔬菜农作物“网上超市”之一。近日,“绿悠悠”网站引进风险投资,创业前景看好。

  张昕在中职校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004年毕业那年,他集结同学中的“电脑高手”组建了学校第一间“设计工作室”,当时接洽了几宗“大生意”,帮索尼等企业制作网站。毕业后,他开了家IT公司,从事广告设计。

  2007年10月,和朋友思想“碰撞”后,张昕想在“网上超市”进行尝试。张昕做了小型的市场调查,发现当时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农产品还是个空白点,因为它的网上购物人群还没形成。家庭买菜的多以老人为主,他们不是网络购物的主力消费者。于是,张昕把创业范围缩小在“有机蔬菜”领域,定位于白领家庭。2008年初,张昕投资30万元,在安远路开了间180平方米的“绿悠悠”农产品店。

  因为年轻,张昕的想法与众不同。一次市场考察中,江西农业局一位负责人向他介绍:他们那儿的鸡蛋是绿色的壳,蛋清和蛋白更有营养。民间有一种说法更吸引人:土鸡中极少有产绿壳蛋的,母亲都留给最疼爱的孩子和最尊敬的老人食用,因为它能提高小孩免疫力,治疗老人头晕、目眩等疾病。张昕听后顿受启发——现在卖东西都是卖商品,我能不能“卖故事”?

  回上海后,张昕将店里几十种商品一一归类,从网上搜集了从产地到用途等的各种信息,编成一个个“产品故事”,教消费者怎样从颜色、大小、形状等细节分辨农产品的好坏,并把一些有机农作物和各项身体健康指标“对号”,比如东北某个品牌的黑木耳吃了可以软化血管等。

  赋予商品故事和文化后,消费者的认可度马上提高了不少,两个月后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在张昕的店里,商品旁边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标签,还有五颜六色的“故事牌”,方便消费者挑选适合自己的种类。

  一名中职生的传奇创业故事

  从中职毕业走向社会,职校学生用历练和技能找准定位。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经过多年的就业经验积累,不少优秀的'中职学生或已踏上了管理阶层,或是成功创业。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在《教育风》职教版块陆续推出优秀职校生的成功故事,为读者带来“十万俱乐部”里的中职成功者。

  成功感言: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当然付出一定是必然。中职学生绝不能养成浮躁心态,必须厚积薄发,规划好职场生涯,在就业过程中去找准定位和契机,这样才能志在成功。”

  ——谢展鹏

  不断尝试

  在过程中发现商机

  “现在年薪十万比起一些其他领域的成功者,我们只能说是刚起步而已。”第一次采访到谢展鹏时,他的谦虚给记者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谢展鹏,今年32岁,2002年毕业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峨眉一职中)电子专业。他告诉记者,当初选择中职是因为自己的文化成绩在初中班上并不出色。而想学一门出色的技能,却成为当时自己的另一种奢望。“我的父亲告诉我,既然成绩不好读不了大学,不如趁早学一门技能。有技术在手,很快就能在就业中找到定位。”谢展鹏说,自己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这一番话,但当自己从峨眉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才懂得,原来每天枯燥的专业课是为他今后的就业打好了基础。

  “刚毕业,那时我们只能在一些私人企业做用电设备的安装、维护等。其实就是电工工种,我毕业后就来到了犍为县某电器设备厂工作。”2003年初,谢展鹏带着憧憬从峨眉山市来到了犍为县。作为电子专业的技能好手,刚到这家电器设备厂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成为了这群年轻人中的技术尖子。当时谢展鹏的工资只有900多元/月。

  “作为一名电工,我感觉自己对于电子仪器的判断嗅觉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是天生就喜欢的原因。”谢展鹏谈到。大概在2005年5月,谢展鹏决定离开这家电器设备厂,去外省开拓下眼界。他支身一人前往浙江义乌的某电子产业基地试水。“那年去浙江的决定对我今后的创业带来很大帮助。”谢展鹏说,当他带着满腔热情前往浙江时,他在义乌找到了一家负责承接农村太阳能电器安装、仪器电工应用与维护的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特别需要谢展鹏这类有经验的电工人才,也给谢展鹏开出了3200元/每月的工资,每年还有两万多块的年终奖金。当时这样的待遇着实让谢展鹏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