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创业案例

时间:2020-10-20 18:51:20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微信创业案例

  案例一:

  做微信项目赚下第一桶金

  从2013年起,重庆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微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刘真海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代表人物。

  依靠5万元创业资本金补助,90后大学生刘真海开始圈地打造自己的“沙滩”。刘真海踏出校门发现的第一个商机不是APP,而是微信。微信的“圈子营销”模式已获得众多商家青睐,其中最紧缺的便是打造平台的技术人。

  刘真海看准了这个市场。“第一单业务是为一家餐饮连锁店设计微信平台业务。用户只要登录该店的公共平台,就能查询餐厅信息、订餐、点菜,到店即可开吃。”刘真海说,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给这家餐饮店制作了一个微信平台,除去1万多元的制作成本,第一桶金赚了2万元。随后,刘真海又成功拿下了UME、巴将军、武陵山珍、美茜百货等企业打造公众企业微信平台的订单。

  “看似不错,实际利润不高。好的微信平台通常在4万-5万元,这是2013年的市场价。但随着竞争杀价激烈,今年的市场价甚至跌到了1万-2万元。”刘真海说,虽然公司2013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元,但做这种项目就是在不断重复,无核心竞争力将无法做强做大。他开始思考第一次转型。

  捡贝壳

  做运营管家公司驶上快车道

  “在微型企业处举办的一次培训中,有个老板说他们有自己的微信,却不会管理。我当时就想到我们可以做这个。”刘真海说,转型两个多月后,他们和7个商家签约,涉及餐饮、租车、酒店、KTV等多个领域。

  “比起做项目的一次性服务,我们做运营,客户可以选择根据粉丝数量付费,也可以选择按月缴纳微信管理月费。比如,通过粉丝数量盈利就是通过帮客户建立和维护微信平台,多一个有效粉丝就可提成0.5-1元不等。”刘真海说。

  公司转型后开始迅速发展,公司也从小龙坎一个负一层的地下室搬到了解放碑的国贸大厦,团队人数也飙升到了60多人。

  找珍珠

  整合小企业组建大平台

  “微信服务重在如何驾驭。你可以帮十家、百家公司做运营,但那是帮别人做。但要想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打造自己的`平台,并把客户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我们进行运营管理。”刘真海说,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年营业额将能达到500万元。

  从今年3月起,刘真海开始调整原有的业务板块,悄悄开始了第二次转型。他与相关企业强强联合,正在打造一个智慧社区平台,这里包含了市民吃穿住用行涉及的方方面面。为了优化资源,他将团队人数缩减到了40多人,并将办公地搬到了重庆两江IT微型企业孵化园,享受每月20元/平方米的租金优惠政策,可节约上万元的运营开支。

  “市微型企业处不仅提供了办公便利,还通过人才培训,为我们接洽了很多客户资源。”刘真海说。

  刘真海说,微信的平台价值在于背后的庞大用户数据资源。而要想获得这样的数据资源就要做好免费的市民服务。比如和街道办合作,市民以后可以直接连接到街道办信息系统,进行政务信息查询。

  “如果不出意外,该项目明年可以进行内测,随后上线运营。”刘真海说,这将是他明年的重要工作。

 

 

 

  案例二:

  沈阳90后女孩小雪大学毕业后,开起了自己的零食小店,不过与实体店和网店不同,小雪的经营范围在微信和微博上。经营了大半年时间,小雪已经有了近百个固定顾客,她也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意经。

  小雪刚毕业时,不想去写字楼里打工,很想自己创业,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父亲说,“怎样都是工作,只要肯付出辛苦,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店,我和你妈都支持你。”

  有了父母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支持,小雪拿着5万元钱开始了创业。但是亲戚、朋友都不太看好,他们总是认为小雪应该找个稳定的工作。“刚开店时,顾客也都不信任我,毕竟我没有实体的店铺,但是我做事认真,从不糊弄,时间久了,大家慢慢认可了。”小雪说,微信的朋友圈越来越多,大伙也都帮她推荐,所以生意越来越好。

  有时,为了节省运费,小雪还会骑车或者坐地铁去送货,“我的买家大多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和我年纪差不多,或者比我大几岁,送了几次货之后,我们都成了朋友,她们的聚会也会邀请我,让我觉得自己既是‘编外’人员,又是他们中的一员。”

  由于经常有买家在微信里咨询问题,小雪几乎是手机不离手,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回复信息。有一次,一位买家着急收货,小雪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给送了过去,当看到小雪满头大汗、头发都贴在脸上时,这个买家说:“咱俩以后就姐妹相称吧,空闲时间里,我也能帮你卖货!”

  小雪店里卖出的零食,她都要亲自品尝过,才发给买家,加上她的体验,很多顾客喜欢这样的经营方式,“我会把自己的体会全都写下来,并配上图片,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购买,我的图片也都是真实的,这样虽然我没有实体店,但是顾客也有体验的机会。”

  小雪说:“等以后我的客户群再稳定些,我也打算到写字楼里开店,这样距离我的顾客们更近一些,还能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

 

 

  案例三:

  “朋友圈”里做零风险生意

  许多大学生选择微信平台做生意,就是看中它不用租房子、不用注册公司,等于“零成本”投入;并且它不像淘宝,需要保证金和层层认证的流程,只需要手机号、身份证号就能快速开店。

  在“朋友圈”做生意收益如何?去年冬天,小静在“朋友圈”卖暖手宝就成交了200个,“平均每个赚5元钱,赚了1000多元。”但小静同时表示,毕竟“朋友圈”里只有那么几百人,能挖掘的客户资源有限,赚更多的钱有一定难度。

  “朋友圈”做生意卖什么?那就要看你的小伙伴都是什么来头了,大四学生小庞的朋友圈里除了同学、老师,还有很多“富二代”和潮男靓女,她看准这个市场,在“朋友圈”里卖起了奢侈品。名包、名表、名服饰,因为找到一手货源,小庞的卖品性价比特别高。

  “‘朋友圈’做生意真是零成本的,我在这边只负责传图卖,有人看中了就给我汇款下单,我把成本钱打给线下卖家,通知厂家发货。我挣差价。”小庞说,每月的收入够零花,“并没有同行吹嘘的月入上万那么犀利。”

  大学城里当电商开 “微店”

  如果说微信“朋友圈”是“摆地摊”,那么微信服务号做生意更像是“进商场”。

  “微信服务我来做!送餐、送水果、送零食,跑腿就为你满意……”大学城里一股“微信营销”风蔚然兴起。大学生们申请微信公共号经营“微店”,通过微信提供服务和买卖。“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想吃什么,发几句留言,马上就能送到你面前。”

  今年元旦,广州大学城第一家微信水果商城“果姑娘”开始运行。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吴承峻和一个老乡“合伙”开始了水果电商创业。“果姑娘”不仅送果上门,还负责水果的挑选和“售后”,“发现有坏果可换可退。”短短两周试运营时间,就卖出2000斤水果。如今用户已接近两千人,日流水也达到700多元。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团队开始招聘兼职学生送果。据吴承峻介绍,他们还计划在其他高校设置代理点,将该微信水果商城推向整个大学城。

  类似的学生电商在其他高校也相继涌现,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5位大三学生便创办了微信购物公众平台——陕理工一号店,该“微店”只针对校园用户,主营水果和零食,接单之后送货上门。组织者周浩说,“当收到同学下单信息后,工作就开始了,称重、打小票、送货上门等一系列活儿,谁有空谁就来做。学校的老师也下单买我们的水果。”此外,他们还利用微信购物公众平台帮同学免费发布二手交易信息,提供免费的数码产品维修等。

  从小打小闹到成立公司

  福建农林大学的林烨用微信卖水果近一年,特色是水果拼盘,最高纪录月收入超3万元。前期创业时,进货、销售、送货全都一人包办,“独来独往”太累,租店成本又太高,林烨决定将他的“创业基地”放在微信上。如今有5个小伙伴加入到了他的水果微营销中,生意好时,一天就能收入1000多元。 “希望把利用新媒体建成的网络商店做成一个品牌。” 林烨说。

  同样做水果配送的姜军是重庆邮电大学研二学生。姜军和他的合伙人王健乐创办了品牌“菜小二”。“配送暂定为水果,做好了再拓展至生鲜。”他们组建团队,找来一批技术达人,做网站、APP、微信平台的技术研发、运作,在校外租了一个80多平方米的套间作创业基地。姜军说,第一笔创业资金来自于两人的积蓄和奖学金。创业的资金不多,水果所挣的也不多。

  业余时间,“菜小二”的技术团队会承接一些项目,所获得的资金用来推动创业运转,现在已经盈利。“我们即将推出APP,顾客可以在线选购并搭配水果,我们根据要求配送。”。

  微信创业获校方和企业支持

  在武汉商学院,三个学生组成“三分度”创业团队,他们通过微信卖红枣、电脑耗材、运动文具等,生意不错,还获得了“院长奖学金”,微信卖枣还引起某上市公司关注,对方授权他们建起首个校园代理店。团队负责人杨磊表示,宣传单的印制、物流等方面的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企业还给出八折优惠,提供了500张校园会员卡。“三分度”正计划逐步向武汉其他高校发展校园代理店。

  而姜军和王健乐创办的“菜小二”在去年12月的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得到了多位评委好评。目前已有几家大企业表示想投资。如今,“菜小二”的月销售额已经达到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