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踩缝纫机到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时间:2020-09-07 19:46:43 创业案例 我要投稿

从踩缝纫机到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提起郭正明,赣粤边陲两省三乡(江西信丰万隆、广东南雄界址及坪田两乡镇)方圆上百里的村民都说,这个人真有两下子。他从一个走村串户踩缝纫机的“手艺人”起家,如今发展成为一个开着小轿车,拥有自来水厂、酒楼等多家经济实体的农民企业家。 

从踩缝纫机到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同他谈起创业成功的秘诀,快人快语的郭正明笑道:“我祖祖辈辈都是作田人,哪有什么秘诀呀?如果一定要我讲,我认为作田人那句人勤地不懒的话使我终生受益。”他说,今年我四十有四,能有今天,都是作田的祖祖辈辈从小教育我引导我做事要勤劳要敢于摸爬滚打,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的结果。 

  办时装来料加工赢得创业第一桶金 

  1980年,17岁的郭正明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信丰县万隆乡万隆村布尾岭。看着他细瘦细瘦的身子,父母为他今后的生计安排颇费了一番思量: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天生就不是块作田的料,要谋生该让他去干什么?思来想去,父母决定让他去学徒做裁缝,因为干这活儿轻,都是一些“手头功夫”。郭正明深深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拜师学艺格外刻苦耐心。为尽快学到一手裁剪缝纫技术,白天他跟随师傅走村串户学做裁缝手艺,晚上找来废旧书报裁裁剪剪、缝缝补补。一晃三年过去了,郭正明“出师”了。因为他文化程度较高、悟性好,学徒时又格外用功,经他裁剪缝制出来的衣裤,不仅布料算得精准,而且款式新颖,找他做衣服的“东家”越来越多,郭正明很快成了小有名气的`“裁缝师傅”。 

  名气大了,不仅找郭正明做衣服的东家多,前来要求拜师学艺的也逐渐增多。生意好了,他却苦于没有三头六臂来应付找他的东家和找他拜师学艺的学徒。于是他便想到在圩镇办一个服装来料加工店,腾出走村串户的时间来裁剪缝制衣服和指导学徒。1985年,郭正明在万隆圩租下了万隆村村部礼堂,办起了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第二年,他为满足南下打工群体学技求职的需求,又办起了服装裁剪缝制短期培训班,培训时间两个月,随到随学。准确的定位,使他的生意颇为火爆,邻近的小河、正平及广东南雄界址、坪田的青年纷至沓来参加培训。一时间,郭正明的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成了邻近乡亲的职前培训中心。他也由此掘得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1986年至1991年,短短5年间,他先后培训了1000余名南下求职青年,有很多人南下广东成为了制衣厂的业务骨干,有的当了“指导工”(班组长),有的当上了车间主任,郭正明自己的收入加上来料加工收入也累计达到了5万余元。 

  勇敢挑战自我改行成了酒楼老板 

  1991年,郭正明拿出做裁缝和举办服装裁剪培训班赚来的钱,在万隆圩上盖起了占地100余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却是,住上小洋楼后,他却彻底放弃了干裁缝和举办服装培训班这一行。1993年,郭正明办了新居乔迁之喜的宴席之后,明星时装来料加工店的牌子换成了明星酒楼。远近乡亲和亲朋好友都好生纳闷:做服装、举办培训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了却突然改行,真不知他吃错了哪门子药。而郭正明却有他自己独到的看法:改革开放几年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人们的穿着打扮也改变了不少,自己剪布请师傅做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商场店铺来自全国各地红红绿绿款式新颖多样的服装越来越多,村民们衣着打扮的选择也越来越宽,做裁缝这一行当要保住往日红红火火的辉煌越来越难。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凭着自己炒的一手好菜,以及自己做裁缝手艺时吃过百家饭,结识的人多,在圩上办个饮食店准有出路。 

  郭师傅改行做饮食了,以往他做过裁缝的东家在为他感到惋惜之余,在赶集赴圩之日,都喜欢来到他的酒楼泡上一壶茶,或炒上几个菜喝几口米酒。酒楼有远近乡亲和南来北往昔日东家的光顾,生意很快红火了起来。酒楼生意要做好,郭正明深知靠的是服务质量和良好环境。于是他在起早贪黑打点好酒楼生意的同时,潜心钻研烹调技艺,先后下县城赴赣州参加了烹调技术培训班。1993年,他又投资了3万余元,在酒楼大兴土木(装修)的同时,购买了彩电、VCD搞起了卡拉OK,并安装了空调设立了包厢雅座。酒楼环境的改善,使他的饮食生意越做越红火。食客的增多,不仅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也为他带来了不少致富的信息。在经营酒店的同时,每年他都要为万隆乡亲销售生姜、生猪等成百上千吨农产品,使他在贩销农产品中也获益不少。 

  办起自来水厂惠泽邻里乡亲 

  风风火火经营酒楼几年,有一件事却让郭正明感到分外头痛:万隆圩饮用水资源缺乏,在大旱之年逢上生意好时的圩日,自家水井里的水不够用,常要请人到1公里外的地方去挑山泉水。他常想:要是万隆圩能像县城那样有自来水厂,要用水一拧水龙头,水就哗啦哗啦流出那该多好。但自来水厂由谁来建呢?省定贫困乡万隆的财政状况,仅供乡村两级吃饭已是捉襟见肘了。1999年,万隆乡党委、乡政府解放思想,提出要用市场运作的理念来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包括建自来水厂,只要在确保水质安全性符合标准和价格适度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有实力的人投资兴办。郭正明[FS:PAGE]瞄准这一商机,历时半年实地勘察调研,先后动员了3位生意场上的朋友一起于2000年投资了36万余元,在距万隆圩1公里外的高山上围池筑坝引山泉架水管,办起了一个日供水量达300吨的自来水厂。 

  这一做法顺应了广大圩镇居民的生活需求,自来水厂刚创办就发展了400多用户,随着自来水厂服务质量的提升,用户逐渐扩大到了圩镇周边的村庄,总计达600余户。2004年9月,市里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乡党委、乡政府也组织开展了以让农民喝上干净水,用上卫生厕,走上平坦路的村庄整治工作。郭正明顺势而为,投资32万余元,扩建了自来水厂,新建了净化池,并通过优惠开户价等办法,将自来水厂的供水范围延伸到了邻近圩镇的万隆、柏、田心、红星、高坝等村的25个村民小组,日供水量由原来的300吨扩至1000多吨,用户也扩大到上千户人家,水质也不断提高,即使逢上雨天,自来水同样清澈如泉。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郭正明在做大做强自来水厂的同时,目光看得更远,在经营酒楼、水厂之余,他抽出时间同本乡镇一些泥瓦匠一起参加县乡举办的新农村建设建筑工匠培训班,当起了村民建房、改厕、捣路的“包工”。为做到经营酒楼、水厂以及监督工地施工三不误,郭正明于去年底购买了一辆北京“现代”轿车,在酒楼、水厂、工地往来穿梭,当起了人人称羡的、开着小轿车的“老板”。 

  郭正明富了,然而他没有忘本。他常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广大乡亲父老关照支持的结果。他的水厂对贫困户一律免收开户费和材料费,他还常在逢年过节带上鱼肉等慰问品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每年结对帮扶贫困生2名,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捐资捐物样样工作他都热心参与。郭正明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优秀政协委员。

【从踩缝纫机到农民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相关文章:

1.专访王功权:从投资人到从创业者的心路历程

2.艰辛的创业历程

3.从破产到成功的血泪交织创业路

4.关于创业者如何从0到1

5.女性艰辛的创业历程

6.豆瓣网创业历程

7.回首创业历程

8.陈克明的创业故事分享: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9.美女辞职创业:从月薪500元到“蜘蛛王”